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讯(记者胡长幸 通讯员张珊妮)6月10日上午,湖北东湖科学城及重大科技项目在武汉集中开工,标志着以东湖科学城为核心的光谷科创大走廊建设迈出重要一步。此次集体开工的5个重大科技项目,主要依托华中科技大学、中船重工722研究所等高校和科研院所,聚焦前瞻性科技问题,定位国际领先水平,建成后将促进生物医学、通信系统等多领域的技术攻关与产业发展。

此次集中开工项目包括高端医学生物成像设施、中国船舶通信与电子信息技术研发基地等5个重大科技项目,以及项目配套的科学服务中心和周边路网。其中,高端生物医学成像设施,总投资11.13亿元,预计将用3年时间,建成生命科学等领域的多学科前沿研究的先进设施平台。在通信系统领域,中国船舶通信与电子信息技术研发基地项目总投资9.57亿元,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一流的海洋防务装备、运输装备、开发装备和科考装备通信系统研发制造基地。

现场,项目配套的科学服务中心、周边路网也同步开工。其中,科学服务中心占地约88亩,将承担国际国内科技会议、技术培训和研讨等任务;周边五条骨干路网包括高新六路、龙泉大道、未来一路、环岛东路、环岛西路,总长度约20.6公里,建成后将打通东湖科学城内部交通网络,以及连接外界的通道。

湖北东湖科学城将按照五大湖北实验室、九大科学装置、九大创新中心、七大重要点区块,集中布局建设一批代表国家实力、世界一流水平的大科学装置,筹划建设一批应用基础研究、特色优势明显的湖北实验室等前沿交叉研究平台,加快建设一批产业发展关联、技术创新实用的产业技术创新平台,推进建设一批科技服务高端、成果转化高效的产业技术转化平台,构建从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交叉研究到技术创新、产业转化全过程的生态链。

全面开工建设的东湖科学城,是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的核心,确定规划范围100平方公里,统筹范围160平方公里,拓展范围260平方公里,将按照2021年扎实起步,2025年基本建成,2035年全面建成的“三步走”战略,不断提升科技创新的集中度和活跃度,打造世界一流的科学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