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星光原创内容

转载请联系后台授权

想必大家都刷到了这个新闻,

17岁的中专少女姜萍
全球数学竞赛中,

击败800多名世界名校数学天才,

杀进前12强。

中专学历,服装专业,

连普通高中都没有上,

这怎么看都令人觉得难以置信,

可偏偏就这样的一个女孩,

她缔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奇迹:

以800多名参赛选手里,

学历最低的身份,

在清华、北大、麻省理工、

剑桥等名牌大学培养的高材生中,

杀出重围,

成为这场全球数学竞赛前30名中,

唯一的女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评委们拿到比赛结果,

也一度无比震惊,

毕竟这场全球性的数学竞赛,

初赛难度相当于研究生水平,

进入决赛等同于博士生考试,

姜萍一个中专生,

怎么可能杀进决赛?!

然而分数就摆在眼前,

经过十几天慎重的反复审核后,

所有人接受了这个惊人的事实:

在本次数学竞赛中,

秒杀一众国际名校学生的姜萍,

她的确拥有堪比硕博生的能力。

有了对比可能就有了伤害。

排在她后边的,

第13名是中科院博士刘奔,

第14名是奥数金牌选手欧瑜。

第15名是江苏省高考状元张天一,

第16名,

国际奥数金牌获得者张鑫亮,

第17名,

福建高考状元钱炜楠…..

这个创造不可能奇迹的女孩,

顿时激起千层巨浪爆火网络。

这也引起了众多网友,

对于她为什么没上高中的追问。

很多人阴险地揣测,

究竟是教育制度的悲哀,

还是扶贫攻坚的遗漏?

他们都想得到一个肯定的答案,

好凭此大作文章,

来证明世界的灰暗。

真相要令这些人失望了。

说起姜萍的家庭情况,

确实很是普通,

她姐姐打三份工,

她父亲67岁了,

外出打工做保洁每月900块,

农忙时回老家种地,

还要当秸秆禁烧巡查员,

晚上十点左右才能回家。

姜萍从小就懂得家庭的不易,

她学习勤奋,中考成绩621分,

已经达到当地高中录取分数线。

分数足够,

不存在因偏科上不了高中,

家境虽不富裕,但父亲说了,

孩子上学的钱还是有的,

也不存在因贫失学。

选择读中专的理由,

一个是姜萍考虑到奖学金,

可以减轻家里负担;

再一个是她对服装专业感兴趣,

在这里学习对发展更有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命运就是如此阴差阳错,

原本热衷于服装设计的姜萍,

谁曾想在这所中专学校,

竟意外地遇到了自己的“贵人”

他叫王闰秋,是姜萍的数学老师,

也被称为她一夜成名身后的“高人”。

在她刚上课一周,

王闰秋就注意到了她身上,

与众不同的数学天赋。

说来也是惺惺相惜,

王闰秋是没考上博士的失意硕士,

回到老家成为落寞的中专老师,

姜萍是满怀数学天赋的天才,

却自愿放弃高中,

成了前途未卜的中专生

这样的际遇万中无一,

但一旦相遇,

便能碰撞出无与伦比的奇迹。

2024年6月,

名不见经传的姜萍,

参加举世瞩目的国际数学竞赛,

一出手就是世界第十二名。

很多人说她是天才少女,

是人间奇迹,

但她一夜封神的背后,

别被天赋两个字骗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冰心说过 ,成功的花,

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姜萍的父亲说,孩子的成绩,

都是她自己闯出来的。

姜萍从小就懂事得令人心疼,

因为父母忙于生计,

她早早就养成了独立自主的能力。

在其他孩子玩耍嬉闹的时候,

姜萍在认真地看书,

家里的书籍,堆得比她还要高。

她的数学天赋也不是与生俱来的,

在初中的时候她才发现,

自己对数学是有些兴趣的,

面对姗姗来迟的“特长”,

即便没有上高中,

姜萍也选择了继续深学下去。

老师王闰秋说,

自己也只是一个引导作用,

真正让姜萍能大放异彩的,

是她不畏艰难的坚持。

她凭借一本《英汉小词典》,

就能自学《偏微分方程》。

像中专这种比较嘈杂、

未来也不确定的环境,

很多人认为就不会有什么大出息,

要么甘于现状混日子、

要么浑浑噩噩拿个文凭,

能静下来学习的,

真的是寥寥无几。

学数学,

没名师,没系统,没门路,

一个中专生能有什么出路?

可是就这种不确定的情况下,

姜萍仍然没有放弃。

她是真的很拼,

当大部分同学自我放飞时,

姜萍几乎所有的课余、

晚自习时间,

都沉浸在数学的世界里,

有时,

甚至做题做到夜里一两点钟。

王闰秋觉得,

其实姜萍不属于天才型,

而是属于勤奋型选手,

特别自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数学的海洋里,

找到一个问题,把它解决掉,

所有的奋斗和汗水,

都在时光消逝中堆叠积累,

直到:

寂寂寒窗无人问,

一朝成名天下知。

她干了件很酷也很艰难的事情:

作为一个普通人,

坚持着一个梦。

不问未来,不问结果,

只在当下,埋首学问,

我想哪怕没有这次扬名天下,

姜萍也会沉浸于数学的海洋,

直到皓首穷经,

因为热爱,所以追梦的过程,

就已经是无比快乐。

更何况,

她又是如此坚毅,如此执着,

如此勇敢。

身份,

怎能禁锢一个人的思想和追求?

她没有按照既定的剧本,

选择屈服于命运,

而是把自己的兴趣发挥到极致,

“逆袭”出不被定义的人生。

她就像一道光,

照亮了很多中高考失利者,

对于人生的另一种可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次参加全球数学竞赛,

这场地狱级别的通关难度,

原本姜萍是想都没有想过的。

也是,一个中专生,

没有学历没有专业没有后援,

别的学生背后要么是名师,

要么是名校,

可她的身后,

除了服装专业的缝纫机,

除了不得志的老师王闰秋,

除了自己不确定的水平,

她什么都没有。

这也许是姜萍唯一展露的软弱吧,

当老师鼓励她去参加这场国际赛事,

她的第一反应是,她不配参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幸好,

阿里举办的这场竞赛不设门槛,

什么学历、什么年龄、

什么专业,统统没有要求。

于是姜萍决定试试:

“说不定是证明自己的机会,

我平时很认真地学数学,

想自己的能力能展现出来。”

当命运给予一个机会的时候,

已经修炼好本事的她,

以势不可挡的黑马之势,

超越绝大多数名校的专业选手,

创造出夺目的传奇。

此时此刻,

少女鲜衣怒马,笑傲天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此次竞赛,

她的老师王闰秋也参加了,

只是排在100名开外,

成绩远不如姜萍。

不过那又如何呢,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王闰秋说,接下来的决赛,

难度远胜于初赛,

希望姜萍可以好好享受比赛,

如果最后没有取得理想成绩,

也请大家不要苛责于她。

这是个不放弃而逆袭的励志故事,

也是个千里马和伯乐的感人故事:

中专有像王闰秋这样负责任的老师,

有像姜萍这样热爱学习的学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天,在少女姜萍的身上,

我们看到的不只是天赋,

更是她孤身一人的坚持,

拼尽一切的努力,

无可动摇的热爱。

夺得优异成绩的背后,

可能是日复一日,

难以推进的某个公式,

可能是绞尽脑汁,

无法解开的巨大困惑。

遨游于数学的海洋,

犹如漫漫孤寂长夜,

在面对难题的时候,

可能面临过空白、崩溃、绝望,

在想到未来的时候,

可能感受到迷茫、孤寂、煎熬,

可是,一切的答案,

是我不放弃。

虽不知姜萍的日后,

会往何处去,

但是爱拼搏的人,总是未来可期。

约翰·古迪纳夫,

“锂电子电池之父”,

60多岁退休后,

隐姓埋名研究十年,

拿出了全新的研究成果。

那年他97岁,

成为诺贝尔奖最年长的获得者,

他说没想过放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大传奇数学天才张益唐

因美国导师打压和拒绝推荐,

岁月蹉跎20年没建树,

落魄到交不起房租,

可是他也没想过放弃钻研学问。

58岁,

他破解困扰数学界近两百年的难题:

“孪生素数猜想”,

全世界都为之震惊欢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比如2022年,

一个资质平平的中国研究员郇真

在世界级顶刊《数学学报》上,

发表了一篇神级论文。

以独立身份,

在《数学学报》上发表论文的,

此前全中国只有一位,

那就是大数学家苏步青,

郇真,是传奇的第二位缔造者。

她花了足足11年才拿到博士学位,

任教时因为一个研究成果都没有,

不得不另谋他路。

但在研究代数拓扑、

代数几何领域,她坚持研究,

几十年甘坐冷板凳,

直到登上世界顶级学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天赋不够,要热爱,

有热爱不够,要努力,

有努力不够,要坚持。

向着一个坚定的梦想,

昂扬自己的激情,

“在残忍世俗、

毫无共情的现实世界,

永远怀揣着童话般的梦想。”

姜萍,证明了一件事,

人生可以不被身份所定义,

真正的才华不会被埋没。

还有张益唐、郇真,

他们的故事,

对我们所有人而言是一种激励,

当你的努力遇到机会,

就会有发光的可能!

祝福少女姜萍,

愿她的追梦之路越走越宽,

也希望世间像她这样,

勇敢追梦的中国人,越来越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