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不要有限制,而是要努力的去做自己,找到自己想要变成的一个方向。

说这句话的人叫王家超,云南建水县人。

1996 年,年仅 5 岁的他,因电击失去左臂,肢体二级残疾。

爱范儿初次见到家超,是在上海 Apple 静安店。全球无障碍宣传日(GAAD)来临前夕,作为嘉宾的他受邀和大家分享成长经历,以及他与 Apple 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黝黑的皮肤、粗壮有力的肌肉线条、膝盖上带着皲裂的训练痕迹......家超给人的第一印象,很容易把他和军人或是户外运动员联系在一起,当然,他的经历也证实了刻在他身上的痕迹:

  • 作为游泳运动员征战从雅典到伦敦的三届残奥会,获得一金四银一铜;
  • 2015 年退役后加入铁人三项运动;
  • 2021 年作为中国唯⼀⼀名残疾铁三选⼿参加东京残奥会,获男⼦PTS4 级第四名。

虽然和家超接触的时间不长,但他把自己这些年的生活经历、内心活动和各种挑战突破,填满了一个小时的访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和赛场上专注、有冲劲的运动员模式相比,面对面的家超温柔随和,在谈话的字里行间透露着一丝「禅意」。

我相信,这与他常年的艰苦训练和丰富阅历有关。更重要的是,作为残疾人运动员的代表,家超解答了大家心中对于这个特殊群体的两个疑问:

  • 「独臂超人」为何能成为「水中飞鱼」?
  • 无障碍功能,如何扫除电子产品和残障群体的障碍?
生活给你一个柠檬,就把它做成柠檬水

独臂的现实,和游泳项目,终归是一种矛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家超自己,其实也思考过这个问题:

与其说我变成了一名残疾游泳运动员,而不如说我被选中,所以我也一直在说被选择一定是具备条件的。

家超开玩笑的讲,如果要被选成一名残疾游泳运动员,你首先要断一只胳膊或者断一只手。

体育改变命运,爬变压器也改变命运。

5 岁的一次调皮,却成了一场意外,导致家超失去了左臂。但是站在现在回头看,他觉得正是这样的「不幸」,才让他能够有条件被选到省残疾游泳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图片来自:搜狐网

10 岁那年,家超进入省队,回忆起当时自己的游泳水平,家超曾经分享过:

是自己学会的,狗刨式,不会淹着。进入游泳队才真正学习游泳。

一开始进入专业队并没有一帆风顺,母亲一次次在电话中的鼓励,还有本就好强的性格,才支撑家超度过了头两个月的高强度集训,正式开始了自己的游泳生涯。

训练,重复的训练;比赛,不停的比赛。

从省队到国家队,从全国比赛到参加国际大赛,王家超的名字,逐渐被更多的人看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图片来自:olympics.com

  • 2003 年,第六届南京全国运动会,获得两金一铜;
  • 2004 年雅典残奥会,获得第四名;
  • 2008 年北京残奥会,获得两银一铜。

直到 2012 年,他终于在奥运会的赛场上,站在了最高领奖台。这一年的伦敦残奥会,王家超获得了一金两银。

说起这段作为游泳运动员的经历,家超只用寥寥几字概括,但这些年份和每一块奖牌的背后,是十余年如一日的重复训练,还有他没有提及的天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图片来自:olympics.com

家超在四年前的一次采访中说到:

小时候游泳我是无师自通的,是自己偷偷跑到村口的小河里自学的......那个时候我就想,其他人能做到的,我也要做到,我一定要在某个领域证明自己比别人强,让他们看得起我,无论做什么都用力地追着其他孩子,想要超过他们。

重复+努力+天赋,都是是这位奥运冠军身上必不可少的因素。

再加上不服输、争第一的冲劲儿,才能让身高只有 1.3、年龄仅有 13 岁的家超去到雅典,参加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奥运会,也在孩童时期拿到了他自己都没想过的世界第四。

在役期间,王家超通过报考体育单独招生考上了云南师范大学,2015 年正式从游泳队退役。

如果故事到这里就结束,对一个运动来说,已经完全可以算得上一个完美的结局,但家超的两个决定,开启了他的又一段精彩人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游泳队退役的那一年,家超选择继续在学校攻读研究生;也正是这一年,家超开始接触铁人三项项目,因为在 2016 年里约残奥会上,残疾人铁人三项将首次成为残奥会比赛项目。

当时很兴奋,想着通过这个项目再重新走入奥运的舞台。

运动项目变了,但多年来养成的习惯,和早已磨练出来的心智没变,而且还愈发成熟。

在这个更考验身体综合素质的运动项目中,家超也取得了顶尖的成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中国国家队唯一一名残疾人铁人三项运动员,王家超在国际铁人三项联盟 PTS4 级男子组排名第三。

21 年的东京,家超在铁人三项 PTS4 级竞赛中,取得第四名,虽然没能重返领奖台,但他也实现了当初的承诺和梦想——再次回到奥运赛场。

十年如一日的训练,除了奖牌和荣誉,王家超还获得了些什么?他在采访中分享了两个「秘密」。

首先是自信。

我其实在进入游泳队的之前是非常自卑的,以至于我进入游泳队之后我也自卑......但是我后来经过了训练,经过了这一路的拼搏和努力,我发现我自己慢慢变得更加自信了。

自卑-自信,一字之差却需要几千个日夜的坚持,走向赛场的热血沸腾固然是坚持下去的动力,但平日里成千上万次重复的枯燥训练,也是他实现梦想的必经之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家超说,重复是枯燥的,但是有价值的。奖牌和荣誉很闪耀,但训练里没有那么多的五彩斑斓,更多的只是平淡。

我们都没有为重复的肚子饿,重复的要上卫生间,重复的眨眼睛、重复的说话,重复的重复每天基本上维持生命体征的这些东西而感到烦躁。如果把它当做是一个目标,我要做他的话,你就不要去嫌弃或者是烦躁。重复之后我就有一个非常深刻的收获,就是重复是最好的老师。

和重复的枯燥和解,也是和自己和解,自卑、压力和焦虑,都在一次次心平气和地面对时,烟消云散。

其次是健康和便利。

常年专业的训练,也让家超获得了更加科学的运动知识,能在两个体育项目中都取得了世界级的成绩,光靠拼和莽远远不够,甚至还会缩短运动寿命。科学的运动、健康的生活,是家超维持身体机能的一大「法宝」。

更专业的健康检测设备,在这当中的作用举足轻重。而常年用一只手操作设备家超,也分享了一些他在使用智能设备「无障碍」功能的经验。

有一种科技进步,叫使用平权

在平时的训练中,家超一般都会戴着 Apple Watch Ultra,除了日常看时间和通知,苹果手表在专业运动员身上还起到了更大的作用:

Apple watch 和 iPhone 真的能够既在身体上面,还能在精神层面,就是这两个方面(起到对我)的帮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家超说,因为没有左手,所以有时为了方便,就只能用嘴唇触碰屏幕,或者按压按键,来完成对手表的一些指令。

不过,这种方法并不是时刻起效,比如有时在比赛中遇到下雨天气,皮肤对屏幕的触控就显得不是那么灵敏了。

所以家超会把 Watch 上的侧边键设置成一键开启运动检测的模式,只要按压一下,手表就能自动检测运动状态,特别是他在训练三项运动时,不需要在每次运动开始前重新设置运动模式,一直开着就行。

从游泳、长跑到骑行,Apple Watch 都能自动识别运动项目。

每次训练结束后,家超除了会用按键结束训练模式,他也经常会用 Siri 来控制,语音交互对于像家超一样的使用者来说,在操作上会更加友好。

这些我觉得对我来说是非常有用。

除了这些在运动中常用的操作,家超还介绍了几种在日常生活中会用到的 Apple Watch 辅助功能。

一是在 Watch App 中,打开「辅助功能-辅助触控-手势」。

当屏幕上出现一个蓝色的光环,我们就可以按照默认手势进行操作:

  • 双指轻点一下:向前
  • 双指轻点两下:返回
  • 握拳一下:轻点
  • 握紧两下:显示操作菜单

https://s3.ifanr.com/wp-content/uploads/2024/05/353YMjyPlx085yCa5HIY01041200hovg0E010.mp4

二是「动作指针」,开启后 Watch 的表盘上会出现一个光标,通过内置的陀螺仪检测手腕倾斜的角度,光标就能移动到指定的地方,稍微停留后就能选中图标或选项。

家超说「动作指针」动作指针对于他来说是一个彩蛋功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面的两种辅助功能,可以让我们在不直接接触手表屏幕的情况下,与设备进行交互。

而在今年的全球无障碍日,苹果也在此基础上,推出了一系列全新的辅助功能。

首先是「眼动追踪」,用户只需双眼即可使用 iPad 和 iPhone 的内置选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是「音乐触觉」,打开后 iPhone 的触感引擎会随着音乐播放而体现轻拍、织体和微妙振动,听力受损用户也可以用另一种方式「摸」到音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接着是「车辆运动提示」,开启后 iPhone 会在屏幕边缘显示动画点,代表车辆运动的变化,以帮助减少感官冲突。使用 iPhone 和 iPad 的内置传感器,车辆运动提示可以识别用户是否在移动的车辆中,并给出相应的回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 Carplay 也迎来了更新。

  • 用户仅用声音即可使用 CarPlay 和操控 App;
  • 通过声音识别,听力受损的驾驶员或乘客可以打开警报功能,收到汽车喇叭和警报声的通知,让驾驶员「看见」声音。

除此之外,苹果在官网还例举了包括「盲文屏幕输入」「虚拟触控板」等十余项无障碍功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完家超在上海 Apple 静安店现场的分享和实操,我能体会到这些功能真的在他们的生活中起到了作用。

对于一个独臂运动员,戴在手腕的手表相较拿在手上的手机会更难操作,而苹果通过手势、指针、屏幕镜像等方式,尽量减小单手在使用中遇到的障碍。

而对于色盲、聋哑等人士在与智能设备的交互中,也有越来越多的专属功能出现在手机、手表和平板等电子设备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残障群体在生活中的障碍,很多时候并不来源于自身,而是那一套「普世标准」。

这个世界本就是多样的,他们也本就是多样中的一部分。

不再用一套所谓的「大多数人」的标准,让所有人被动地在其中适应,平权使用每一个电子设备,可能才是 Today at Apple 系列活动的核心意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