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底告别手机没网?

从2019年发放牌照算起,5G在国内已经商用近5年时间。在用户角度,5G技术已经相当普及和成熟,很多人都体验到了高速移动网络带来的便捷。不过,不同运营商的5G基站数量有差异,信号覆盖也不一样。如果运营商们各自的5G基站能够相互共享、互通有无,那么就能覆盖更多的信号死角,用户也就能获得更好的5G网络体验。而让各大运营商之间相互租借基站的模式,在行业内被称之为“5G异网漫游”。

5月17日,2024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大会上,国内四大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广电联合宣布启动5G异网漫游商用推广。而且,商用推广启动后,对应的省市,还将制定5G异网漫游具体的推进计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新华社)

5G异网漫游,让联通卡用上移动的信号

异网漫游的概念并不难理解,其实就是一家运营商向另一家运营商租借基站和网络。比如说,某个地区联通没有铺设5G基站,那么正常来说联通用户在当地自然也就用不了联通的5G服务。如果这个时候,移动在该地区有5G基站,那么就可以将其租借给联通。这样一来,联通用户的手机也能连接到移动的5G基站,从而实现5G上网。

而且,异网漫游这种机制,在5G时代之前就出现过。比如说,我们出境旅游,要用当地的移动网络服务,要么得买当地的手机卡,要么就把国内手机卡开通国际漫游功能。如果你用的是国内三大运营商的手机卡,在海外连接上的往往是当地运营商的基站,用的也是它们提供的网络服务。这主要是因为国内运营商在海外很多地区的覆盖率相对比较低,没有铺设大量基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雷科技摄制)

另外,移动通信行业中,除了基础运营商之外,还存在很多虚拟运营商。具体来说,虚拟运营商没有自己的基站,它们要经营移动通信业务,就必须向基础运营商租借基站和购买通信资源,然后再卖给普通消费者。过去几年,国内曾涌现过很多虚拟运营商品牌,像小米、阿里等互联网企业,都拿到过虚商牌照。这种模式和异网漫游类似,只是,虚拟运营商是完全没有自己的基站的,而基础运营商之间的异网漫游,更多是对自己信号覆盖薄弱面的补充。

理论上来说,不仅5G可以异网漫游,3G、4G其实也能异网漫游。那么,为什么到了5G时代,国内才开始异网漫游的试点和商用?小雷认为,这主要是因为5G技术有很多特殊性。

我们都知道,相比3G、4G,5G基站的建设铺设成本更高,要实现同等范围内的信号覆盖,往往需要数量更多的基站。国内5G无论是覆盖密度还是数量,在全球范围来说都是遥遥领先。

只是,相对3G、4G,5G的基础建设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而且,运营商和运营商之间的实力差距也很大,像财大气粗的移动已经在逐渐推进更快的5G-A技术,5G基站数量也领先于联通、电信和广电。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上半年,移动累计开通了176.1万个5G基站,超过了联通电信共建的数量。

面对这种情况,在国内运营商之间启动5G异网漫游,无疑是5G资源合理化配置、最大化利用的良方。

异网漫游能不能成,利益分配是关键

目前来看,5G异网漫游在技术并不存在太大的障碍,对运营商们来说,其中牵扯到的利益分配则是它能否顺利推进的关键。正常来说,每家运营商都是以营利为直接目的企业,互相之间还存在竞争关系。

因此,强势运营商向弱势运营商租借基站,缺乏足够的动机。而弱势运营商租借基站,固然有助于消灭信号死角,但仍然需要支付额外的成本。所以,在什么条件下实现异网漫游、运营商之间如何进行网间结算是其中的关键问题。

从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大会上通信专家的解读来看,在具备5G异网漫游服务的地区,用户不换卡、不换号即可享受这一服务,并且不用额外付费。可以看出,这一功能实现的成本,暂时不需要消费者为之买单。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5月17日,新疆启动了全球首个5G异网漫游试商用。工信部提供的数据显示,5G异网漫游单日漫游用户数超过了3.4万人,漫游数据量为2000GB,漫游通话时长为200小时。

从工信部公布的规划文件来看,推进5G异网漫的一大目的是在边远地区实现网络托底。边远地区用户数量少、网络负荷低,因此即便只有一两家运营商完成了基站铺设,也能够将冗余的网络资源为异网用户所用。这样一来,既降低了边远地区的基站建设成本,同时也让更多用户获得更高的网络托底保障。当然,这个层面来说,更多考虑的是普通人的移动通信普惠,而非运营商的商业利益

不过,在小雷看来,在非边远地区,5G异网漫机制会设置大量触发条件,接下来说下我自己的猜测。

首先,运营商只有在该地区没有5G信号时才能用5G异网漫游,租借其他运营商的网络。至于“没有5G信号”如何判断,可能有两个标准,一个是运营商之间共享基站分布数据库,从而划分具体的某一运营商的无信号、可异网漫游的地区;另一个则是根据用户的实际信号情况来进行,也就是说即便某运营商在该地区有铺设基站,但存在信号盲区,用户连不上自家运营商的5G网络,就可以用异网漫游。

其次,异网设备通过异网漫游连接下其他运营商的5G网络后,连接优先级可能会降低。我们能发现,在5G时代,运营商们搞出了一套根据套餐等级划分用户等级的商业模式。具体来说,高价5G套餐用户,能够享受更快的网速和网络拥堵时优先接入的权益。例如,“极速服务”5G网络下行速率最高1Gbps,“优享服务”为500Mbps,“基础服务”则只有300Mbps。因此,小雷认为,5G异网漫游机制下,异网用户的等级应该会排在本网用户之后,比如说上网速率限制在100Mbps。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移动)

另外,5G异网漫游网间结算费用可能不会完全市场化。虽然运营商是参与商业竞争的企业,在移动通信行业具有特殊性,5G异网漫游也是在监管部门引导下推进的项目。如果完全用市场化的机制去推进,异网漫游,那么强势运营商很可能会为其设置高门槛,阻碍竞争对手获利,最终出现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情况。所以,5G异网漫游,大概率会和此前的携号转网一样,在监管部门的强力监督下推进,网间结算费用也会有相应的指导和规范。

2023年5月25日,也就是新疆启动全球首个5G异网漫游试商用一周后,小米发布Civi 3。当时的入网信息显示,这款手机支持5G异网漫游功能。小米Civi 3是一款定位中端的产品,配备的芯片是天玑8200-Ultra。由此也能看出,5G异网漫游在手机端并不是一个高门槛的功能,大部分产品都会支持。而且,工信部之前已经要求,2023年11月1日起新进网的5
手机须支持5G异网漫游。即便你的手机是更早之前发售的,也大概率可以通过OTA的形式支持这一功能。

在小雷看来,5G异网漫游功能的落地对普通消费者来说当然是件好事,这意味着未来无论我们用哪一家运营商的手机卡,都有更大概率获得更好的5G上网体验。虽然我们一直说5G尚未催生出杀手级的应用,但5G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5G上网体验的不断优化,这个过程都是在为下一次应用生态革新提供更肥沃的土壤。

更重要的是,普通消费者不用为这个功能订购套餐、购买流量,不用额外付费就能享受到它带来的便利。

当然,我国是首个启动5G异网漫游商用的国家,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5G异网漫游的落地过程中,肯定还会遇到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其中涉及运营商之间的博弈、利益分配以及监管部门的引导等。

但无论怎么说,四大运营商联手推进5G异网漫游,对于整个5G产业的发展和消费者用网体验提升,都有着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