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今年4月16日,国内汽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200元,92号汽油也正式进入8元时代,许多网友抱怨开车成本越来越高。

汽油涨价要么是因为资源紧缺,要么就是国际动荡,但实际上我国人造汽油早已研发成功,每升成本不到3块,是可以不用考虑这些波动因素的。

那么,到底是因为啥原因,迟迟不推广人造汽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断上涨的油价

随着中国人民水平的不断的提高,拥有汽车的家庭也越来越多,从2000年开始,我国的石油消费量每天都在增加,中国石油消费增长速度甚至达到了世界的4.6倍。

因此,中国石油依赖大量的进口,只能通过进口才能满足国内的石油需求,因此国际油价对国内的油价影响很大。

在国际油价布伦特原油价格曾一度超过88美元,创下了2024年来的新高,而且国际价格仍然属于上涨的态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我国作为世界上汽车保有量最多的国家,自然对石油需求在世界上也是最高的,因此受到国际油价的影响很大。

因此在3月份油价大幅上涨之后,4月16日国家发改委宣布,调整了国内柴油和汽油的价格,其中汽油每吨上涨了200元,柴油每吨上涨195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并且还明确说明了本次成油品调价的原因是国际油价上涨,并且受到中东地区发展的影响很大,看来国际局势跟咱们的油价息息相关啊。

相信许多车主听到四月份消息,第一反应就是感叹油价怎么一年涨了好几次,在涨下去就真的开不起车了。

其实我国肯定是不想提高油价的,毕竟咱们的油价的确越来越高,谁都希望老百姓可以用上价格合理的汽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我国对石油依赖进口非常大,超过百分之70%以上的原油都是需要通过国外进口,因此国际局势对我国油价影响很大。

而且这段时间中东局势不太稳定,因此对国际油价冲击很大,而我国汽油价格波动和国际油价关系紧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不断上涨的油价,如果能开发出一种新型汽油,这样不仅能帮助我国摆脱对石油进口的依赖,还能把这种能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这件事,我国的科学家已经做了,2017年的时,我国中科院科学家就已经找到了合适的催化剂,意味着制作“人造汽油”将成为可能。

那么,到底啥是人造汽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考信源:国家发改委《国内成品油价格按机制调整》2024.4.16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家发改委《国内成品油价格按机制调整》2024.4.16

国家发改委《国内成品油价格按机制调整》2024.4.16

啥是人造汽油?

其实我国研究的人造汽油,是化工业界几十年来的梦想,无数的化工科学家希望可以实现人造汽油。

但是实现人造汽油难度很高,需要把生就是一副惰性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变成可以燃烧的液体燃料汽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想一想就绝对不可思议,毕竟要把气体转换成液体,这似乎很难实现,但是如果加入氢就不一样了。

而且实现人造汽油不止只有一种方式,目前主要分为两个方向,其中一种是英国团队的研究方法,英国研究方法每公升人造汽油售价大约为2.8人民币,另外一种则是我国的研究方向势必要达到相同的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汽油的化学式中,汽油中其实主要的含量就是碳元素和氢元素,通过和氧气发生反应燃烧后提供动力给车子。

因此,如果像是在人造汽油的制造,就必须需要“碳元素”和“氢元素,二氧化碳也是自然界大量存在的“碳源”化合物,但是便宜的氢能源该怎么搞?

于是中科院科学家提出,若能借助清洁能源,比如太阳能、风能、核能等,从水中获得廉价的氢气,再让二氧化碳与氢气变成有用的化学品或燃料,那么人造汽油就成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人造汽油的研发之路并没有那么简单,因为二氧化碳分子的化学惰性,虽然可以让它轻松的变成甲醇、甲烷、一氧化碳这种小分子。

但是,如果想要将二氧化碳变成能量更高的高碳化合物,也就是所谓的“人造汽油”,就非常困难。

在之前的实验中,我国的科学家就已经通过三步化学法实现了,将二氧化碳变成汽油,但是由于需要更高能量,会导致成本太高,研究出来也没啥必要,无法实现产业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我国科学家也不算吃素的,高研院的孙予罕、钟良枢和高鹏研究员团队,经过大量的试验和数据分析,研究出了一种不需要高能量也可以产生人造汽油的方法。

他们做出一种奇特的“双功能催化剂”,这个催化剂的作用是:“先让氧化铟表面的高度缺陷结构来让二氧化碳变活泼,使它与氢原子牵手,再由分子筛让碳原子一个个连接起来,得到人们需要的汽油分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二氧化碳+氢+催化剂,就完成了人造汽油制造!

那么,人造汽油相比于我们使用汽油有啥优势,会不会不耐烧?

参考资料:中国科学院 《中科院上海高研院找到合适催化剂,实现化工业界数十年的梦想》2017.6.1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科学院 《中科院上海高研院找到合适催化剂,实现化工业界数十年的梦想》2017.6.13

人造汽油的优势

人造汽油的优势是非常巨大的,我国作为二氧化碳的排放大国,本身就面临着严峻的减排压力,因此我国二氧化碳排量很高,这些温室气体还会造成环境危机。

不仅如此,我国还是人口大国、汽车大国、工业大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本来就很高,而且石油还属于战略资源,如果能够摆脱进口依赖,对我国的只会有好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并且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高,如果能通过人造汽油技术把本来污染环境的二氧化碳给利用起来,然后冲太阳能、风能、核能中获取廉价的氢气,最终变成有用的人造汽油。

可以说这是“一石三鸟”,既然解决了二氧化碳对环境的污染问题,还解决了核能、风能中氢气浪费的问题,并且还能帮助人类摆脱对石油的依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国这项技术,经过几年发展,这项技术已经可以实现二氧化碳和氢的转化率达到百分之95%,并且汽油在所有含碳的选择性由于百分之85%。

这意味着,这项技术对原料氢和二氧化碳的损耗已经达到了很低的水平,并且由于研制的催化五不断提升,让人造汽油的整体功耗和成本更低。

而且相比于从原油中提炼出的汽油,这种人造汽油的目前来说还稍微低一些,因为人造汽油目前达到百分之85%含量,不过仍然在进一步提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前这项技术已经经过实验室小试、百克级单管评价试验、催化剂吨级放大制备、中试工艺包设计等过程。

并且在2020年的时候已经建设完成了千吨级的中试产品,也就意味着这项技术正在迈向量产的路上,并且还通过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组织的连续考核。

不仅如此在2022年3月份的时候,由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和珠海市福沺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开发,全球首套1000吨每年产能的,二氧化碳加氢制汽油中试装置在山东开车成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并且这种方式已经生产出了符合国Ⅵ标准的清洁汽油,这项技术中国在全世界的都是领先的水平,并且也全球首创!

既然中国的人造汽油这么牛,为啥不推广的全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考资料:大连人民政府《世界首创 用催化剂将二氧化碳变成汽油》2022.5.3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连人民政府《世界首创 用催化剂将二氧化碳变成汽油》2022.5.30

为啥不推广?

其实并不是不推广,首先这项技术是在2017年时候才初具雏形,在研发成功之后已经经过了各种设备试验,才在2021年10月份的时候才通过了国家标准的考核和测试。

而且目前只有联合开发了一套1000吨/年的“人造汽油”合成设备,因此设备仍然属于试验的阶段。

并且这个“人造汽油”的生产条件也没那么简单,需要在340摄氏度的温和条件下,让二氧化碳和氢气一步到位,才能实现人造汽油制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一个技术的完全成熟需要大量的时间和设备更新,才能满足产业化的生产标准,因此即使是已经开好的1000吨的设备,也仍然始于实验品阶段。

而且中国石油市场需求很大,2023年国内石油总消费量就达到了7.56亿吨,而目前最大的国内人造石油设备是1000吨每年,因此即使投入使用对于目前的市场需求来说也是杯水车薪。

并且一项新技术的投入,势必会在前期需要巨量的资金投入,因为巨大的资金投入也很难实现规模化的产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且目前为止仍然存在很多量产上的技术问题,所以说如果想要真正的实现人造汽油的投入市场,可能仍然需要一段时间。

但是,这个方向是肯定没问题的,毕竟我国严重依赖石油进口,人造石油一定会是中国能源发展的方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考资料:央广网《《中国石油流通行业发展蓝皮书》显示 2023年我国汽油需求强势复苏 加油站总量却在减少》2024.4.1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央广网《《中国石油流通行业发展蓝皮书》显示 2023年我国汽油需求强势复苏 加油站总量却在减少》2024.4.12

结语

因此,虽然从现在来看,虽然我国已经研制出了人造石油的研发和设备,但是人造石油的产业化仍然面临着严峻的问题。

不过我国作为对石油最依赖的国家之一,在未来肯定会尽可能减少对石油的依赖,转而使用成本更低,更环保的清洁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