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零时,济南正式进入采暖季,8000余公里供热管网、3200余座换热站完成热态调试,暖流如期进入千家万户。“石热入济”首次达产,供热面积大约2900万平方米,东部1900万平方米区域将用上章丘工业余热,今冬省城的供暖更加绿色、高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3日上午,家住济南市市中区领秀城的于秀珍老人摸着逐渐升温的暖气片,可以安心过冬了。主城区近千名供热管家忙碌在各个小区,处理故障点、不热点、过热点,让供热设施逐步达到最佳运行状态。

远在80公里外的肥城石横电厂,逐步调整机组负荷,热流一路翻山越岭,抵达济南刘长山路上的泵站。作为省城首个供热“外援”项目,“石热入济”今年首次达产,供热面积从去年的400万平方米,增加到2900万平方米,提升了西部城区的保障能力。

而东部城区的“零碳”能源也大幅扩容。来自章丘区刁镇化工园区的工业余热水,通过板式换热器、热泵提取热量,经过管道送到济南市区。“今年计划供热面积达到1900万平方米。”在济南能源集团供热调度指挥中心,济南热力集团生产管理部副总经理于昌灏指着大屏上的供热管网告诉记者,该项目将为东部的孙村、唐冶、莲花山等片区提供充足的热源,与周边的热源厂联网,互相补充。

与此同时,“聊热入济”项目正在建设,南、北两条线总长130余公里,其中,南线长40余公里,采用盾构技术下穿黄河,接入济南西部供热管网;北线采用直径1.6米的管线,经过大约94公里的长途跋涉,送达起步区和黄河南岸。项目将于2025年年底完工,解决济南市约1亿平方米的供热需求,可基本替代城区及沿线区域的燃煤热源。届时,济南将实现以电厂余热、工业余热为基础热源,城区热源点为补充热源的“一张网”战略布局。济南通过积极向外拓展热源,实施“外热入济”工程,用清洁低碳能源逐步替代中心城区的燃煤热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热源更为环保、绿色,济南还在积极探索供热技术革新,提升供热利用效率和保障能力。在西客站片区的绿地香榭丽A2换热站,工作人员表示,今年实施了大温差机组改造,增加了吸收式热泵机组,进一步降低回水温度,在管径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供热管网的输送能力,释放更多热量流入千家万户。据悉,今年济南热力集团已完成了360座换热站、1座能源站的大温差机组改造,明年计划再改造296个换热站。

目前,济南热力集团8000余公里供热管网、3200余座换热站陆续完成热态调试。随着热源逐步升温,居民家中的供热设施也将逐步热起来。供热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牵一发动全身。济南今年通过自动化控制设施改造,扩大用户热表数据自动上传范围,进一步提升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应用水平,让供热更为精准、智慧。

经过智能化改造的换热站泵房里,设备全自动运行,数据每2分钟上传一次,供热调度中心的大屏上不仅可以实时查看,出现异常还会自动报警,并推送到供热管家的手机上,及时进行处理。

市民如有供热疑问,可随时拨打济南能源集团24小时客户服务热线96969或片区供暖管家电话进行详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