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物被“小鉴猫”创始人高某造谣“售假”一案,历时一年半,终于等来了公道。近日,上海市虹口法院判决被告人高某和小鉴猫公司构成商业诋毁,赔偿原告(得物)经济损失及合理开支,并在短视频账号上连续90天置顶致歉视频,以消除对得物造成的不良影响。

早在2022年10月,“鉴定师高X”在短视频平台上发布两条关于“某物围巾被小鉴猫App鉴定为假”的视频,引来不少网友的“吃瓜”。然而,所有涉及产品最终经权威机构鉴定,均为正品。高某却拒不承认第三方的鉴定结果,也拒绝跟得物进一步沟通,继续在网上造势。无奈之下,得物向市场监督管理局举报,并在上海市虹口法院提起诉讼,索赔100万元。

为博关注 造谣“得物售假”

小鉴猫公司于2022年3月10日在苏州注册成立,法定代表人为高某。旗下的“小鉴猫”App,主要提供商品鉴别服务。随后,高某注册短视频账号“鉴定师高X”,主要用于宣传小鉴猫App。高某的账号显示年龄“24岁”,介绍里却称有“12年鉴定经验,100w+鉴别历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鉴定师高X”个人账号首页

通过这样的“内行”人设,高某陆续发布跟鉴定师相关的视频。为了获得更大的关注,高某将造谣的枪口对准了得物。而彼时的得物App,通过自身的鉴别中心为用户提供全新正品,越来越受年轻人欢迎。

2022年的10月27日傍晚,“鉴定师高X”发布短视频《超级歪货围巾:如果买到正品,可能是你运气很好》,造谣“某物卖的围巾多个批次,被小鉴猫App鉴定为假”、“某物假一罚三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并在视频中声称“中检的一审和二审这条围巾的人都是我们 App(小鉴猫) 的工作人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网友在造谣视频下评论,质疑高某的专业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网友在造谣视频下评论,质疑高某的专业性

网友在高某的视频下面留言,并质疑质疑小鉴猫这个新成立的平台,数据样本不可能比中检多。高某则回怼:“不好意思,还真比他们多。中检要给我发鞋服专家证,我自己不要退给他们”、“中检能和我团队比准确率?八杆子比不上。”

对于该视频,一些网友似乎也看出了作者的目的,在评论区留言“谁还不知道黑得物是流量密码”、“你是懂流量密码的”。

得物复核、中检鉴别均为正品

高某这个视频出来的时候,得物的鉴别师就第一时间关注到了。

“那天晚上我正在参加团建活动,运营的同事给我打电话说我们有个重大的舆情。”得物奢侈品服装的鉴别负责人回忆,他立刻回公司召集团队成员一起自查。在得物的鉴别中心,每一件鉴别的商品都有存档,鉴别团队调出了该商品的所有鉴别记录,并跟多个版本的正品样品进行比对。结果如他们所料,每一件出库的商品都没有问题,高某的视频是造谣!

让鉴别团队没想到的是,第二天高某又发布新视频《某物售假后续》,再次诋毁和造谣“得物售假”。“鉴定师高X”还在视频评论区@得物App、@得物App小助手,并称:“求你告我,求你法务部起诉我,群众需要真相。”

为了还原事实真相,得物联系了高某提及购买该围巾的相关消费者,并将所有实物送至中国检验认证集团上海有限公司进行鉴定,结果均为正品。

造谣者拒绝沟通 得物无奈起诉

得物拿着中检的鉴别报告尝试与高某沟通,但高某却不认可中检的鉴别结果。而此前的视频中,高某对自己鉴定结果引以为豪的恰恰是“中检都是我们(小鉴猫)的人”。

无奈之下,“得物App小助手”在上述视频的评论中回复:“我们已收到你提供的订单号复核,该消费者所购商品为真,平台也已与消费者进行沟通联系。如你为了商业用途引流而损害得物声誉,平台也会锁定相关证据,移交法务部门进行处理。”

高某回复称:“求告,告着告着你就会发现你卖的是假货。”让关注度再一次升级。

随后,得物将这些线索证据提交至上海市虹口法院,针对小鉴猫和高某的恶意造谣行为提起诉讼,索赔偿100万元。

2024年4月16日,迎来的法院的一审判决。高某和小鉴猫随后放弃了上诉,意味着这也是最终判决。

经法院审理,高某的造谣行为证据确凿,违法事实明确。法院认为,“鉴定师高X”账号发布内容为未经证实的信息,该行为已构成商业诋毁。最终,高某及其小鉴猫公司被法院判决赔偿得物损失,并连续90天置顶公开道歉的视频,为得物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上海虹口法院一审判决书

除了向法院起诉,得物App向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市场监管局举报。最终,高某及小鉴猫也因编造、传播虚假信息,被市场监管部门罚款10万元。

对蓄意捏造、恶意造谣零容忍

正所谓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这并不是得物第一次被造谣。此前就有社交平台的博主因造谣“得物鉴别师是临时工”等不实信息也被起诉,造谣者向法院承认了造谣行为,向得物手写了道歉声明,澄清“得物是一个非常专业的鉴别平台”,表示自己“很后悔,为了发泄情绪,编造了所谓的内幕信息,转发很多不实谣言,没有意识到这是违法的侵权行为”,“已经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向得物表达自己的歉意,还请大家以我为鉴。”

前不久也发生另一起用户造谣案件。朱某某在社交平台上发布笔记,配图得物某款鞋子鉴定为假等言论。事实上,朱某某在得物买了46⅔码的真鞋,却将37⅓ 码的假鞋送鉴定,以此混淆视听。而造谣的原因,是朱某某想通过舆论压力,索要平台额外的优惠券。最终,朱某某也被法院依法判决。

得物App相关负责人表示,一直以来,得物坚持为用户保障全新正品,首创“先鉴别,后发货”服务,搭建了全球最大的查验鉴别团队,投入亿元建成了正品样本库、国家CNAS、CMA双重权威认定的科研级鉴别实验室,和中检集团、中国质量检验协会、国检中心等“国家队”深度鉴别研究合作、建设行业标准,帮助更多人得到正品好物,得到越来越多用户的信任和喜爱,部分不法分子利用得物App正品保障服务的良好口碑和信誉,发布不实的造谣言论,恶意中伤,既损害消费者权益、也侵害了得物App信誉,这种信任不容许被伤害。“对无中生有、蓄意捏造、恶意造谣的违法行为,得物坚持零容忍,一定会依法打击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