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瑞峰

明代,中国与朝鲜建立宗藩关系,朝鲜以附属国的身份,每年多次派使团到中国朝贡。

自明代永乐年以来,朝鲜使臣朝贡的路线,大抵是“自鸦鹘关趋辽阳,过广宁又过前屯,而后入山海”,也就是陆路贡道。自明代天启年,这个通道被阻断,朝鲜使臣来中国只能改由海道,在山东登州登陆,自经黄县、莱州、昌邑,再北上到达京师。因此,莱州成为明代朝鲜使团的必经之地。

明代天启三年六月,朝鲜奏闻(请封)使走海道,在登州登陆。该使团书状官李民宬(字宽甫,号敬亭,义城县人),是朝鲜著名诗人,著有《敬亭集》等。

李民宬曾于明代万历年间出使中国,不过那次是经东北走的陆路贡道,作为书状官的李民宬当时有无撰写出使过程的实录,并不清楚。但天启三年,他第二次作为书状官出使中国,则写了纪实性日记《癸亥朝天录》。有学者认为,这部日记“不像正史那样太具官方色彩,也没有太多的隐晦曲笔……可借以了解史书没有记载的更生动的史事,也可借以了解当时朝鲜使臣眼中的山川地理和风土人情”。

由于朝鲜使团往返皆经过莱州,且在莱州有近两天的逗留时间,因而《癸亥朝天录》对莱州的历史沿革、文化景观、风物人情乃至驿站接待等,都有比较清楚的描写。

据《癸亥朝天录》记载,李民宬一行是“(六月)二十七日丙戌,到莱州府”的。这天的日记开头即是对莱州府历史及所辖州县的记录:“莱州郡名东莱,亦青州之城,古莱夷地。春秋时为莱子国。齐侯迁莱子于郳,在国之东曰东莱。属州二、县五:其附郭曰:掖县(汉属东莱郡)、平度州(在府南一百里,本汉胶东县)、潍县(在州西百八十里,本汉下密县,属平度州)、昌邑(在州西百二十里,本汉都昌县,亦属平度州)、胶州(在府南二百二十里,春秋介国地)、高密(在州西五十里,汉置县,取密水为名,胶西国即此地也,属胶州)、即墨(在州东二十里,本齐国地,以临墨水,故名,亦属胶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癸亥朝天录》开头对莱州历史的记叙,应来自明代《嘉靖山东通志》《万历莱州府志》《明一统志》等。《嘉靖山东通志》卷三《建置沿革》有与上述几乎相同的记录:“莱子于郳,在国之东,始称东莱。战国属齐,秦为齐郡。”《万历莱州府志》《明一统志》中也有着相同的记载。

明末天启年间,上述三部志书,路经莱州的朝鲜使团都能见到,《明一统志》朝鲜使团出发前在朝鲜国内也不难见到。这就不难理解李民宬为何对莱州历史如此熟悉了。

《癸亥朝天录》继续写道:“莱州为府,东据罗山,西阻潍水,南据神山,北枕渤海。田横岛在即墨东北一百里,四面环海,去岸二十五里,其徒五百人死于此。石臼岛在胶州南一百里海中,宋将李宝祷神遇风,大破金兵处。夷齐庙在潍县西四十里,以伯夷避纣居北海之滨故也。四知庙在昌邑东北,汉杨震却金处也。宁戚墓在平度州西六十里。郑玄墓在高密县西北五十里。即墨故城在平度州东南六十里,田单破燕处。傍有乐毅城,即攻即墨时所筑云。东莱书院在府治西南,吕祖谦以先世莱州人,故祠之。齐宁戚、晏婴,汉盖公、郑玄,宋蔡齐,皆本府人。府亦山东巨郡,与登州并称,而地理之雄、人才之盛倍之。”

李民宬提到的莱州,并非今天的莱州市所辖区域,而是明代莱州府管辖的整个区域,即上面提到的“州二,县五”。

李民宬把这些让他惊叹的莱州府辖地发生的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和登州府进行比较,得出了“人才之盛倍之”的结论。

明代崇祯元年,朝鲜圣节使、书状官申悦道在《朝天时闻见事件启》中写道:“(莱州)城郭之雄,人物之殷,无异登州,而人才之盛倍焉。”得出与李民宬相同的结论。

《癸亥朝天录》二十八日日记描写了莱州平原:“(掖县)西至黄县之东,又南至于掖之西,二百余里,绵互回拥,气势雄远。月落铺店,相望于三四十里之间。禾穀被野,虽欠粳稻,而黍粟秫秫发穟向熟,荏菽木绵处处盈畴,一望无际,盖其土田沃饶而然也。”由此可见,明代莱州平原相互连接,绵延不断,土地辽阔沃饶。

李民宬在二十八日日记之前有这么一段描述:“……入自东门,历城中出西门。门外有池绕郭,菡萏盛开,葭菼霍靡。过东莱书院赡士田,有碑树于道旁。”

李民宬这里提到了东莱书院,不过由于他急于赶路,只是“过东莱书院”,并于出城后的路上,见到了东莱书院所属的赡士田碑。

到明代天启四年三月,朝鲜奏闻(请封)使返程再次路经莱州,李民宬在《癸亥朝天录》中又提到了“东莱书院”,“……东莱书院在文庙之东,府衙之旁。其堂名曰‘深远’,亦塑像。”

朝鲜使团经停莱州城时,李民宬到东莱书院进行了参观、考察,并在日记中提到了东莱书院的位置:“在文庙之东,并有孔子塑像。”李民宬在初过莱州城见到东莱书院赡士田碑后,作有两首七律诗,即《题东莱书院赡士田碑》《白沙以余题东莱书院赡士田碑,为韵险而难和,遂再叠以竢郢斤》。

李民宬在三月十八日日记中提到的文庙,从位置上看应是莱州府学。莱州府学虽说靠近东门,但从《乾隆莱州府志》卷首提供的《莱州城图》看,文庙(莱州府学)与吕东莱祠(东莱书院)相邻,莱州府学在西,吕东莱祠在东,与李民宬日记内容相符。另外,掖县县学在莱州城西门内,李民宬一行从西城门入,也能路过。拜谒了莱州文庙后,李民宬赋诗《东莱郡谒文庙》。

朝鲜使团进入掖县境内后,所经的驿站有朱桥驿、城南驿,而朱桥驿是进京往返途中的必经之地,许多朝鲜使团在此留下记叙景观和感受的诗文。

明代天启三年,朝鲜奏闻使一行进京时路经此处,即留宿朱桥驿,李民宬在《癸亥朝天录》中写道:“(六月)二十七日,到莱州府……日晏始发,打火于新城店,递马於朱桥驿。驿属掖县。”

次年三月,李民宬从北京返回莱州时,再次经过朱桥驿,他在日记中说:“十八日,到朱桥驿。晓发沙河店,巳时到莱州府……夕宿掖县之朱桥驿。行一百一十里。”李民宬再经朱桥驿,还作诗《早发朱桥驿》:“伴月明星出未高,路长犹觉坐轿旁。昏昏困睡惊骡背,无数铃声过石桥。”

李民宬一行路经莱州时,莱州府及掖县地方官员给予热情周到的接待和服务。《癸亥朝天录》对此有记录:“(六月)二十七日……又憩于蓬里铺,乘昏抵十里铺。掖县送人来候,遂把火以行,到县城外东馆驿,寓孙姓人家,二更矣。是日约行一百二十里。知县送拜帖,且致酒饭。夜深未及回帖。知县王应豫,山西赵城人……二十八日,朝,回谢帖于知县。知府谢明龙亦折送程仪。通判郭显荣、同知鲍孟英等送拜帖并回帖谢之。”在异国他乡的旅途中,朝鲜使团得到热情隆重的接待和周到细致的服务。

朝鲜使臣李民宬对莱州的总体印象是,莱州历史悠久,土地辽阔沃饶;莱州“亦山东巨郡,与登州并称,而地理之雄、人才之盛倍之”;莱州人文荟萃,底蕴深厚;莱州官民热情好客,令人感动。

(本文作者为枣庄文史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