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心怀故土的眷恋

截止到今日,全世界已经有6000多万华人华侨分布在世界各地,这其中,有的人是因为祖辈的原因迁居外国,有的人是因为工作原因远赴异国他乡,也有的人是刚刚离开祖国,踏上了新的、陌生的土地,在庞大的华人华侨群体中,虽然有着极少数的败类与背叛祖国者,但绝大多数华人华侨都是心向祖国的。

比如知名华侨陈嘉庚先生经典的“卖大厦,办厦大”,杨振宁先生在晚年毅然回国帮助祖国科学发展,再到华侨定期回乡祭祖时虔诚的仪式、与家乡亲人深情拥抱的场景,由此可见,炎黄子孙无论在哪,都是心向祖国的,中国人对于家的眷恋是世界上无与伦比的。

当家乡发展需要他们时,他们纷纷慷慨解囊,从捐资修建宽阔公路,到捐资学校,兴办教育,再到捐建机场、火车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林林总总的事情都成为了我们津津乐道的美谈,而今天,我们可以看到一位虽然流落海外381年,但终于回到中国认祖归宗的华人华侨,而在他的族谱第一句话,就是“我是中国人”,那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这位炎黄子孙的家族又为何会流落异地长达300多年呢,让我们接着往下看。

坎坷的身世,难归的故乡

公元17世纪,统治了中国200余年的大明王朝早已不复当年的“天子守国门”的铁血与气势,大明王朝朝政崩坏,皇帝长达20余年不上朝,朝中党争频繁,奸臣权宦掌握朝局。

而在地方,各种苛捐杂税琳琅满目,百姓民不聊生,而我们今天所讲的主人公田好谦,就是生活在这样的一个时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田好谦出生在中国广平府,家中累世官宦,但他却对官场不感兴趣,走上了经商之路,并且小有成就,不仅是在国内做生意,还常常于日本、朝鲜、西方等海外之人做生意。

但是上文也说了,此时的明王朝日暮西山,在关内,起义军此起彼伏,在关外,皇太极磨刀霍霍,生意也越发的难做,田好谦不得不远赴关外,进行生意,而此时的关外,明朝军队屡战屡败,面对着势不可挡的清军,合朝上下也拿不出办法。

而这个时候的清王朝则是又一番景象,我们都知道,皇太极作为清朝的第一任皇帝,成功的把清王朝从其父亲努尔哈赤治下的奴隶制汗国变为了封建王朝,封建王朝以土地为核心,以人口为重要支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此时的清朝却面临着严重的人口不足,于是在稳定了朝局后,皇太极照满洲旧例,将主要由汉人组成的汉军分为两旗,之后又扩大为四旗,每旗设牛录章京十八人,固山额真一人,梅勒章京二人,甲喇章京四人,内部仍分正黄镶黄两旗,正白镶白两旗,正红镶红两旗,正蓝镶蓝两旗。

部队的编制扩大了,那么如何快速、明显的增加人口呢,于是皇太极下令,对关外地区的明朝人口、商人进行掠夺,将他们变成清王朝控制下的人力。

此时的田好谦正巧就在关外做生意,面对着来势汹汹的清朝八旗,护卫田好谦等行商的明朝军队毫无抵抗之力,清军的弯刀和清弓无情的收割着明军将士的生命,田好谦被逼无奈,只能钻入山林进行逃亡,以躲避清军的掠夺,慌不择路的他一逃竟到了朝鲜境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的朝鲜是明朝的藩属国,在历史上被称之为李氏王朝,作为明朝的藩属国,田好谦本以为可以暂避风头,等到清军休息的时候在返回明朝,但没想到接下来发生的一件大事彻底堵死了他的返乡之路。

公元1636年,当时的后金大汗皇太极建立大清,自称皇帝,皇太极遣使赴朝鲜交涉,要求朝鲜承认自己,但作为明朝的藩属国,朝鲜岂能承认当时所谓的蛮夷?

于是朝鲜的王仁祖依然拒绝了皇太极的要求,愤怒之下的皇太极下令以豫亲王多铎为前锋,睿亲王多尔衮、肃亲王豪格为左翼,自己亲率右翼,三顺王(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为后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1637年1月,数万大军浩浩荡荡的跨过了结冰的鸭绿江,向朝鲜进发,这些清军将领即使不了解历史的人也都听过他们的大名,在后来的清朝入关中,豫亲王多铎先后击败了南明弘光朝廷和大名鼎鼎的闯王李自成,肃亲王豪格则是击败了与李自成齐名的大西王张献忠,更是直接一箭射死了张献忠。

而睿亲王多尔衮则是清军入主中原的总导演,面对着这样的豪华阵容,即使是朝鲜的宗主国明朝也被打得一败涂地,更何况承平日久的朝鲜军队呢,清军仅用时一个月便打到了朝鲜首都,仁祖大王在坚持了十几天之后。

最终开城投降清朝,自此之后,朝鲜成为了清朝的藩属国,与大明王朝断绝了往来,田好谦自然难以重归明朝,但在当他本以为自己会十分凄惨的客死异乡时,转机却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朝鲜的岁月里,田好谦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中国人的身份,这种坚持被朝鲜的官员和将军所发现,人们都很敬佩他,最终他的大名传到了朝鲜的王的耳中,朝鲜大王亲自接见了他。

因为田好谦出身官宦家庭,且多年经商,思维能力和工作能力都明显超过当时昏聩无能的朝鲜官员,朝鲜的王当即决定给他官职,而此时的田好谦见自己短时间内难以回到故土,因而答应了朝鲜国王的请求,在朝鲜为官,娶妻生子,等到局势缓和再想办法回到明朝。

然而,腐败的明王朝在几年之后轰然倒塌,清军在睿亲王多尔衮的指挥下,入关击败推翻明朝的起义军,建立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大清。

此时的田好谦已然明白了自己永远不可能回到中国了,此时他也已经垂垂老矣,于是,他告诫自己的子孙永远不要忘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一定要找机会回到中国,而这一点也被他的子孙们所铭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守得云开见月明

正如田好谦所告诫的一样,田家的后人永远没有忘记自己是中国人的身份,田好谦家学严谨,后辈们也都学有所成,虽然时间在不断的发展,但是田家子孙从来都没有忘记田好谦的嘱托,回到中国去,不要忘记自己是中国人。

沧海桑田,一转眼已经好几个世纪过去了,清朝早已退出历史舞台,而朝鲜也进入了南北分裂时代,但田家的后人们始终在寻找机会,认祖归宗。在冷战中,由于我们身处社会主义阵营,跟韩国没有建交,因而田家的寻亲之路不得不搁置。

但是,转机很快来到,1992年,我国与韩国建交,田家人所期盼的认祖归宗的愿望终于看到了实现的曙光,在2004年,田家的后辈终于回到了他们已经心心念念长达381年的祖国,当他们踏上中国国土的那一刻,所有人都热泪盈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在中国的田氏后人也激动万分,他们终于找寻到了自己失散了300多年的族人,在经过了族谱的比对后,当看到了田好谦的名字时,所有人都哭了,这并不是悲伤的哭泣,而是对于这样一份长达381年坚守的哭泣,。

此次来到中国的田家后人也拿出了他们所记录的,自己一脉的族谱,在族谱上,赫然写着“我是中国人”,之后,中国的田家后人也正式决定,将田好谦一脉的后人写入族谱,让他们认祖归宗,因为各种原因而分开的家人们终于得到了团聚,这是对于流落在外的田家后人最大的肯定,他们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

永恒的心

正如归侨女作家陈慧瑛在自己的诗歌中所写的那样“我回来了,只为了一把泥土,一把世世代代华夏祖先遗落的血脉骨殖,萌起了我回归的野性和冲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一个流落在外的炎黄子孙都有着对故乡的眷恋,他们会冲破重重险阻,毅然决然的回到自己的家乡,哪怕只是看一看,哪怕只是证明自己的一脉是华夏儿女。这种风尚是中国几千年家国文化的传承,是中国浩浩荡荡五千年历史的体现。

这也是中国为什么一定会重新崛起的原因,这也是诸如美国等等移民国家永远没有办法体会与理解的情怀,随着祖国的日益强大,我们的生活实现了从贫穷到温饱再到整体小康的跨越式转变,我们的社会实现了从封闭、贫穷、落后到开放、富强、文明的历史巨变。

我们的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跃居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香港、澳门的回归;长江三峡工程的建成;奥运会的成功举办;神舟宇宙飞船的成功发射和胜利返回;自制航母的成功出海;和谐列车的高速迈进;中国工程享誉世界,处处彰显着祖国的强大和繁荣。

这离不开所有炎黄子孙的共同努力,相信每当看到五星红旗在空中飘扬,听到《义勇军进行曲》在空中回荡,每一个华夏儿女都会在心中呐喊:祖国,我为你骄傲!祖国,我为你自豪!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
华夏田氏网 2008-01-08 《血脉的硬度:中韩田氏宗亲367载寻根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