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的逻辑学笔记写了不少,也许会有人问,既然学习逻辑学,为何不见一个完整的逻辑论证的例子?

今天的文章就是一个完整的逻辑论证的例子,欢迎大伙品鉴。

本次论证的结论: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教授张维为存在道德缺陷。

本次论证的前提:

张维为曾经多次撒谎。

下面开始论证。

(括号里面的文字是采用的论证方法或规则的说明)

首先例举三个例子作为本论证的证据:

谎言1:张维为教授说,中国已经清场式遥遥领先。

张维为在一起演讲时说,中国已站在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前沿地带,以其独特的技术优势,在AI人工智能等领域展现了“清场式的领先”。

反驳张维为的谎言的理由:

如果真的在AI人工智能领域展现的“清场式的领先”,那么结果就是只有中国卡别人的脖子,不可能有人卡中国的脖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下两个新闻报道,就证明了张维为的“清场式的领先”是一个谎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反驳一个观点或结论的方法通常可以采用列举反例来证明这个观点或结论不成立)

谎言2:基尼系数看中国是不准确的。中国每个人很富有,因为中国是全民所有制,中国所有的资产人人有份。

对于这个谎言,网上有很多对张维为的驳斥。

比如,从基尼系统的概念来看,基尼系数(收入)只与收入分布函数/形态有关,与人口多少、地方大小无关。

(这个谎言是因为张维为完全不懂得或者故意歪曲基尼系数的概念造成的。)

再比如,何祚庥院士从产权角度指出全民所有制与个人无直接关系,反驳张维为的结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①引用权威人士的话,②通过概念分析,来进行论证)

谎言3:建筑工人的盒饭比美国中产吃得都好,我们要自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维为的这个结论,笔者就不具体反驳了,只想说他的错误至少有以下几点:①以个例代表全部的以偏概全,②对不能比较的两种事物进行对比,③忽略其他影响因素的胡乱对比。

还有其他的例子,相信读者可以找到更多。

通过以上三个具体事例,我们可以归纳出一个结论:

张维为教授多次撒谎。

(此处运用了逻辑论证的归纳法,通过具有相同性质的多个具体事例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得到一个结论。这个结论也是本次论证的前提。)

以“张维为教授多次撒谎”为前提,我们可以根据两难论证规则,继续下面的论证。通过这个前提,我们可以得到两个结论:

⑴张维为教授知道他多次撒谎。

⑵张维为教授不知道他多次撒谎。

(两难论证,实质上是依据某个真实存在的事实,延伸思考得出两个互相冲突的结论,并证明其中一个结论为真。在本次论证中,上述两个结论无论哪一个是正确的,都会得到同样的结论。)

如果结论⑴“张维为教授知道他多次撒谎成立”,我们可以推理出一个结论,张维为教授存在道德缺陷。

理由如下:常识告诉我们,撒谎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

(此处的论证,是用常识来解释撒谎和不道德之间的关联关系。当然了,如果有人认为撒谎是道德的,那是你的事情。)

如果结论⑵“张维为教授不知道他多次撒谎”成立,这是一种愚蠢,也是一种道德缺陷。理由如下:

①一个人做了坏事(撒谎),却不知道自己做了坏事(撒谎),只有愚蠢的人才会如此。

②朋霍费尔说:“愚蠢是一种道德上的缺陷。愚蠢的人不可能真正善良,因为愚蠢的人是非对错不分,视良知如仇寇。愚蠢本身,就是一种不可救药的邪恶。”

(此处的解释:①运用常识来解释愚蠢的人会撒谎却不知道自己在撒谎,②引用权威人士的话来进行论证)

综上,根据本次论证的前提“张维为教授多次撒谎”(通过3个证据来解释这个前提),可以引申出一个两难推理(张维为知道/不知道自己多次撒谎),而这个两难推理的任何一个结论,都能够解释最终想要证明的结论:张维为教授存在道德缺陷。

本次论证结束。

如果你觉得本次论证有道理,那就点个赞吧!

关注我,我们一起来学习逻辑学。

你的点赞、转发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后记

笔者的深入学习逻辑学系列笔记正在整理修改,今天无法上传,临时起意,用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如何进行一次完整的逻辑论证,希望大伙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