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织造局大堂议事,沈一石穿粗布衣,喝白开水,和一众严党官员,着华服享受奢侈生活格格不入,给人一种谦虚谨慎,勤俭持家之感。

杨金水还开玩笑:“沈老板,您装这个穷给谁看?”
沈老板却一本正经地说:“卖油娘子水梳头,这些钱都是织造局的,都是皇上的,我不过是替朝廷管账。”

官场中人都心知肚明:沈一石不过就是他们手中的白手套,是为大家赚钱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江南首富,人人都知道他有钱,即使躲在西苑的嘉靖,都知道他的名字,那么他装穷还有什么意义呢?

清醒地知道自己的地位

古代士农工商的排位,商人即使有钱,社会地位却非常低。

浙江官场大多数官员,都耽于享受,他们既要商人的钱,又瞧不上商人。有祸事都会往商人身上推。

沈一石是一个文化人,能力和才学很高,对自己有清醒地认识。他对朝廷这套规则了如指掌。

日常沈一石在官员面前刻意低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在这些朝廷官员面前当然要“装”,让他们知道自己不贪慕荣华富贵,只是为他们做嫁衣。

他知道自己的钱、自己的命都不属于自己,是朝廷这些人给的,哪一天这些人不高兴了,需要拿他垫背了,那么他的下场就是抄家和砍头。

沈老板将自己定义为替朝廷管账的人,一切都是皇帝的。

因为沈老板的钱也是带着原罪的,重农抑商的大环境下,想要富,就要依附于官场,不是靠个人努力就能做到的。

大环境,国家要搞改稻为桑,作为商人的沈一石就要配合。

新来的杭州知府高翰文不愿意签字,于是沈一石做了一个仙人跳,拉这位探花下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浙江的改稻为桑,沈一石充当的是帮凶,为了低价兼并土地,参与毁堤淹田,毁掉了无数百姓的生计。

这个游戏参与了就无法退出,沈一石是明白的,最后用织造局的名义赈灾,成全了皇上的名声,给杨金水留了条活路,他却是没有活路的。

生活品质并不差

沈一石表面穿布衣,喝粗茶,但是他私下的生活品质也堪称奢侈。

书中描写他的别院,装饰豪华,僭越皇宫,众人从外表看不出里面的关节。

他的别院收藏了文人雅士,都喜好的珍贵的琴、书画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沈一石有很多钱,大家都知晓,他不需要彰显身份,所以外表无论穿什么,都是有钱人。

老沈是懂得生存之道的,越是显摆,死得越快。

沈一石的精致,不是普通人能看出来的。

当时的嘉靖皇帝在旨意中也常说,“朕常服不过八套”,也是标榜自己勤俭,但嘉靖的修道是一件非常耗钱的事情,所用的器物都是珍贵的玉石,还要养着大量的道士。

朱棣都没找到的张三丰血经沈一石能找到,弹奏广陵散的琴沈一石也有,这些财产都是不能见光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行下效,商人沈一石也是学习了道长的做派,善于作秀。

他表里不一,其实也反映了沈一石矛盾的人生。

别扭的人生

沈一石真的崇拜嵇康,喜欢广陵散,在临死前留下“一曲广陵散,再奏待芸娘”。

嵇康是沈的偶像,但他和嵇康是完全不同的人。嵇康蔑视权贵,老沈却处处屈服于权贵

他喜欢芸娘,芸娘对他有意,但他却将芸娘送给了,江南织造局的大太监杨金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高翰文,老沈的态度也很别扭,一方面他要将他套住,另一方面又和高在音律上有共鸣,有惜才之心。

在巨大的利益面前,靴子最终是会掉下来的

沈一石努力掩盖住那一份焦虑,说的再等等,是对芸娘和高翰文以及所有文人的一点怜悯和不忍。

他还是不得不让四个小太监搞出仙人跳,让高翰文写下字据。

沈一石对自己的定位是一个文人,但整日在商场、官场中盘旋,文人的自我意识,只有粗布清水才能得到一点慰籍。

沈一石永远学不像嵇康。可越学不像他就越拧巴,沈一石偏偏就把自己活成了最拧巴的样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最要命的是,他还如此清醒。这是商人的可悲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