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挖掘船棺探索昂撒文明——《发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天聊聊英国电影《发掘》。

片名The Dig (2021),别名考古夺宝(港) / 古宝 / 挖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片源自约翰·普雷斯顿于2007年的小说,重现了1939年在英国萨福克郡伍德布里奇附近,考古学家们挖掘萨顿胡(Sutton Hoo)船棺葬遗址。

萨顿胡船棺葬是可追溯到 7 世纪的早期中世纪墓地的所在地,船内有大量的盎格鲁-撒克逊文物。如今,这些珍贵的文物大多被大英博物馆收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属兜鍪复原图

经过大英博物馆的介绍,萨顿胡船棺葬位于英国东部,是一艘长27米、宽4.2米的船,中间为墓室。船棺内装有很多珠宝,尽管船的木制部分已因岁月侵蚀而腐烂,但位于中央的众多随葬品却得以幸存。其中最为震撼的是一件金属兜鍪。不过这件金属兜鍪,却既未在电影中出现,也未在原著小说中提及。

关于船棺葬及其兜鍪的主人身份,至今仍是一个未解的谜团。尽管人们并未发现墓主人的尸体,但结合墓葬的宏大规模与随葬品的华丽程度,有理由推测,墓主人生前是一位地位显赫的武士首领,甚至可能是某位昂格鲁-撒克逊国王。

萨顿胡的考古发现,证实了《贝奥武甫》的内容并非凭空想像,更通过墓葬中出土的钱币、珠宝、酒器、武器等物品,生动地展现了昂格鲁-撒克逊首领们的财富与权力。在罗马帝国军队撤离英国后的几个世纪里,这片土地并非“黑暗时代”。相反,昂格鲁-撒克逊社会水路贸易兴盛,与北欧和大西洋地区保持着紧密的联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座坟墓静谧地沉睡了一千多年,直到这片墓地的寡主伊迪丝·普雷蒂女士,她想知道这片土地下的秘密。她聘请了当地自学成才的考古学家巴兹尔·布朗先生,来探索这片神秘的土地。

他们的发现,让墓中文物重见天日,也改变了人们对英国历史的认知,让人们重新审视这个国家的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伊迪丝·普雷蒂可能希望留下自己的印记,用来哀叹她未曾拥有的学术生涯,又或许是为了默默地实现着亡夫的未竟之志。

巴兹尔·布朗自学成才,他对这种挖掘工作早已驾轻就熟,但科班出身的人还是嘲笑他是个劳工。直到他将这些珍贵的文物一一呈现在他们眼前,那些学术界人士和博物馆馆长,才意识到了这里的非凡价值。

随着挖掘工作的深入,他们逐渐意识到,这个土墩下所隐藏的,远比维京人的坟墓要还要重要。这个消息瞬间引发了学术界的轰动,大型博物馆和知名考古学家们纷纷挤出时间,调配资源,想从这次挖掘工作中分一杯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影片尽管在叙事上试图跳出传统的唐顿庄园式历史肥皂剧的框架,却依旧难以完全摆脱其叙事风格的诱惑。

美丽的自然风景中,新角色的纷纷登场,似乎在为观众呈现一幅更加丰富多彩的历史画卷,然而,这却也在无形中增添了几分压抑的气氛。

片中增加了一大堆次要情节和角色,包括伊迪丝已经加入空军的表弟罗里,新婚的考古学家斯图尔特和佩吉·皮格特。

这些新角色的加入使得影片的故事情节变得有点累赘。原本应该作为辅助的角色们,如今却纷纷成为了各自支线故事的主角,忙于讲述各自经历。虽然这些线索在小说中会有价值,但在影片中,它们却更像是一种为了拉长片长而存在的填充物,使得整个故事显得拖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影片中,菲利普斯以慷慨激昂的语调,深入剖析了“萨顿胡发现”的重大意义,这是影片中一个至关重要的主题。

长久以来,人们普遍认为盎格鲁-撒克逊人是暴力的野蛮掠夺者。萨顿胡船棺葬的出土文物则表明“他们有艺术,他们有文化”。

这一发现不仅是对历史的重要补充,更代表着当地人对祖先和遗产意识的转变,这也是影片真正想要传达给观众的核心信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发掘》是一部汇聚了精彩故事、出色表演与精湛电影制作于一身的电影,我依然认为,它并非能让每位观众都喜爱的影片。对于那些仅仅追求强烈戏剧冲突、快节奏情节的观众来说,这部电影很难引起兴趣。

《发掘》是一部缓慢而稳健的作品,它没有激烈的冲突和紧张的氛围,是一部需要耐心品味的电影。对于那些渴望了解那段历史的观众来说,《发掘》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影片,让观众感受那些已经消逝的岁月所留下的痕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挖掘船棺故事,

探索昂撒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