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至今晨,一场暴雪让河南地表裹上厚度超过10厘米的银装,朋友圈、抖音被各种视角、各种地点的雪景装点着,“河南下雪”的词条也迅速登上新闻热搜。

今冬首轮大范围降雪天气虽然将在12月11日按下“暂停键”,但第二轮雨雪天气已在路上。受冷空气、西南气流和西风槽东移共同影响,12日夜里到15日,我省将开启新一轮大范围雨雪过程。

天寒地冻,路面积雪结冰,医院接诊的因走路滑倒摔伤的患者骤增。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在此温馨提示您:下雪天气,请您一定注意安全,尤其是老年人,谨防摔伤!

摔倒,对于年轻人来说,也许只是“拍拍灰站起来”,而对于老年人来说,却不亚于心脏病、中风发作,轻则骨折,重则危及生命。

一次摔倒就很有可能让一位健康老人的健康水平断崖式急转直下。

因为老年人多有骨质疏松,骨量减少,即使轻微的外力即可造成骨折,此外,摔倒后的保护机制的减少也是很重要的因素。

年轻人常见的摔倒姿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摔倒后,用双手支地当缓冲

老人年常见的摔倒姿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没有向前的动力,缺少上肢缓冲保护机制,通常直接摔到髋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老年人摔倒后常发生的骨折,一是臀部着地导致股骨颈骨折、腰椎压缩性骨折(此类情况,老人通常无法自行站起,骨折后卧床时间长,愈合慢,易发生术后并发症,重则危及生命);二是用手撑地导致手臂骨折(用手撑地,往往损伤的是腕关节,或者是尺骨远端/桡骨远端骨折,术后不需卧床,且康复训练容易做,避免发生致命的并发症)。

下雪骨折的病人中,很多都是腕部、肩部骨折,您有没有想过,这是为什么?

其实这是因为,大部分人在摔倒时都会自然地想用手撑住地面保持平衡,可是雪后路面摩擦减小,手着地的那一刻,整个身体的重量和摔倒的冲击力都压在手腕部,极有可能导致腕部、肩部骨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手腕也来不及支撑的时候,很多人会用屁股往后坐,对于年轻人来说,顶多就是尾椎疼几天,但如果是年纪大的人这么摔一下,极有可能会发生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整个屁股着地很危险,可在摔倒时一侧屁股着地,更是一种很危险的姿势,老年人本就骨质疏松,在这样大力量的冲击下,很容易发生髋部骨折,包括股骨颈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等现象。

摔倒后的应对措施也非常重要,在此提醒您,摔倒后不要急于起身,而是检查一下身体各处关节,有没有剧痛的情况。

腕关节和踝关节骨折,虽然疼痛明显,但大多数都能勉强活动,可使用书本、硬纸壳、木条等临时固定受伤部位,立即前往附近医院治疗。

如果感觉腰疼,尽量不要乱动。因为胸腰椎骨折后,如果随意活动,可能造成骨折块移位、压迫神经,严重时可能导致下肢瘫痪。

此时应该尽快呼救,施救者也不要立马盲目地去拖、拉、背、抱伤者,正确的做法是在伤者周围设立标志,提醒、警示过往人员和车辆,保护伤者免受二次伤害。同时拨打120急救电话,由专业医护人员救助。

在急救人员到达之前,如果不得已要移动伤者,要顺势慢慢整体平移,“一条线”移动,不要屈曲、扭转或大幅度移动伤者。

总而言之,雨雪天气,路面结冰,尽可能减少出门次数,走瓷砖铺设的人行道时,也要尽量挑水少、冰少的地方,注意脚下,放低重心,慢慢走才是最关键的。

走路防跌倒攻略:

1、双手不插在口袋里,双手在外面可以保持平衡,万一跌倒可以用手撑着,不容易把腿跌伤,毕竟上肢的外伤比下肢的外伤好处理,预后也比较好。

2、走路时身体略向前倾,如滑雪状。

3、走路时两脚分开,与肩同宽,这样底盘大,重心稳。

4、走路步幅宜小,迈大步容易跌倒。

5、老人特别是骨质疏松患者尽可能不要出门。

6、如果摔倒且感觉不适,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医。

玉树银花,白雪皑皑,远观也许更美。

作者:郑州院区肩肘外科、颌面骨科樊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