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教而育之(教而不育谓之术,教而育之谓之道!聊身边教育,分享育人之道)

亲戚家上小学三年级的孩子同时在上五个辅导班,有新概念英语、钢琴、篮球、吉他和绘画,每个周末都排得满满的。孩子不是在上辅导班,就是在去辅导班的路上。

每一个辅导班都花费不菲,父母如此鸡娃,甚至一些父母在“倾家荡产式”投资子女教育,这是明智之举吗?对于孩子的教育,抢跑注定只能赢一时,带来的恶果却影响一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倾家荡产式”投资子女教育是不明智的!

知识改变命运,这是中国父母都信奉的育儿宗旨。

现在毕业的大学生越来越多,“普通大学文凭找工作已经不管用,985、211是标配,考研读博才能出人头地”这成了大家的共识。教育的竞赛不再只是考,还要考得更好。

当内卷卷出天际后,父母不仅要求自己的孩子成绩突出,还必须多才多艺。

于是奥数、英语、国学等知识学科是必不可缺的,钢琴、游泳、绘画、航模、舞蹈、编程等才艺是镀金添彩的,一个都不能少。

可以说这一代的孩子是才艺最多、知识量最丰富、眼界最宽广的一代,但也是自由最少、玩乐最少、童年最少的一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孩子能有一个好的将来,父母“倾家荡产式”投资子女教育,是明智之举吗?

在过去40年的高速发展中,很多人靠着学历跨了阶层,获得了时代红利。这一批人都认是教育改变了自己了命运,提升了自己的阶层,其实大家把时代红利当成了教育红利。

这种通过教育改变命运,获得财富、地位的例子屡见不鲜,这些家长根据自己的经验,同样希望通过教育实现财富、地位的再提升,甚至会担心如果自己的孩子不努力学习,就会重新回到社会底层。所以,他们鸡娃,他们会在教育投资上毫不吝啬。

教育是一件严重依赖孩子资质的事,与孩子的智力、勤奋程度息息相关。资质很难靠投入去弥补,巨额教育投资往往无法获得一个好工作,获得对等的回报。如果孩子资质平平,父母无论再鸡娃,到最后只能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父辈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时代红利,而非教育红利。父母希望把自己的成功经验复制给下一代,但时过境迁,过去的经验没有太大的参考价值了。

一些家庭花费数百万让孩子出国留学,回国后只能拿几千、上万的工资,可能一辈子都无法挣回自己的学费。教育是需要投入的,但并非多多益善,要量力而行,“倾家荡产式”投资子女教育更是不可取的

抢跑赢一时,恶果输一生!教育孩子要遵循客观规律

现代的孩子,每天早上七八点坐到教室里,坐到下午5点半,晚上回家写作业要写到11点半。周六、周日又被各种培训班占上了。这样的生活不是一天,而是12年!——李玫瑾教授。

很多家长为了“抢跑”,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两、三岁就开始送早教、上培训班、做幼小衔接。牺牲掉孩子仅有的几年无忧时光,把这12年延长再延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赢在起跑线”上这一句口号,多少人掏空了钱包,牺牲掉了孩子的玩乐时间。

无数家长相信,只要起步够早,跑得够快,就能让孩子取得胜利,却常常忽略了用短跑的战术,指挥马拉松比赛,注定输多赢少。

我家的孩子一直没有超前教育,进入了重点高中的重点班,亲眼看到了小学、初中非常优秀的孩子,到了高中之后,慢慢的被我儿子超越,看着原本很傲气的学生一个个的都低下了头,超前教育会严重损害学生的心理,这样的打击孩子很容易抑郁,所以,超前教育要适可而止,以免给孩子带来终身的心理损害。——一位家长对超前教育的评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多少家长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从而不断“抢跑”。抢跑得越早的孩子,会花更多的时间在死记硬背、提升知识储备上,反而对想象力、创新力、逻辑思维、阅读理解等能力的培养越欠缺。

抢跑只能赢得一时,让父母一时的虚荣心得到满足,却无益于孩子的一生。该学习生活自理能力的时期,孩子们忙着练琴、下棋、跳舞;该培养与人交往能力的时期,孩子们忙着辗转各个培训班;该培养三观和视野的时期,他们忙着升学、竞赛、抢学位。这样的教育,是在培养“人才”,还是害了孩子?想必大家都知道结果。

父母投资孩子的教育没有错,但是一定要量力而行,“倾家荡产式”投资子女教育并不明智。培养孩子要遵循客观规律,抢跑赢一时,恶果却影响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