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今天是农历四月初九,父亲的八十六岁生日。

已经多年没有在父亲生日时写写纪念文章了,主要是因为我国有一种传统习俗,即对老人“生前记生日,死后记忌日”。其实,无论是记住老人的生日还是忌日,都是对老人的尊重,对逝去先亲的追念,体现了是中国传统的孝道文化。

“生前记生日”就是子女给父母“做寿”过生日。做寿不一定要给老人一定要吃山珍海味,关键是一种仪式感,儿孙满堂,亲朋欢聚,吃寿面,吃“仙桃”,说祝福语等,让老人有个好心情,祈祷他健康长寿。而让老人看到家人和睦,敬老爱幼,幸福满满,以此来充分体现儿女们“生前记生日”的本质意义。

“死后记忌日”就是作为子女一定要记住父母去世的日期,也就是“忌日”。按照一些地方习俗,每年到了父母“忌日”,儿女们都要带上烧纸和祭品去坟头祭奠,表示对先父母的深切怀念。也就是古代先贤曾子在《论语》里说的“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意思是“谨慎地对待父母的丧事,恭敬地祭祀远代祖先,就能使民心归向淳厚了。”现在还流传一副对联,叫“慎终须尽三年孝,追远长存一片心。”可见,“死后记忌日”,就是以实际行动对中华孝道“慎终追远”的具体实施。

父亲生于1938年,在世时间不算长,仅仅六十九年。父亲在世时,过生日也很简单,最常见的是几个亲友坐在一起,炒几个家常菜,喝几杯家常酒,喝得最多的当然是被称为“宁远茅台”的红薯酒。母亲去世之后,父亲跟我们兄弟在外面多年,每逢他生日时,我们也为他庆祝一番,当然酒还是要喝的,也经常是那些老酒,其它的酒,他好像喝不惯,家乡的土酒,尤其是他自己酿的红薯酒,就是他的至爱。父亲这一生虽然爱酒,但大酒喝不来,以小酒为主,有如细水长流一般,酒是常有喝的。有人说,爱喝酒的人不能喝酒了,就危险了,父亲也不例外。

父亲是农民,一辈子与土地打交道,也许是太热爱与执着吧,父亲成了人们心目中的种地专家。记得在我的《父亲的农活经》中,我对父亲的“种地专家”形象描绘得很到位,此文在网络上被到处转载,其中有一段是这样的:

“有几种农活,在整个生产队里父亲最拿手,有时是非他去不可的。在众多的农活里,犁田耙田是一件大事,有人怕犁田,或是怕寒水刺骨,满身是泥难洗衣;或是怕牛不听使唤,东奔西窜,被人见了丢面子;或是怕犁得歪歪扭扭,深浅不一遭人嫌。而父亲则是犁田的高手。每到吆喝声此起彼伏的春耕季节,就成了父亲以犁代笔、田地当纸,描山写地,吟诗作文的大好时光。”

“在大集体年代,队里分工安排劳力惯于抽签定舵,只要有田地要犁,父亲就会破例不用抽签,队长说,你就去犁吧,数你最拿手了。这时,父亲也就显得很是得意。”

父亲有抽烟的习惯,几次要戒烟,而始终没有戒掉。父亲抽的烟当然与“名贵香烟”八竿子打不着,烟叶是自产自销的,从烟地里摘回烟叶把它切成烟丝,用裁剪好的废纸片卷起来就是所谓的“纸烟”了,抽起来一样的自豪。关于父亲抽烟的故事,我在2021年6月写的诗歌《父亲的旱烟斗》里也有叙述:

父亲还没有完全走进我的记忆

抢先一步的是嘀嗒嘀嗒的烟斗声

有如我爬不出父亲额头上

那深深浅浅的皱纹一样

父亲那吞云吐雾的爽气

让我回味了几十年

外出做工时

父亲那急促的脚步

总能让腰上的烟杆有节奏地嘀嗒响

每到傍晚时

我们兄弟几个就翘首以盼

在天黑下来之前能够听到父亲的旱烟杆

那嘀嗒嘀嗒的悦耳声

走近我们的身旁

由于父亲读过几年书,称得上村里的文秀才。在那个没有电视很少电影的年代,会讲《三国》《水浒》故事的父亲,很受大家欢迎。那时候,每到农闲时的晚上,我们兄弟几个都经常围在火炉边,要求父亲讲“古音”,父亲也从不推辞,一章一回井井有条地讲着他的今古奇传,我们也听得津津有味。所以,父亲在我们的心目中是极其伟大的,可敬可爱的。

以土地为友,以庄稼为伴,辛苦了一辈子的父亲总是恋恋不忘他那田地和庄稼,没有享受到半点清福。所以,父亲的去世很令我痛心。

作为农民的儿子,我没有什么来报答靠苦力来把我们兄弟抚养大的父亲,因此,每每到了父亲的生日,或者他的忌日时,我就写下一些文字,但愿能给父亲一点安慰:作为一介农民,总算有人为他留下了一些文字,肯定了他一生的价值!

2024年5月16日

图片来自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