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梁爽

从去年4月份进入一线城市拿地至今,碧桂园“拥抱一二线”策略已实施近一年时间,成效几何?

当下要对此策略下定论为时尚早。但从碧桂园业绩会披露的消息来看,去年高调调整的拿地策略,已经对碧桂园的财务指标产生了影响。

最直接的表现是买地投资金额远超预算。碧桂园首席财务官吴建斌透露:“去年年初预测全年买地花200亿元,最后花了将近500亿元,比原计划多了300亿元。”

年报显示,碧桂园去年新获取土地预期建筑面积3821万平方米,总代价为560亿元(公司股东总代价427亿元)。

在这560亿元之中,有75%的金额用来购买“目标一二线城市”的土地。可见在去年激进的拿地策略之中,碧桂园确实加大了对一二线市场的重视程度。

总裁莫斌引以为傲的一点则是,碧桂园在进取拿地的同时很好的控制了土地成本,全年获取的172宗土地之中,单价超过5000元/平方米的仅有12宗。

网易房产留意到,这172宗土地中,有49宗通过并购获得,占去年拿地总金额近四成。“在商言商,如果有好的机会,帐算得过来,我们会积极参股。对于好的土地,无论通过一手或是二手市场,我们都会积极的争取。”吴建斌说。

对于土地投资超支360亿元的原因,吴建斌解释说,去年我国的房地产市场有所好转,政策给予很多支持,加上行业内的并购也带来了很多购买土地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买地的节奏加快了一些。“都是好的土地,在2016年陆续推向市场,相信能卖出很好的价格。”

对市场的看好、并购的机会,确实可以很好地解释激进拿地乃至超支的背后考量,但港股分析师洪圣奇指出,买地超预算导致碧桂园2015年经营现金流为负,这可能会对机构评级产生较大影响。评级的提升,对企业降低资金成本、提高盈利水平起到很大益处。他认为,碧桂园的财务管控能力需要加强。

他表示,除了经营现金流之外,碧桂园去年的利润率下降、净负债率上升,都受到“拥抱一二线”的影响。“新手要去抢一线的地, 那只能拿贵点或者拿偏点,,这从不断下降的毛利率、纯利率都能看得出来。”

网易房产发现,碧桂园2015年度的毛利率约为20%,而该数据在2014年度、2015年中期分别是26%、23%,呈现出持续的下降。2015年度股东应占净利率约8%,而在2014年、2015年中期,该数据分别为12%、10%。

虽然毛利率下降是去年房企发展的共性,而碧桂园也强调今年毛利率会上升。但网易房产依然从莫斌的发言中,觉察到了他对于一线城市项目盈利水平的一丝不确定性。

“我们在土地和市场方面做了优化,现在是一、二、三、四线齐头并进,”莫斌说,联席总裁朱荣彬专门负责一二线城市的拿地决策,“期待能全面进入一线城市,不过由于投资额比较大,利润的提升需要根据市场情况来安排。”

可以看出,对于进入一线城市,莫斌表现出了十足的谨慎。这与他对二线、三四线城市的十足信心形成反差:“我们在一线城市周边和二线的强省会城市储备了大量的土地,打造’粮仓型’项目,目前开盘的项目均给我们带来了非常好的利润;做三、四线城市是我们的优势,绝对不能放弃,现在主要是做改善型需求,即通常所说的“劳斯莱斯”项目,坚持高周转,价格比同行在同一地段的项目贵20%左右,也会提升我们的利润率。”

总的来说,出于对市场向好、新增项目利润率增加的预期,吴建斌对于今年毛利率企稳回升有信心。

网易房产梳理年报发现,若按目标市场的城市等级划分,碧桂园2015年合同销售金额中“目标市场为一二线城市”的占比是52%,其中真正位于一线城市的项目贡献金额是5个百分点;去年买地金额有75%用在“瞄准一二线市场”的项目上,其中真正在一线城市的拿地金额占10个百分点。

回想去年8月,面对外界对碧桂园进军一线城市“水土不服”的疑问,莫斌用“乡下人进城很快适应”来比喻。现在看来,在“拥抱一二线”的思路转型之中,碧桂园似乎对二线更有把握,而对于挺进一线城市则有所保留。

“巩固三四线、拥抱一二线”策略转型,经过一年探索之后,在莫斌口中有了更精准的诠释:

一线核心地段保持关注和审慎参与;

二线城市持续参与,捕捉大城市外溢的购房需求,打造大型项目,持续支持业绩;

三、四线城市碧桂园的竞争优势明显,我们将聚焦高净值人群,专注于改善型需求。

附上莫斌提供的“碧桂园土地投资矩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梁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