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李杭
经开区“国家队”再扩容。
11月19日上午,时代周报记者从新闻发布会获悉,广州花都经济开发区(下称“花都经开区”)获批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自1984年广州、湛江获批建设首批国家级经开区以来,广东已累计获批8个国家级经开区,而广州花都经开区则成为广东第8个、广州第4个国家级经开区。
时针拨回到1984年,成立之初的广州经开区占地面积仅为9.6平方公里,GDP占广州市总量约2%。如今,广州经开区已发展成为广州市的工业领头羊,工业总产值在广州占比超40%,年均增长两位数以上。
如今,花都经开区升级,广州经开区“国家队”再添一员,将会带来哪些改变?
花都经开区晋升“国家队”
1992年,广东省政府批准在花都华侨农场内设立了广东省花县华侨经济开发试验区,2006年更名为广州花都经济开发区,面积0.507平方公里。
2023年4月,广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同意花都经济开发区扩区和区委调整,规划面积拓展至14.99平方公里。
目前,花都经开区实际管辖区域总面积279.88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面积14.99平方公里,通过委托管理方式管辖的示范辐射带动区域面积264.89平方公里。
经过32年发展,花都经开区已建成以汽车整车和零部件产业为主导的先进制造业,以及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现代物流等临空高科技产业集群,是广州市重点谋划打造的北部增长极和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
其中,位于花都经开区核心区的汽车城产业基地园区,拥有总部企业17家,也是国内汽车产业链最完整、产业配套最完善的汽车产业基地之一,汽车产业年产值约占广州汽车产业产值规模的1/3,累计超过1500万辆汽车从这里销往全国,创造了超过2万亿元产值和2400亿元税收。
近年来,为了晋级“国家队”,花都经开区在对外开放、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统筹协调和发展质量等方面入手,成功推动采埃孚、京东、美团、中电建、圣戈班等59家世界500强企业,滴滴自动驾驶、蓝海机器人等一批独角兽企业相继落户。
去年以来,花都经开区积极谋划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绿能谷”,开足马力拓展光伏、氢能、储能新赛道,加速打造“光伏+储能”深度融合、绿色发展的光伏储能一体化超级基地,高水平规划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绿能谷”万亩千亿大平台。
2024年“绿能谷”新签约项目8个,今年预计可贡献超80亿元产值,去年落户的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高景太阳能,目前已部署4GW光伏组件成熟产线,今年预计产值超50亿元。在2024年粤港澳大湾区——欧洲(法国)经贸合作交流会上,花都区与马瑞利、法雷奥、让·努维尔建筑事务所签订合作协议,花都项目占现场签约项目的1/5。
广州“北部增长极”
长期以来,广州“向海向湾”“东进南拓”,而北部战略留白,缺乏强劲的动力引擎。
2021年12月26日,广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首次提出“将白云国际机场周边打造成为广州发展新增长极”。
2023年4月,《关于支持花都区打造广州北部增长极的实施意见》正式印发,升“极”广州北部地区,已成为一种共识和趋势。
今年,广州北部增长极上升为省的战略考量,写入了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花都的区域能级定位得到持续跃升。《广州北部增长极(含空港经济区)产业发展规划(2023—2035年)》明确提出,要用10年左右的时间,将广州北部增长极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开放枢纽,力争2035年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0%左右。
如今,花都经开区晋升为国家级,则进一步表明了北部地区对广州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
广州表示,此次花都经开区升级为国家级经开区,是国家和省对广州推动北部增长极建设的加力支持,必将有力推动北部地区交通枢纽优势转化为集聚辐射优势,交通流量向经济留量转变。
下一步,广州将围绕落实国家赋予的城市性质和核心功能定位,聚焦北部增长极建设,发挥花都国家级经开区引领带动作用,纵深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目前,花都正深入研究推动交通枢纽向经济枢纽、创新枢纽、开放枢纽跃升的实施路径,举全区之力推进白云国际机场—广州北站空铁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打造新时代国际开放新平台。
花都经济开发区此次成功升级,极大程度赋能、提升机场周边区域定位、开放能级,未来将与南沙实现空海联动,形成“南有海港、北有空港”的对外开放新局面,推动广州城市发展格局从“云山珠水”向“海阔天高”跃升。
接下来,国家级广州花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将乘势而上,围绕打造国际开放新平台,进一步发挥区域辐射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切实把经开区建设成为创新发展的增长极、对外开放的排头兵、自主创新的示范地、深化改革的试验田,纵深推进广州北部增长极建设,在省市高质量发展大局中扛起更大担当、实现更大作为。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