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越来越多的学生被抑郁症折磨时,殊不知还有一种“ 病” 比抑郁症还可怕。

那就是容貌焦虑!

一开始很多孩子只是单纯为了瘦,想减减肥,上瘾后愈发不可收拾,有的甚至患上了进食障碍。

一部分人为了符合审美要求,更是迷上了医美整容。

容貌焦虑,就像是一种传染病,让价值观还未成型的孩子们陷在怪圈里无法自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想瘦,患上了厌食症

几个月前,去某所学校参加了学生们的演讲活动。

活动现场的一位女生,我到现在都记忆犹新。

她长得精致小巧,但腿如细竹竿,嘴唇也没血色,说话有点中气不足,完全不像朝气蓬勃的中学生。

说实话,上台时,看到她骨瘦如柴的样子,我都震惊了。

后来,她在演讲中也透露自己因为过度减肥,患上了厌食症

和大多人一样,这位女孩当初也是因为嫌弃自己太胖,看着周围女生苗条身材,穿着好看的衣服,她感到了无尽的羞耻感。

再加上,平日里社交媒体上瘦态审美,她自然而然就走上了减肥之路。

一开始,她减肥过程还算正常。

每天减少一点摄入量,舍掉碳水化合物,还去跑步健身。

但坚持了一两个月效果不明显,这期间她发现不吃东西,体重会下降得很快。

所以这之后,她干脆白水煮一切,也如愿从130斤瘦到了100斤。

她将自己减肥的过程发布在网上,获得了大批用户的点赞和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段时间她明显比之前自信许多,但盲目的追求瘦身后,她的身体却失控了。

只要看到一点油腻的东西,她就不受控制地干呕想吐。

由于长期摄入营养不足,她经常感到头晕目眩,皮肤变得干燥无光,头发大把掉。

身体进入低耗能状态后,她稍微一努力就感到极其疲乏,怕冷,月经也多次延迟。

当时她还有了厌世感,对任何东西提不起兴趣,觉得人生毫无意义。

现在她的体重只有70斤,即使如今不需要减肥了,她依然抵触进食。

她告诉我们说,现在正常吃东西反而有了负罪感。

她内心甚至出现了扭曲,为自己可以忍受饥饿而感到骄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容貌焦虑,

学生们的第二大压力

这个女孩的故事不是个例。

实际上,因为身材、容貌焦虑导致厌食症,在青少年里很常见。

厌食症现在已经是精神科死亡率非常高的一种疾病,死亡率高达5%~15%。

为什么会有这么高的死亡率?

因为节食、营养不良会引发各种继发性疾病,有些孩子会患上重度抑郁症。

长时间饥饿,也让他们对疼痛的敏感性下降,这会进一步增加自杀风险。

越来越多的孩子,成了颜值经济时代的牺牲品。

除了学业压力,容貌成了学生的第二个压力源。

花一样年纪的他们,始终不满意自己的身体。

总是希望再瘦点、脸小点、腰腿再细点......就好了。

即使在外人眼中,他们的外貌、身材已经超越绝大多数人,依然挽救不了那颗焦虑不自信的心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1网民身材焦虑报告》显示,身材焦虑已经逐渐成为困扰人们日常生活的普遍问题。

报告显示,近6成的人有身材焦虑,半数“00后”网民认为自己太胖,需要减肥。

尤其是网络自由,给了高颜值男女展示自我的机会,只要长得好看,一张简单的图片就能获赞无数。

社交媒体上的精灵耳、八块腹肌、天鹅颈、高鼻梁...,让越来越多的孩子困在手机滤镜和修图里,不敢直面真实的自己。

他们一边变得更加不自信,产生“我不够美”的自我认知,一边掉入大众审美的陷阱里,甚至产生错误价值追求。

为了改变现状,让自己更瘦更美,对外貌的焦虑促使他们走上了医美整形之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医美年轻化

每年寒暑假或是毕业季,学生扎堆出现在美容院、整容机构。

英国《经济学人》报道指出:2020年90%接受整容手术的中国消费者不满35岁;61%属于16至25岁之间,明显高于两年前的48%。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经济学人)

国内医美平台新氧发布的《2022年医美行业白皮书》显示,2022年第一季度20岁以下的医美消费者占比达11.12%。

容貌焦虑不分国界和年龄。

去年Twitter上一名14岁女孩分享抗衰老护肤流程,震惊全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位女孩说自己每天会服用两次苹果醋丸和视黄醇,这有助于减少皱纹。

每天还会敷两次面膜,关注颈部皮肤,以防止衰老,她的长期养生法还包括三指量的防晒霜以及用蜂蜜绿茶来对抗炎症。

爱美、害怕衰老是人类天性,但与前几代人相比,现在这种焦虑越来越强烈,越来越低龄化。

美国整形外科医师协会(ASPS)的数据称,2022年共有23527例整容手术以及244252例微创手术来自13-19岁的青少年。

最受欢迎的手术包括:隆鼻、抽脂术、胸部缩小、矫正耳、消除痤疮或疤痕,注射肉毒杆菌毒素、透明质酸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安全,

永远无法破除的难题

追求美没有错,基础的医美确实对改善面容起作用,但这一切的前提是保证安全。

医美整形本质上是种医疗行为,它存在风险。

首先,青春期的孩子体型和骨架还没有完全定型,过早整形会影响身体发育。

其次,不管是割双眼皮与隆鼻等传统整形项目,还是近几年流行起来的包括注射、声、光、电在内的非传统整形项目都有极大的不确定性。

尤其是注射类,比如水光针、肉毒素、玻尿酸、胶原蛋白等看似安全,实则暗藏玄机。

前段时间,美国新墨西哥州的多名女性因“吸血鬼美容”感染艾滋病冲上了国内外的热搜。

这也是第一个记录在案的因为针头的美容服务而感染艾滋病毒的病例。

吸血鬼美容听起来很惊悚,实际上它是富血小板血浆(PRP)微针手术的俗称。

该手术要抽取血液,分离出血浆,再将富含血小板的血浆用微针注射进面部。

据称能改善皮肤状态,达到嫩肤、减少皱纹和疤痕的目的。

它为何艾滋病能与医美扯上关系?

美国疾控中心调查人员发现感染人员去的水疗中心没有完善消毒设备,使用过的注射器被随意丢弃,还是无证经营。

这都给艾滋病感染创造了条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多医美技术都会用到针头,比如肉毒杆菌注射、丰唇以及纹身等等。

现在假货针剂、无证经营、黑医美场所比比皆是,如果不稍加注意,就会发生交叉感染,这对青少年的身体健康造成巨大威胁。

一般正规整形医院都要求18岁以下的孩子需要监护人同意,但一些孩子为了瞒着父母就会选择非正规机构,一旦出现问题,术后修复伤害也大。

医美整形会上瘾,用医疗手段来消除容貌焦虑是个伪命题。

因为它的陷阱就在于风险一直存在,因为审美一变,就得不断做出调整,这像是一个无底深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爱美,从爱自己开始

在万物皆可卷的时代,对于容貌的要求也卷出了新高度,而且年轻化越来越严重。

追求美是每个人的权利,适度容貌焦虑是正常现象。

可一旦将美与一个人的价值死死捆绑,这就是妥妥的病态心理。

容貌焦虑的根源是对个人价值的焦虑、自我认知的不足以及负面评价的恐惧。

它是自我价值感缺失的一种外化,把外界的看法与认可视为一切。

网络文化更加剧了青少年审美观的变化。

对抗容貌焦虑,舍弃病态审美,需要走出对美的狭隘认知,学会接纳自己、找到自信点。

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它需要家长给予孩子更多的鼓励、赞美和引导。

只有一个孩子的底色是温暖并且坚定被爱着,才有可能客观看待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美有千万种,想让孩子从虚拟美貌的神话中跳出来,就需要回归现实,多参加线下活动,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

前段时间,有句很治愈的话:

“ 当你拍月亮或者日落的时候,你会发现拍出来的照片并没有真实看到的景色美。但你不会认为是天空不好看,因为你知道相机不能捕捉天空的美。你应该以同样的方式看待自己。事实是,你和晚霞一样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