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1月,二野第五兵团司令员杨勇奉命带领五兵团战士,赶赴贵州晃县追击国民党军残余势力。

这天,结束战略部署会议的杨勇回到住处,刚坐下休息就被一人用枪抵在后脑勺上,那人恶狠狠地说:

“杨勇是吧?今天我就送你去见阎王!”

杨勇将军身经百战,即使今天被人用枪抵在脑袋上,也仍旧面不改色,冷静从容地和凶手周旋:

“兄弟,我听你说话带湖南口音,我是湖南浏阳的,你也是湖南人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开国功臣杨勇,在革命斗争中,先后五次负伤)

谁知那凶手一听,觉着声音有点耳熟,当即命令杨勇转过身去。

杨勇正准备转身夺过凶手手里的枪,可他刚一扭头,却看到一张意想不到的脸:

“大哥!怎么是你,我是世峻啊!”

那刺客见状也愣在远处,不知所措。只见杨勇上前一把抱住他,激动地说道:

“大哥,我找了你这么多年,你到底去哪儿了呀!”

那么,这名刺客究竟是什么人,杨勇司令员和他又有什么故事渊源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解放西南,歼灭土匪

新中国成立后,为彻底清除隐藏在大西南解放区的国民党军残余势力和地方土匪。

中央调杨勇所率的第五兵团前去贵州山区剿灭土匪,及其附近的国民党残军。

早在出发之前,杨勇曾听闻贵州匪患十分严重,此处山高林密,地势复杂,极适合土匪隐藏。

但直到杨勇踏上这片土地,亲眼看到由于土匪的残暴,百姓们长期以来所受到的种种压迫。

此行无论如何也要将匪患势力全部铲除,决不能让老百姓再受这样的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勇任八路军115师343旅686团副团长时留影)

杨勇到达贵州后,并没有立即采取行动。

他先是对周围地形和匪患势力进行了调查,在掌握了一定信息后,他决定派出一小队人马对土匪进行试探性进攻,以摸清他们的实力究竟如何。

土匪们既没有真枪实弹地上过战场,又没有作战经验,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但俗话说“强龙不压地头蛇”,这些土匪的势力在贵州盘踞多年,却在杨勇这里吃了亏,自然咽不下这口气。

他们决定对解放军展开报复,在我军必经之路上设下埋伏。

杨勇虽从未与这帮“地头蛇”正面交锋,但作战经验丰富的他,猜测到这帮土匪肯定过不了多久就会以牙还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勇向百姓们保证,土匪不灭,绝不收兵)

于是,杨勇命令手下的战士打起精神谨防埋伏,解放军很快就解决了潜藏在暗处的土匪。

可谁知这群土匪为了对抗我军,竟不惜与其他人联合,在后面埋伏了一支更大的队伍,等待我军掉入陷阱。

他们拙劣的计划一眼就被杨勇看穿,即使遇到更大的埋伏,杨勇依然冷静地指挥大军与土匪战斗。

在强大的炮火下,土匪望风而逃。

经此一战,杨勇不仅剿灭了这股对解放军威胁最大的匪患势力,同时也发现当地土匪并不只是各自为王,称霸一方。

各地之间关系复杂,其中还有国民党军残余的助力,否则单凭这群乌合之众,不会有如此精良的武器。

杨勇改变策略,决定先收拾贵州地区的国民党残军。但这些残军只知道解放军俘虏了很多国军,却对这些人的结果一概不知。

这也导致尽管杨勇多次向他们释放善意信号,并明确表示我军向来优待俘虏,希望他们不要负隅顽抗,却始终收效甚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兄弟二人,意外重逢

贵州晃县原警察局局长杨世明带领余下的国军,坚决不向解放军低头。他们清楚自己不是解放军的对手,但更担心投诚后性命不保。

因此,杨世明找来自己的手下,决定一不做二不休,他们认为只要解放军司令员死在这里,剩下的部队都将变成一盘散沙,不会再对他们构成威胁。

他们天真地认为只要暗杀成功,就会震慑接任者,让他们不敢再对晃县进行围剿。

但刺杀之事毕竟事关重大,这群人在暗中计划了数天,对解放军兵团司令部周围环境,以及杨勇的行动轨迹做了仔细观察后,杨世明决定亲自前去执行刺杀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勇堂兄杨世明,曾任晃县警察局局长)

杨世明蹲守了很久,终于找到机会,趁夜色掩护潜伏进杨勇的办公室,安静等待时机来临。

随杨勇一同进来的,是两名警卫员。二人跟随杨勇多年,平日里大家还能一起开开玩笑。

可如今晃县形势复杂,他们比谁都懂得现在处境的危险,所以二人决定寸步不离地守在杨勇身边。

杨勇也感觉到警卫员的紧张,可身为司令员,即使心中担忧,神态上依旧上不显:

“开了一天会了,你们都回去好好休息。”

“不!保护司令安全是我们的职责!”杨勇话刚一说完,就遭到二人的拒绝。

“都回去睡觉,这是命令!休息不好怎么作战,怎么保护我?”警卫员面面相觑,临走前又看了杨勇一眼,随后便退出了房间。

回来后的杨勇并没有发现异常,他像往常一样坐在椅子上看文件。

突然,他感到后脑勺袭来一股凉意。拥有多年作战经验的杨勇马上意识到,有人正拿枪抵着他的脑袋。

那人说着一口流利的湖南方言:

“杨勇是吧?今天我就送你去见阎王!”

杨勇假装与身后之人攀谈,想以此降低他的警戒心,分散他的注意力:

“兄弟,我听你说话带些湖南口音,我是湖南浏阳的,你也是湖南人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勇与战友在老家湖南浏阳留影)

“你别跟我套近乎,谁不知道你们就是来围剿我们的!”

杨勇一听事情有转机,就给杨世明讲解放军的宽大政策。

可杨世明却越听越觉得杨勇口音熟悉,又想到刚才对方说自己是湖南浏阳人,他这才意识到自己和这位司令员竟是老乡。

杨世明心下一惊,他赶紧打断杨勇,命其转过身来。四目相对之时,杨世明发现杨勇愈发眼熟,只是还没等他开口发问。

杨勇却激动地大喊:“世明哥!是你吗?我是世峻啊!”

“世峻老弟?真的是你啊!”

听到熟悉的称呼,杨勇也十分高兴:

“分别多年,没想到再次相见,竟是这样的光景!”

原来这凶手不是别人,正是杨勇的亲堂哥杨世明。

而杨世明之所以没有第一时间认出杨勇,是因为杨勇在参军后,认为原名杨世峻过于“书生气”,不如“勇”字更适合军人身份。

所以改了名字,再加上这么多年的沙场风霜也变了相貌。

堂兄杨世明比杨勇将军大两岁,当年父母每天在土里刨食,自己从小就跟在堂兄身后,感情可见一斑。

后来,杨勇加入了红军,在“反围剿”失败,踏上长征之路后,就和家里断了联系,所以也就不知道堂兄之后成了警察局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红军时期杨勇和战友合影,后排左二为杨勇)

兄弟重逢,万分动容,杨世明赶紧放下手中的枪,两人一同来到桌边叙旧。

杨世明心中触动不已,如果不是亲眼见到自己的堂弟杨勇,怕是依然不会相信解放军宣传的宽大处理的政策。

虽然之前动心却不敢轻信,这才出此下策,前来刺杀司令员。

可谁知,这司令员不是别人,正是自己的堂弟,二人对此都哭笑不得。

“峻老弟,我的为人你是清楚的,只要你不嫌弃,明天我就带着我的兄弟们与你离开此地,也许你还有用得着我的地方!”

“好!世明哥,我等的就是你这句话!”

就这样,杨世明接受了杨勇的劝说,回到山上,他当即就和兄弟们商议了此事,余下国军都听从杨世明的命令。

于是,杨世明连夜写了一份“起义证明书”并公之于众。他答应一定极力配合解放军工作,帮助杨勇完成剿匪工作。

杨世明驻扎贵州多年,对土匪的窝点了如指掌,再加上杨勇足智多谋,兄弟二人很快就将盘踞在贵州多年的土匪窝尽数消灭。

土匪被剿灭后,贵州人民终于过上了不被压迫的安稳日子。杨世明带着原有的部队撤离到了远离县城70里外的乡村。

而晃县是战略要地,如今被解放军不费吹灰之力解放晃县,杨世明功不可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兄弟齐心,其利断金

解决土匪这一大隐患后,杨勇立即率领第五兵团战士投入到解放的贵州战役中,陆续收复了玉屏、镇雄关等地。

在他的指挥下,部队克服了道路破坏、敌人埋伏、大江阻隔、恶劣天气和供应不足等困难,以追击和多路迂回等战术手段,行程5370余里,经过大大小小的战斗50多次,歼敌37000多人,陆续收复了玉屏、镇雄关等地。

共解放了贵阳市和大小县城21座,完成了迂回四川、解放成都的伟大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中为苗族同胞向人民解放军部队献旗)

与此同时,第十军对黔东北发起猛攻,第三军则向川东南展开进攻。很快,蒋介石仅存的西南防线被我军斩断。

及至11月14日晚,杨勇带领部队成功解放贵阳,完成了二野首长定下的战略目标。

随后,刘伯承又命令杨勇西进,协同第三兵团解放四川。25日,四川全境得以解放。

在杨勇奋战前线时,他的堂兄杨世明也在马不停蹄地奔波着,一面积极配合刚组建的党政机关工作,一面游说原国军阵营中的将领弃暗投明。

匪患平定后,杨世明被调到贵州省公安厅工作,后来又任贵州省政府参事室参事。

1950年,抗美援朝爆发后,杨勇率先写报告给刘、贺、邓首长和中央军委,请求到朝鲜战场参战。但由于诸多因素,报告未被批准。

后在1953年临危受命,任第20兵团司令员远赴朝鲜,参与指挥了著名的金城战役,直到1958年才回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3年,杨勇与战友在朝鲜战场合影)

多年后,兄弟俩谈及此事,都不禁感慨:命运真是玄之又玄,奇妙至极!

他们两人,一个是解放军二野司令员,一个是原国民党警察局局长。

原本亲密无间,相互扶持的两兄弟,却因时局动荡,机遇不同而走上了两条不同的道路。

但好在命运让他们重逢,兄弟二人重情重义,倾向同一方阵营。所以最后能够殊途同归,共创一片伟业,成就一段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