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连日来,“103岁抗战老兵李斌想回家乡九江看看”(此前发文:)一事在网上热度爆棚,在九江人中更是反响热烈,我市相关部门、民间组织、志愿者、网友积极行动,为抗战老兵李斌的圆梦之旅出谋划策。

在由湖南邵阳市志愿者“E哥”发布的那段视频中,抗战老兵李斌透露,小时候自己有几个玩伴,“一个叫金狗、一个叫腊狗,还有一个叫王世鹏,都是邻居,小时候一起玩。”经过网友们的热心提供线索并寻找,5月24日,记者联系上了王世鹏的女儿王翠霞,并跟随她一起寻访了李斌家的老地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70岁的王翠霞这两天心情也非常激动,她告诉记者,当她听到李斌口中“王世鹏”三个字时,不禁想起了自己早已去世的父亲。“金狗、腊狗我们都知道,就住在我家对面,我们几个人的家都在以前的‘东嶽庙’边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按照王翠霞的记忆,“东嶽庙”就在现在的九江学院附属医院门诊部对面,李公祠的旧址位于现在的天佑大厦。更精准地说,“东嶽庙”就在老九江市聋哑学校上,“我小学就在‘东嶽庙’里读的,当时在庙里摆了一些桌椅,后来叫八角石小学。再后来,‘东嶽庙’被拆了,建了老九江市聋哑学校,那时候有个校办工厂,九江学生的校服就在这里买。”

在王翠霞的印象里,现在的浔阳东路在当时叫“大中路”,自西向东一直延伸到现在的大中路,“以这条路为界,北边的门牌号都是单数,南边的门牌号都是双数,我们家是当时的81号,我说的这个门牌号都是1949年后重新排的。”王翠霞说,按照李斌所说的“823号”是个单数推算,李斌家的房子应该就在自己家附近。

王翠霞的说法,也得到了从小就住在老东门附近的老九江人陈孝平的印证,“就在附属医院门诊部对面,这边以前正好有一棵好大的银杏树,银杏树附近还有一口水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8年日军侵占九江,很多九江人举家逃难,我们家人也都逃了出去,但是后来我爸爸又一路‘讨饭’回了九江。”王翠霞1954年出生,她说自幼时起,自己家就住在“东嶽庙”边上,对面是徐金狗、徐腊狗家,徐家两兄弟是做豆芽生意的,为了发豆芽方便,还在自家门口挖了一口水井。“我们小时候放学也在银杏树下捡白果吃,那棵银杏树好大好大,几个人都抱不下来,一地的白果,我们都捡起来烤了吃。”

近年来,随着九江城市扩建、道路拓宽,老房子的踪迹已经难以找到,但大概定位却在王翠霞的口中渐渐清晰了起来。更多的信息也从网友们的一句句留言中开始明朗。

现居住在厦门的余先生,是王翠霞的邻居,与王翠霞家一墙之隔。“我家住在以前的大中路79号。我父亲是1922年出生的,1947年开始,我们全家就住在这里。”余先生说,因为父母已经去世,所以与李斌是否相识已无从考证,但是余先生根据自己的记忆画出了自己印象中的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画的这个图可能和李斌印象里有一些出入,因为我画的都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后的印象了。”余先生告诉记者,自己记忆中的“东嶽庙”从大中路(现为“浔阳东路”)北侧路沿路后退约100米,“东嶽庙”门前住了十多户,西边是空地,有一棵很高很大的银杏树,再往西一点就是考棚,“这一带统称八角石。”

5月24日下午,记者联系上了李斌口中腊狗的儿子徐志洪。69岁的徐志洪告诉记者,金狗和腊狗是自己的大伯和父亲,金狗、腊狗是二人的小名,大伯大名叫徐昌建,父亲大名叫徐昌铎,二人均已过世。“我在家排行老三,上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两个弟弟,我大伯家生了7个孩子,现在还有5个孩子,现在都生活在九江。”徐志洪说,奶奶生了两个儿子,一直做着豆芽生意,自家厨房旁边就是那棵银杏树。“我们是1962年后就不在‘东嶽庙’那边居住了。以前偶尔听父亲讲过有这么一个老朋友,但是印象不深。”

记者也从浔阳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了解到,在得知抗战老兵李斌的心愿之后,他们第一时间联系了社区,对李斌口中的老地址进行走访了解,并进行了初步定位。目前,九江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浔阳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也和湖南邵阳方面取得了联系,将综合李斌的身体情况及个人意愿,联合九江市融媒体中心一起,为李斌圆梦之旅出力。

(九江日报全媒记者 孔颖/文 王文婧 周蓉蓉/视频)

九江发布官方视频号

源:九江新闻网

编辑:李芳复审:谢俊 审签:凌群峰

出品:九江日报社(九江新闻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