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平首方足布币、明青花瓷碗、120mm速射炮底火、西汉、唐代钱币……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这一天,庄河市博物馆新增许多珍贵藏品,这些藏品小到距今2200多年前的“战国平首方足布币”,大到立于上世纪二十年代的“复兴寺碑”,还有关于解放战争中庄河的都元和烈士相关红色收藏等,这些藏品种类庞杂,其中不乏有独特魅力和历史价值的珍贵藏品,原本属于一人一家的私人收藏空间,现在被收藏者慨然捐赠给庄河市博物馆,进入公众视野。

120mm速射炮底火 受访者供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20mm速射炮底火 受访者供图

在捐赠仪式上,庄河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冷春波,为捐赠者都本有先生、王鹏先生、张传筠先生、刚成先生、孙福友先生、赵克豪先生、单子硕同学、林琛同学、韦颖泉同学颁发荣誉证书。庄河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主任王崇在捐赠仪式上表示,捐赠者的贡献不仅仅是给博物馆带来了珍贵的文物,更是为社会的文化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庄河市博物馆将会妥善保管和利用这些捐赠物品,展示它们的独特魅力和历史价值。通过举办特展、论坛研究等活动形式,让更多人了解、学习和研究庄河这些宝贵的文物,推动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战国平首方足布币”,为刚成先生捐赠。属高铅青铜铸造,方足布的设计和制作工艺是研究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和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复兴寺碑”,为张传筠先生、孙福友先生捐赠。立于上世纪二十年代,碑文是光绪乙酉科举人刘滋楷所作,碑石较完整,字迹清晰,寺庙现已不存,原碑立于复兴村张道士庙屯,碑文记载的寺庙的一些信息和地域人物,对于研究庄河寺庙历史、地名沿革以及当地人物信息有着较高史料价值。

“明青花瓷碗”,为王鹏先生捐赠。内外通绘1436~1464(正统、景泰、天顺)年间烧制,此期间战乱频繁、经济萧条至各业凋零、社会动荡不安,景德镇瓷业生产也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这一时期的陶瓷,真实地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状况。这种具有特定历史时代意义的明代空白期瓷器,备受学术界关注,同时证明,此期间南北虽贸易受阻,但贸易活动仍存在小量进行。“120mm速射炮底火”,为赵克豪先生捐赠。底部有“江南制造总局”字样,2018年8月,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对甲午沉舰“经远舰”开展水下考古工作。在众多出水文物中,一件铜制器物引起考古专家的注意。这件黄铜制品经考证与阿姆斯特朗公司生产的120mm速射炮炮弹底火从材质、尺寸、形状特征完全吻合。此前庄河当地一位民间甲午爱好者也收藏有一枚同样的底火,为当地渔民在沉船海域捕鱼作业时偶然获得,底火保存完好,底部刻有篆书“江南制造总局”字样。仅有一种可能,这枚底火是江南制造总局仿制的阿姆斯特朗120mm口径速射炮所配备的。“都元和《光荣牌》”,为都本友先生捐赠。都元和烈士亲人收藏的《光荣牌》是1948年春节前,乡政府和农会给都元和家送的“保家保田,当兵光荣”的《光荣牌》,这是全国唯一在战争年代保存至今的《光荣牌》,是珍贵历史文物。

从保护文物到传承文物,由一人一家的赏鉴到慨然捐诸公立收藏机构,当文物从私人收藏空间进入到公众视域,它便由赏玩的功用中升华出来,我们为这些捐赠者点赞。

半岛晨报、39度视频首席记者张锡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