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冯晓晖

“九江文史”发布研究九江的文史类文章。本系列在“浔阳叙话”“冯晓晖”两个公众号上发布,并在国内主流自媒体网站(今日头条、百度、搜狐、新浪、网易、微博、豆瓣等)上同步转载。欢迎原创作者投稿,联系方式见本公众号自动回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明:本篇首发于《九江日报 · 长江周刊》2024年5月19日,总第984期。

概述:

1993年5月2日,京九铁路全线开工,该工程对向塘至沙河街进行复线改造。

京九铁路(Beijing-Kowloon Railway),简称京九线,是从北京北京西站通往香港红磡站(旧称“九龙站”)的铁路,纵贯北京市、河北省、山东省、河南省、安徽省、湖北省、江西省及广东省共7个省和1个直辖市,并连接香港特别行政区,全线为一级复线铁路。京九铁路正线起于北京西站、止于常平站,由常平站经广深铁路和香港境内的东铁线到达红磡站,全长2311公里。京九线是国家“八五”计划的第一号工程,是仅次于长江三峡水电站的第二大工程,也是国内投资最多、一次性建成的最长双线铁路;为中国“三横五纵”干线铁路网中的一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京九铁路概述图 图源:百度百科

评述:

很多人都以为,京九线就是北京到九龙(香港)的直通铁路,这种认知存在一定的偏差。京九线建成至今已有二十多年,从未有一位普通乘客能够从北京(或者京九线上的任何一个车站)沿京九线坐车直达香港九龙。换成萝卜白菜却有可能,京九线承担过中港铁路货运服务。

北京到九龙有京九直通车,也开通了二十多年,这趟直通车走的却是京广线,到广州后转广深铁路,至香港境内接入港铁东铁线。所以说,北京到九龙到京九线,多少名不副实。以起点到终点命名的铁路线,实际上无法直通,这种情况很少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港九直通车 图源:维基百科

为什么?因为京九铁路的“九”,原本不是九龙的“九”,而是九江的“九”。

京九铁路的历史相当长。早在1890年,香港政治家韦宝珊倡议兴建铁路,由香港经广州通往北京。他曾自行斥资进行研究,但有关计划最后因为清廷保守派官员的反对而流产。1898年底,京汉铁路(原称卢汉铁路)开工,1906年4月1日全线竣工通车。京汉铁路建造期间,粤汉铁路(京广铁路南段)被提到日程上来,当时有东线(穿越江西)和西线(穿越湖南)两个计划,由于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粤汉铁路最终绕过江西,选择了西线的湖南。这条铁路于1900年动工,但由于经费、战乱等众多原因,它经历了种种磨难,直到1936年才全线通车。

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推动力,粤汉铁路的建成,是江西近代衰落的重要推手之一,影响至今,如今人们常说的“环江西高铁圈”也与此有关。为了拥有自己的铁路,江西省人民几乎到了砸锅卖铁的程度修建了南浔铁路(昌九线的前身),也就只有短短的一百多公里,北不过长江,南不跨赣江,经济效益更是一塌糊涂。

建国后到五十年代后期,国家才有财力扩建铁路。首先在苏联人的帮助下建成了武汉长江大桥,将京汉铁路与粤汉铁路接通,完成了京广线。其后,铁道部就开始筹划一条北京至江西九江、位于京广铁路和津浦铁路之间的铁路干线,以缓解当时负荷过大的京广铁路,促进京广铁路以东贫困地区、革命老区的发展。以当时的计划,如能将北京到九江的铁路铺通,就可接入已有的南浔铁路,再跨越赣江接入东西向的浙赣铁路,实现全国铁路主动脉纵与横的连接。这就是“京九铁路”的由来,其中“京”为背景,“九”即九江。

1960年,铁道部编制了首份京九铁路设计文件——《北京至九江铁路设计任务书》。京九铁路的关键工程,是连接江西、湖北、安徽三省的九江长江大桥,其建造难度高于已完成的武汉长江大桥以及正准备开工的南京长江大桥。然而,大跃进后的国力已不足以支撑京九铁路的建设,有限的资金必须投入到关键部位。1968年铁道部建成了南京长江大桥,将津浦线与沪宁线打通,完成了京沪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修建中的九江长江大桥 图源:《浔阳记忆》

文革中期的1973年,小平同志复出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开始整顿国内经济建设,京九铁路工程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当年12月26日,毛主席生日的那一天,京九铁路的重点工程九江长江大桥开工,计划在1977年完工。

1978年,铁道部向原国家计委呈送了《关于北京九江铁路设计任务书的报告》,提出在第六个五年计划中“拟按双线、电气化、客车时速160公里标准,建成一条现代化铁路”。以我国当时的技术及经济实力,这样的计划显然无法实施,故而被否决。不仅如此,九江长江大桥仅建完桥墩后就因资金问题缓建,最终停建,京九铁路工程就此停顿。

大桥停工后,铁道部、江西省、九江市等各方面都在努力,试图将工程重启。1987年,国务院批准恢复九江长江大桥建设,采取集资和国家补助的办法,由国家计委、铁道部、交通部和江西省、湖北省、安徽省三省共同承担桥梁建设经费。建桥的工程队伍从四面八方返回九江,期间却又经历了1988年、1989年国家经济疲软期,以及合作建桥的三省一委两部资金不到位等问题,工程进展并不理想迟缓。

最终让九江长江大桥重启并顺利完工的主要推手,是改版的大京九计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建造中的京九铁路 图源:央视网

1984年,中英签订了关于香港前途问题的《中英联合声明》,铁道部提出了新的京九铁路方案,计划将原来的北京至九江铁路(被称为“小京九”方案)延长到深圳。这一方案不仅能缓解已趋于饱和的南北铁路干线的运输压力,还能够促进赣南、粤东地区的经济发展。为了宣示我国对香港的主权,加之原来的京九铁路的名称用了多年,就取了九龙为象征性的终点站(当时并不能确定将铁路接通到香港),仍称之为京九铁路,为了有别于前者,这一新版方案被称为“大京九”。

1987年,铁道部决定正式实施大京九铁路计划,力争在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时全线贯通。当年4月,九江长江大桥全面复工。10月,原“小京九”中就已计划的商丘至阜阳段(商阜铁路)全线开工,标志着京九铁路进入实施阶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京九铁路线路图 图源:央视网

1991年4月9日,京九铁路正式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成为“八五”和“九五”期间的重要建设项目。1993年1月时任副总理朱镕基指出“要全力以赴会战京九,大干3年铺通全线。”

1993年5月2日,大京九全线开工。1995年6月1日,京九铁路关键性控制工程九江长江大桥铁路桥正式开通运营。1996年9月1日,京九铁路全线比原计划提前四个月,同日九江开通至深圳的237/238首次列车。

现在京九铁路的“九”当然是九龙,毕竟没有哪条铁路的取名采用中间站站名的。至于没有到九龙的客运直达车,那是中港铁路管理体制造成的。笔者相信,早晚会有一天,旅客能从九江上车,沿着京九线直达九龙。

补充一条:京九铁路的奠基和运营剪彩仪式,由时任的国家领导人和铁道部部长在九江主持,因为这座城市才是这条铁路的源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京九铁路开通仪式现场 图源:江西省文旅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