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在各类影视剧里,都会看到这样的情景:每每攻城略地时,战胜一方一定会把城池拿下,只有把城池拿下才视为此战彻底胜利。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一点更要盯着城池不放?就不能直接绕过去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定要打下城池的原因

古往今来,粮草物资都是行军打仗最基础的装备。特别是在生产力落后的古代,交通来往不便,几乎一个国家的物资粮草都储备在城中。

对守城的士兵来说,如果有大军攻城,一方面他们可以坚守城池,以此为据点和敌军打持久战;另一方面,城中的粮草辎重,以及守军,都可以成为支撑士兵守城的底气。

所以对于选择攻城的大军来说,必须拿下城池,这样既能拿到粮草物资,也能真正占领城池。并且在之后以此为基础,驻军扎营,作为大后方补给基地。

但如果在打仗的时候选择绕城而战,会有什么后果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举无疑孤军深入,导致腹背受敌,很容易被城中守军包围,严重时还会被守军切断军中的物资供给。甚至还会惨遭城中守军的偷袭,由主动方转为被动方,军队战力大大减弱。

而缺乏粮草会发生什么?军中哗变。吃不饱饭,连基本的仗都没办法打了,再继续下去,军队容易发生骚乱,别说攻城掠地,军队能不能维持都是个大问题。

所以城池一直都是古代打仗的重中之重,不管付出多大代价也要拿下。古代的城池不仅作为行政都城,在军事部署中还是防御的重点。而且大多数城池都在交通要道上,想要顺利行军,交通也是很重要的。

如果一个城池的位置恰好处于行军打仗的必经之路,那么成功占领它,不仅可以为己方军队提供物资供应,还能将其作为前进基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古代打仗人数多,又是步兵、又是骑兵,又是战争装备,工程量非常大。往往一打就是两三年甚至更久,如果能占据城池作为补给基地,那么将大大减轻军队运输的时间成本,提高效率。

所以,放着好好的城池不拿,偏要绕路,那么将会带来无法估计的损失。

而且古代城池的位置都不一般,往往建在易守难攻之地,或是军事要地的中间位置。加上古代一直有一个传统,即占据了城池才算真的胜利,才算真正的扩大疆土。

历史上真的没有绕城而过的战役吗?

其实细究起来,历史上还真有一些绕城而战的案例,有失败也有胜利,不过当然是失败居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绕城而战往往是揭竿而起的流民选择的作战方式,他们往往具有很大的流动性和不确定性,经常流窜作战,没有固定的基地进行补给。所以非常容易腹背受敌,被包围围歼,这是兵法里最忌讳的情况。

不过也有例外,历史上一些著名的战役也有绕城而战的。

比如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吴起,就曾率军绕过秦国关隘,直接强渡黄河入关中,打得秦军措手不及。

还比如三国时期,诸葛亮北伐祁山堡,直接绕过祁山堡猛攻陇西,大获全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比如李渊从太原起兵,也是直接绕过了函谷、潼关,直攻关中,同样杀得隋军猝不及防。

诸如此类的战役在历史上还有很多,但他们能获胜毫无例外是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三大要素,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