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财长耶伦总是说,中国新能源产能过剩。但事实上,真正产能过剩的却是特斯拉。

特斯拉柏林工厂最大年产能100万辆,上海工厂产能也是100万辆,美国本土得州奥斯汀工厂产能200万辆,再加上60万辆的加州弗里蒙特工厂,特斯拉的产能已经严重过剩。

因为2023年特斯拉全球总销量才181万辆。理论上来说,一座上海工厂、一座柏林工厂就够用了,美国本土的特斯拉工厂都可以关闭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特斯拉全球总销量181万辆,远低于近500万辆的总产能。产能利用率不到40%,远低于70%的正常利用率红线。像上海工厂,就多次因为产能过剩,停产休假。

特斯拉,这个曾经被誉为电动汽车革命引领者的品牌,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产能过剩难题,背后映射出的是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的新常态与特斯拉战略定位的双重挑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知道,特斯拉在销量只有丰田1/10的时候,投资者就曾经给出了丰田4倍的估值。因为马斯克和投资者都相信,特斯拉能成为未来全球汽车市场的领导者。

那么,年销量千万就只能算是特斯拉的一个小目标。特斯拉为此设计了全球七大工厂的布局,产能规划无疑雄心勃勃。

尤其是上海超级工厂,以高效的生产能力被誉为特斯拉全球网络中的明珠,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中国团队的创新与勤奋。

但是,2023年特斯拉全球总销量才181万辆,最近还负增长了。在这一背景下,特斯拉的未来显得尤其复杂,而且充满变数。

当然,特斯拉手里还有几张牌。这不,马斯克把Model 2和全自动驾驶两张底牌全打出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定价2.5万美元也就是18万元人民币的Model 2,一直被视特斯拉的终极计划,视为特斯拉拓宽市场基础、扩大市场份额、吸引更广泛消费者群体的关键一步。

但是今年4月初,媒体报道称马斯克已经在今年2月底决定放弃Model 2计划。

因为Model 2在中国同级别车型面前,价格完全没有竞争力,无法打开大众市场。不过,马斯克否认了此事。

4月24日,马斯克宣布了一份糟糕的一季度财报,同时重申了Model 2计划,明年底推出。投资者对此积极认可,特斯拉的股价从144元迅速攀升到164元,依然大幅领先丰田。

但是,特斯拉面临的是两大问题:一是海外电动汽车市场增速放缓。二是来自中国的竞争对手越来越强了。

中国品牌的崛起,不仅在价格上形成了挑战,更在技术创新、市场适应性上展现了强大实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明年底,特斯拉Model 2会有什么样的产品力、在中国定什么样的价格,会有多大的竞争力,能不能成为爆款,都还不好说。

特斯拉需要在中国市场找到精准的定位,利用其品牌和技术优势,与本地化策略深度融合,以创新回应挑战,重新激发市场的热情。

尽管马斯克以多领域多元化的创业精神闻名,从星链到推特,再到SpaceX,但不可否认的是,特斯拉依然是他商业帝国的基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全球市场波动和竞争加剧的背景下,特斯拉如何找准自己的定位,维持核心竞争力,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总而言之,特斯拉的未来在于如何提升产品力,平衡产能与需求,在中国乃至全球市场中创新求变,以及保持作为创新核心业务的活力与领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