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封面图片由AI生成

作为国内布局抗HIV管线最全和上市产品最多的药企,艾迪药业(688488.SH)却持续面临业绩压力。2021年至2023年,公司的净利润连续亏损,今年一季度,除了净利润亏损外,公司的营业收入也同比减少17.52%。

在业绩下降的同时,公司上市之初的原第一大客户与公司的合作金额也在逐年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公司在2022年收购19.9646%股权的南大药业成了其第一大客户,不过,在双方的合作中,也有一些疑点值得关注。在年报披露后,上交所也针对上述问题对艾迪药业下发了监管问询函,5月20日晚,公司对问询函一一进行了回复。

原第一大客户合作金额骤减

公开资料显示,艾迪药业成立于2009年,2020年登陆科创板,主要从事抗HIV、人源蛋白等领域的产品研发,其人源蛋白产品主要包括乌司他丁粗品、尤瑞克林粗品和尿激酶粗品,同时布局人源蛋白制剂产品在研管线。

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11亿元,同比增长68.44%;实现归属净利润为-7606.95万元,同比减少亏损38.70%。

从收入构成看,人源蛋白业务贡献了近一半业绩,其实现收入2.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81.11%;公司药品业务实现收入1.4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64.11%;报告期公司HIV诊断设备及试剂业务实现收入723.06万元,较去年同期减少43.77%。

钛媒体APP注意到,自上市以来,人源蛋白业务一直占据公司业务大头。2020年,艾迪药业营业收入为2.89亿元,其中,人源蛋白业务实现收入2.11亿元,占比达到73.01%。

而公司的该项业务营业收入主要依赖于广东天普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普生化”),2020年年报显示,公司人源蛋白业务收入的87.34%来自天普生化,对应收入达到18321.72万元。

因此,虽然艾迪药业年报未公布前五大客户名称,但对比数据可知,其2020年的第一大客户应为天普生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年年报还披露称,2020年12月,公司与天普生化签订了2021年~2022年的人源蛋白粗制品《年度采购框架合同》,合同期内每年度交易金额不低于2亿人民币(不含税金额)。此采购合同的顺利履行,预计会对公司2021年度及2022年度的业绩产生积极影响。

可见,彼时艾迪药业与天普生化正处于“蜜月期”,两家的合作金额也有意图逐渐增加,在2020年年报中,艾迪药业宣称公司是目前唯一向天普生化规模化提供乌司他丁粗品等人源蛋白产品的供应商,双方形成了较为稳固的上下游战略合作关系。

但到了2021年,艾迪药业对其的销售额同比减少约7820.15万元。2022年,天普生化采购额进一步降低至约4014.82万元,同比减少62.03%。

与此同时,2021年,两家签订的《年度采购框架合同》也将交易金额由每年度不低于2亿元降至1亿元。

在年报问询函中,上交所也针对这一点提出质疑,其要求艾迪药业与天普生化于2021年调整采购框架合同安排的主要考虑,说明天普生化报告期内向公司恢复采购尤瑞克林粗品、乌司他丁粗品的原因及合理性,并补充披露公司与天普生化新一轮采购框架合同的洽谈进展等等。

艾迪药业回应称,2021年,天普生化基于自身业务发展需要,进一步优化其供应商体系,随着天普生化子公司“宝天生物”恢复生产,天普生化逐步加大了对宝天生物的粗品采购额度。同时,公司布局了人源蛋白新药及仿制药的开发,若获批上市,可能会与天普生化形成一定竞争。

另外,公司表示,正在与天普生化进行新一轮年度采购合同的洽谈工作,从商业合理性的角度,公司方面预计双方能够续约并继续开展合作,但是新一轮采购合同下的条款细节尚取决于双方具体的洽谈结果,最终能否续约仍存在一定不确定性。

钛媒体APP注意到,根据《年度采购框架合同》,2021年7月至2023年6月(或者至2023年12月,备忘录允许购销期间延长6个月)期间,天普生化应合计向公司采购人源蛋白粗品2亿元(不含税金额)。第一个交货周期(2021年7月至2022年12月)内,天普生化向公司的采购额为人民币1.005亿元,符合备忘录的约定。第二个交货周期(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内,天普生化应向公司采购人民币1亿元。

但年报显示,2023年,艾迪药业的第一大客户为关联方南京南大药业,而其客户二三四五的销售额均未达到1亿元。由此可见,艾迪药业与天普生化的采购合同协议内容并未完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联方销售毛利率较其他客户高近2.5倍

目前,艾迪药业第一大客户为关联方南京南大药业。

钛媒体APP了解到,公司曾于2022年7月出资8600万元收购南大药业19.9646%股权,并与其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约定南大药业应优先向艾迪药业采购尿激酶粗品。交易完成后,艾迪药业成为南大药业第二大股东。

公告显示,南京南大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1998年,经营范围为溶液剂(外用)、栓剂、软膏剂、乳膏剂、散剂、原料药、消毒剂的制造、销售等。据悉,当时,南大药业的净资产只有4900万元,按艾迪药业的收购价,南大药业估值一下抬到4.31亿元,溢价近8倍,另外,公司当时负债2.06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80%,在医药行业也并不多见。而当时,南大药业董事长刘建还是“失信被执行人”,南大药业此时也被医保部门认定为“一般失信”。

和“老赖”交易,还高溢价收购,也引起了监管的质疑。按照艾迪药业的说法,南大药业主营人源蛋白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和自家的业务高度契合。交易达成后,有助于进一步“稳固公司在人源蛋白领域的行业地位”。

2022年、2023年,公司分别向南大药业销售尿激酶粗品6337.14万元、16215.98万元,并预计2024年向其销售尿激酶粗品15000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南大药业和艾迪药业的其他客户销售尿激酶粗品的毛利率以及同比变动均存在较大差异。2023年,公司向南大药业的销售毛利率达到39.05%,而对其他客户(尤里卡)的毛利率却只有15.78%,其销售毛利率较其他客户高近2.5倍。在问询函中,上交所也要求艾迪药业详细说明毛利率差异的形成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回复中,艾迪药业表示,公司供给南大药业和尤里卡尿激酶粗品的毛利率差异原因主要系双方对尿激酶粗品生产要求不同所致。具体而言,公司前期的业务重心并未聚焦于尿激酶粗品,在满足下游客户要求的前提下,仅将采购的原料简单加工后出售、附加值相对较低,因此公司销售给尤里卡等原有客户的尿激酶粗品毛利率水平较低。

公司2022年7月投资南大药业后,根据南大药业需求,主要向其提供的是高品质的尿激酶粗品,针对这部分粗品,公司从上游采购尿吸附物时,对其吸附、清洗、储存及运输环节有严格的要求,公司的生产过程也是严格按照药品管理相关要求进行生产,生产的粗品大分子比例更高,能够提高南大药业原料药收率,从而可以降低其原料药的生产成本。

艾迪药业解释称,虽然公司供南大药业的尿激酶单位成本比供给其他企业高出1160元,但单位销售价格高出6783元;此外,2022年公司的供货均价比南大药业原主要供应商低10%左右,南大药业自从公司采购尿激酶粗品后,注射用尿激酶2023年毛利率较2022年提升6.61个百分点,因此公司销售给南大药业的尿激酶粗品形成了较高的毛利率,双方合作实现了互惠共赢。

钛媒体APP发现,目前,双方的联系还有进一步加强的趋势。5月13日晚间,艾迪药业公告称,公司正在筹划以现金方式收购南大药业31.161%的股权。不过,本次交易尚处于筹划阶段,相关事项尚存在不确定性。(本文首发钛媒体APP,作者|于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