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一下热闹起来了,很多新人开始买入,仿佛发现了新大陆,不少抄到底部或者回本的开始卖出。绝大部分长期持有的应该依然是深度套牢中。

新城今后只有一条路,那就是一路向北,新城无论是港股发展还是A股控股,在整个地产板块都是遥遥领先。那为什么是新城呢?

主要有以下几个理由:

1、不会暴雷

先说不会暴雷,这几年行业下行,风雨飘摇,友商纷纷倒下,恒碧万融死了3个半,剩下的要么靠出身可无限输血,要么原本底子厚久期长,暂时还能扛得住。新城这种姥姥不爱舅舅不疼的靠啥?只有靠自己,靠苟着。那中南也苟,为啥没苟住,都要面退了呢?因为他没有吾悦没有租金没有现金保交楼,进而影响去化,整个一负反馈。

撇开利润,纯从现金流角度来看

收入就是卖楼+收租,支出就是建安+利息+日常开支

2、估值切换

再说估值切换,新城2年半前就开始光卖房不拿地了,提前从火场撤退,这都冬眠了近3年,曾经也是膘肥体壮手握四五百亿现金,如今都瘦得皮包骨,没办法,要造吾悦要保交楼,要付利息要兑到期债。当他熬着不暴雷去化完成后,彻底躺平收租,1400亿的吾悦,700亿的负债,700亿的净资产,150亿的租金收入,60亿的净利,又该给多少估值呢?

3、新城吾悦广场还在稳健增长中。

今年一季度租金收入就突破了30亿元,同比增长20%以上,接下来每个季度都会节节攀升,因为还有十来个吾悦广场待开业。去年开业的广场,也在创造租金增量。同时老的综合体租金也在稳健上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前新城手里已经有200个吾悦广场项目,未来2-3年会陆续开业。等到10年后,我估计最起码会有300个以上的吾悦广场开业,那时候租金收入最起码会有360亿以上,利润140亿。届时仅这一个业务,给2000亿估值并不过分。

4、关键是,吾悦广场的确定性是非常高的。

即便是疫情期间,吾悦广场的出租率、租金收入也超级稳定。

更何况是正常情况下,租金收入可以稳健上涨,吾悦广场数量每年新开十几个到20个左右,这一切都很有透明度,一眼看到终局。

这种稳坐钓鱼台、坐地收租的模式,是一种稳稳的幸福,抓住确定性的大机会远胜于那些不确定性较高的小机会。

其实散户很容易满足的,一阳改三观,三阳就会跟着飞。涨一点就会跑,跌了就会死扛,直到受不了彻底割肉。看惯了多少大V和专家从一开始看好新城,多么深入的研究分析,最后在股价下跌不断下跌中,开始怀疑人生,最后割肉走了。当然这里情况比万科好一些,还是有很多老人一直在,万科印象中应该是全军覆没,人设崩塌,无一生还。

根据A股和港股的特性,地产之前股价不涨的原因说简单些,就是因为股价不涨,缺乏赚钱效应,不断负反馈。只要一涨,不断炒不断涨,一切利好和看多逻辑就来了,各路机构和散户资金就来了,然后资金推动就会不断涨,直到涨破天。有时候就是这么简单粗暴,但是很符合底层逻辑。真正到业绩好转基本面反转的时候,底部建仓的大资金就要开始悄悄出货了。

新城这两年其实应对的算可以的了。尽管报表的数据还是冰冷,但我觉得新城是否会爆雷也不能只看报表里的一些数据,更要看小王的态度意愿和想法,毕竟熬到现在进决赛圈选手,都是自身有几把刷子的,而且最新的政策对自持物业经营的也是大利好。

1000亿+的投资性房地产,有息负债负债降到500亿以下,就无需再持续减债的了。目前571亿,还需要一年时间。对于现在10元以下,200亿市值出头的新城控股,港股1港元,70亿港币市值的新城发展,我想说的是能苟住就赢。

三大工程也在持续落地,房地产里面的佼佼者严重低估。

且不说港股动不动就是0.1-0.15pb的破产价,A股新城控股,仅3-4年的租金利润就能覆盖市值,这个是罕见的投资机会。

现实中,如果有一个商铺,3-4年的租金就能回本,你会买吗?

而在股市中,这样的机会反而很多人患得患失。

还有人问新城为什么不分红,这问题问的……现在都这么难了,还分红干嘛?但新城从来不吝啬分红,2020年就一股分红2.05元了。

未来随着负债率降低,租金利润占绝对大头,现金流修复至正常,我对新城未来的分红很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