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的时候,山东省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向全省下发了一个跟房地产密切相关的文件。
文件中写到:从当年十月份起,各市区要自行划定试点区域,选择有条件的新增供地,或新开盘交房的地产项目,开展“交房或即办证”试点工作。文件话语相对简短,但仔细思考揣摩,却能发现其背后有巨大的信息增量。
众所周知,地产行业的产业链“终点”,就是把商品房变成购房者的“个人财产”。而从法律意义上讲,购房者只有获得“房产证”,才能算真正意义上拥有了合法的“房子”。因此,房产证对于房子本身,及购房者都非常重要。但现实情况中,“办房本难”似乎成了很多地方的特色。
而这背后更深层次原因,应该是地产行业“产销模式”出了很大问题。房子作为一件“实体物品”,按照“产销客观规律”,应该是先“规范生产物品”,然后在“销售合格产品”。
但地产市场爆棚的那些年,房地产商为了实现“高周转,利润最大化”。往往更注重于“房子销售”,却把规范“生产”放到相应较轻的位置。
人们不难发现,通常情况下,地产商拿到地皮,便会盖个漂亮的“销售部”,开始大张旗鼓的卖期房子。至于房本,似乎是“很遥远”的事情。而那些本应该在房子开发过程中,很重要的证件,甚至是手续,很多时候地产商都不会先去考虑。
例如最近民众热议的“某大海花岛39栋住房”涉嫌违建。这家知名地产企业,在没取得“环评合格报告”的情形下,几乎已经把39栋高层住宅盖了起来,并且基本都实现了封顶。而且在没去的“销售证”的情况下,已经有相当一大部分房子卖了出去。这就是地产行业里,一起典型的由“产销倒挂”操作,引发的危机事件。
除此之外,现实生活中,也出现了很多房主在办理房产证时,突然发现当初购买房子平米数和实际房本平米数不符,甚至是当初房地产商答应赠送的某些区域面积,但最终在房产证上根本没有体现,这些情况,在网上一搜一大把。另外还有哪些“一方多卖”等等问题。
其实归根结底的原因,就是地产行业盛行的“产销倒挂”经营模式,让最具法律效应的房产证,跟房子“生产建造”过程“脱节”,从而失去了对地产商的“约束力”。
还有就是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政府通过排查后发现,市区内尽然有“将近三分之一人口居住的房子,没有房产证”随后引发了轰动国务院的社会性事件。
这背后除了大量房地产违规拿地开发建房之外,其实还包含着“地产商根本不在乎自己开发的房子将来能不能办房本”。这也从侧面说明,房地产市场火爆情形下,地产商敢于大肆使用“产销倒挂”经营模式,归根结底是“房产证”失去了对地产商的法律约束力。
而呼和浩特市政府,经历那起事件后,也开始痛定思痛。于是市政府除了开通绿色通道积极解决房产证历史遗留问题外,随后也出台了跟山东省几乎一样“交房即办证”的试点政策,并且规定从那时起,往后凡是新拿地开发的楼盘,必须严格落实“交房即办证”的地方性政策。
从“交房即办证”这项试点政策中,不难发现,其背后主要用意,就是让“房产证”这个最具法律效应的证件,起到约束规范地产商的行为,从而保证购房者的利益,以及避免后续因为房产证而引发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
而且一旦将来地产行业全面实行“交房即办证”,在市场传到作用之下,房地产行业内长期形成的“重视销售,而忽略规范地产开发流程”,或者说“产销倒挂”的经营模式,或许将会彻底被“颠覆”。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