1938年11月20日,星期日。

这天早晨,郭化若吃过早饭,向毛主席请示工作。他到达毛泽东住的窑洞不久,突然从远处传来飞机马达的轰鸣声。顿时,延安清凉山、宝塔山的防空警报声响彻延河两岸,打破了延安城往日的宁静。

只见人喊马嘶,奔走呼号,纷纷躲避。一瞬间,在市井街衢、鳞次栉比的建筑物中,腾起一股股黑色烟柱,缓缓升向天空,并传来“轰、轰”的爆炸声,大地在震颤。

郭化若马上反应过来,这是日本的强盗飞机在肆虐,在摧残生灵。

“保卫毛主席的安全!”他立刻与叶子龙指挥着警卫排的战士,簇拥着毛主席向防空洞走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左一为郭化若

可是,当毛主席走到防空洞门口时,他却站在那里焦急地望着肆行的敌机。大家为他的安全

担心,请他进去,他稳如泰山似的一动不动,眺望着市区腾起的滚滚浓烟,两眼射出无比仇恨的目光,他坚信:日本侵略者猖狂一时,最终逃脱不了失败的命运!

21日,当人们处在昨日敌机轰炸的余悸中尚未完全走出来时,刺耳的警报声又划破天空,日本侵略者的飞机,又似蝗虫般朝延安城飞来。霎时,火光冲天,到处响起爆炸声,敌机狂轰滥炸一番后,逍遥飞遁。

防空警报解除后,延安的党政军和卫生机关迅速出动,从硝烟尚未散去,烈火还在燃烧的废墟中抢救人员、物资和人民财产,为无家可归的群众安排食宿。大家通宵达旦,不辞辛劳,有序地进行着。让人愤恨不已的是,延安这座悠久的历史古城,被炸得面目全非,成了一片废墟。所幸的是城里绝大多数人早有预防,躲到安全地带,才没有造成更多的人员的伤亡,否则情景会更惨。

日本帝国主义的飞机,对延安两次野蛮轰炸,共投下炸弹300余枚,炸毁房屋209间,炸死、伤100余人。

22日,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决定搬迁。党中央和毛主席从凤凰山搬出,迁至杨家岭住下。一局随军委机关搬到王家坪。

机关、部队、学校以及许多老百姓一下子聚集到这里后,人员激增了好几倍,这么多人的住与食便成了迫在眉睫要解决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郭化若

郭化若根据滕代远的指示,组织动员各方面的人员开凿窑洞。因时间紧,要求高,所挖的窑洞既要能住,又要能防空袭,应付敌人的轰炸。为此,他带领人员,在靠近山脚下选择好位置,制定好统一的规格,规定每个洞的长约7米,宽为3米,高约4米。并指导部队在杨家岭的山上,构筑了对空射击工事,加强和部署警戒力量。为保证毛主席等中央首长的安全,对他们住的窑洞要求挖有两个进出口的防空洞。

在挖洞时,天气寒冷,但无论是机关干部,部队官兵,还是学校的教员,一个不漏全部参加,个个干得热火朝天,汗流浃背,有的还赤着脚,光着膀子,像是在炎热盛夏一般。

有一天,毛主席也来到人群中,拿着铁锹与大家一起挖,大家见了都不让他挖,毛主席说:“我也要住么!”坚决要求干。

郭化若深知毛主席工作非常繁忙,能腾出时间来看看已是很难得了,怎么还能让他干活呢?可是见他执意要挖,也没有办法,就走上前对毛主席说:“主席,推车、抬土的活都有人干了,你就往独轮车里铲土吧。”

虽然这个活也不轻,但是,伸缩性大,对毛主席比较适合。就这样,毛泽东与大家一直干到中午才休息。

临走时,他擦了擦头上的汗说:“还是出点汗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

窑洞挖好后,接下来要解决的是日后吃饭和穿衣问题。

在日本飞机对延安肆无忌惮轰炸之时,蒋介石置中华民族利益于不顾,欲将八路军和新四军置于死地而后快,对解放区进行军事包围与经济封锁,八路军的财政已到了十分窘迫的地步,加之国民党、蒋介石言而无信,不执行合作协议,对八路军、新四军50万人马竟按4.5万人头的编制拨给军饷,有时连这很少的薪饷也不给,使原本就落后贫穷的陕甘宁边区的财政愈加困难,几乎到了“无衣穿,无油、菜吃,无被盖”的山穷水尽的程度。

1938年底,毛泽东在抗大干部会上说:“现在财政经济这样困难,我们是等着饿死呢?还是把抗大解散呢?饿死是没有一个人赞成的,解散也是没有一个人赞成的,还是自己动手吧。”同时,毛泽东还向大家表示,他也参加开荒生产。

在毛泽东的号召下,延安的党政军干部及所有的人民群众积极响应起来,开展生产运动。

罗瑞卿率领抗大的师生员工第一个行动起来,毛泽东知道后欣然为抗大题词:

一面学习,一面生产,克服困难,敌人丧胆。

毛泽东在杨家岭窑洞的前面,选择了一块空地,每天一大早,天蒙蒙亮时,他便扛着锄头去开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

有一天清晨,郭化若给毛泽东送电报,远远的就见他低着头,弯着腰,在挖地,他认真劳动的姿势与勤劳普通的农民没有两样,郭化若快步走上前报告说:“主席你别累着了。”

“干了一个通宵,到室外活动活动,也是一种休息嘛。”毛泽东边笑边说。

“主席,你一夜没有休息啊。”郭化若惊讶地说。

“习惯了。”毛泽东边干边说。

“主席,你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抗战,工作如此重要,不能再参加开荒了,以后你的任务我们一局代劳了。”郭化若诚恳地说。

“不行,我向大家保证了。我只开一亩地,不多不少。我还能自己动手,决不要人代耕。”毛泽东放下锄头,挥挥手认真地说。

时间不长,毛泽东迈步估算了一下,认为差不多时,便叫郭化若测量一下,果然有一亩多,他高兴地说:“开了荒,下一步就可以生产啰。”

他在这块地里,撒上了蔬菜种子,等菜秧出来后,他又进行施肥,拔草,一亩蔬菜长得绿油油的。他用这些蔬菜来招待客人,客人们听说是他自己种的蔬菜后,吃得津津有味,有的开玩笑说:“吃这种菜味道就是不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与彭德怀合影

一次,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来到延安,已过午饭时间。当毛泽东吩咐炊事班为客人弄点吃的时,炊事班长项少富为难了,他找郭化若帮忙。郭化若一时没有好法子,当郭化若转身看到窑洞前的菜地时,脑子顿时开了窍。他灵机一动,指着不远处对项班长说:“就地取‘菜’嘛!就吃毛主席种的菜吧!”

项班长一听,摸摸自己的脑袋,笑着跑开了,不一会儿,几盘鲜嫩的蔬菜摆在了斯诺面前,斯诺边吃边翘起大拇指,还不时说:“OK。”

在毛主席的带领下,无论是中央首长,还是根据地军民,都积极动手开荒种地,“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大生产运动的热潮蓬勃掀起。

为指导大生产运动的深入开展,毛泽东发表了《抗日时期的经济问题和财政问题》等光辉著作。

1940年2月,郭化若根据毛泽东的指示,起草了开展生产运动的指示,下发各战略区,要求各单位结合地理环境,一面战斗,一面生产,一面学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郭化若

地处延安东南百余里的南泥湾,王震领导的三五九旅按照党中央的指示,在这里屯垦生产,且成绩卓著,一举成名。朱德在南泥湾视察时,还写下《南泥湾》一诗,赞扬这里的美好风光和巨大的变化。

一直默默无闻的小小南泥湾,从此也老少皆知,家喻户晓。

后来流传很广、久唱不衰的《陕北的好江南》一曲,就诞生于此。

郭化若与一局的同志也不甘落后,在完成值勤保障任务的同时,在王家坪开了一大片地,既种菜种粮,又养猪养羊,可谓一举多得。

在发展农业并获得丰收时,毛泽东还积极倡导开办工商业。

为此,在边区办起了纺织、化学、造纸、火柴等小型工厂,商业也办得热热闹闹,一时间,延安城又变得繁荣。毛泽东对延安喜人的变化,兴奋而又幽默地对大家说:“我们自力更生,吃的、穿的、用的都有了。国民党企图困死我们,他们越困,我们越胖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

随后,他坚定地说,“目前,我们没有外援,只能这样,即使将来有了外援,也还要自力更生。”毛泽东的至理名言,深深地扎根在人民的心中,并一直保持,发扬光大。

在生产的同时,为搞好大家的文化娱乐活动,郭化若发动一局的同志,整治环境,平整营区,建起了篮球场。滕代远参谋长对他的工作非常满意,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特批一局70个银元,修建了个文化娱乐场,一局的协理员肖赤还搞来了一架留声机。每逢周末,有篮球赛、文娱晚会,有时还举办舞会,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