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滨轻轨 9 号线,自2004年横空出世,便以先驱之姿,引领中国轻轨时代浪潮。它连通津城与滨城,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二十载光阴驰骋,9号线再发出,跨严寒酷暑,破技术坚垒,9号线实现新突破。

  再升级

近日,津滨轻轨9号线顺利完成新旧信号系统一次性倒切。新信号系统使列车正线最小追踪间隔能力由原来的150秒缩短至90秒,行车保障能力显著提升,同时解决了后期维护成本高、技术服务受限等问题,实现轨道交通核心装备“自主化”。新系统通过压缩列车全周转时间、优化调整场段出车路径等举措,在上线列车数量不变情况下可实现工作日早晚高峰增开13列次,行车效率进一步提升。

截至2024年10月,中国已有54座城市建成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线路总长度超过8543.11公里。神州大地上遍地开花的城市轨道,有如城市的血管脉搏,改变了城市的时空距离,拓展了城市的发展空间。而每当一座城市开通城轨列车,就会给当地的建设注入新的活力。2004年,在天津市区与滨海新区核心区之间,当这一条“全新”概念的轻轨线路开通运营,在天津,打开了“新”式城轨的大门。

 勇攀高峰二十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津滨轻轨9号线,是天津中心城区与滨海新区连接的重要轨道交通线路,于2004年3月28日开通运营,西起河东区天津站,途经河东区、东丽区,东止于滨海新区东海路站,线路长度约52.25公里,沿线共设21座车站。二十年前,9号线如明星般的诞生,拉近了中心城区与滨海新区的距离,也让中国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当时,中心城区与滨海新区的距离,在很多人看来就是“天高路远”。虽然都在天津,过的却是“双城生活 ”。而9号线的开通,缩短了双城间的通行时间,原本单程至少90分钟的通行时长,可以缩短至50分钟。

就是这样一条轻轨列车,创造了中国的“九个之最”:它是本世纪初全国最长的轻轨铁路;全国首列轻量化不锈钢车体的列车;全国轻轨建设造价最低的线路;全国首创无线数字集群系统的线路;全国首创全部由企业提供建设资本金的项目;全国首次建成高架桥占87.9%的城市轨道交通;全国立项审批最快的轻轨项目;全国工期最短的市内轨道交通项目;全国工程质量最优,工程优良率达到100%。

中国轨道交通的发展离不开老一辈地铁人辛勤的付出,从1863年全球第一条地铁在伦敦诞生,到2004年天津轻轨9号线的建成通车,从落后100年,到现在运营里程大大超过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城市轨道交通的总里程。这样惊人的发展速度在世界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出行方式的改变不只是时间和距离,更是人们对生活的希冀。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又有新的挑战出现了。

  新挑战新起点

新的需求,新的挑战。为进一步缩短津滨之间的通勤时间, 助力“津滨”双城发展格局。运行了近20年的9号线,即将迎来一次新的挑战。2023年11月4日,天津启动津滨轻轨9号线信号系统更新改造工程。力争在安全性、稳定性方面保障列车运行的可靠。时间紧,难度大,轨道交通集团成立项目专班,从多专业角度分类施工,施工最高峰的时候,9号线上至少有1200名作人员同时在线上进行施工作业。不仅如此,信号系统,作为地铁运行的大脑和眼睛,直接控制列车在线路上的安全运营。

无感化施工,在列车不停运的状态下,实现新信号系统的改造升级。这给原本就很紧张的工期,提出了更加极限的挑战。顶着压力,信息维修部把9号线全线分成四个网格化区域,天津站、新立镇、胡家园和东海路,分别安排专人同步进行实施,加快进度。新信号需要通过新电缆进行传输,作为第一步最基础的工作,10个设备集中站,4000多根电缆,电缆累计总长度超过1200公里,信息维修部14个人,用了一周时间硬是把这块硬骨头啃了下来。

既有设备问题解决了,接下来就是线路上的新电缆铺设施工了。为了配合无感化施工的总要求,电缆铺设只能在每天列车停运后的半夜12点半开始进行,到三点半必须结束,不能容许半点失误。而地铁9号线,高架桥占到了将近90%,这给现场施工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一条一条一项一项,信息维修部的工作人员把所有问题都想在前面,做出多种处置预案,确保现场施工万无一失。

因为每天的作业天窗期只有短短的三个半小时,有些作业现场人数多达800人,如何让这么多人同时开工,又能确保安全有序?天津轨道交通集团所属运营集团信号维修部部长张小磊说:“我们开发了一套施工管理系统,每个人都配备电子手环,和系统是同步的。相当于人员可控、信息可控、流程可控。”

创新不仅仅解决施工的困难,而是体现在改造过程中的方方面面。在9号线研发之初,使用的都是国外设计的信号系统,这些年的运行维护也都是依赖国外厂商。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这次9号线的提升改造,从系统到配件都要实现百分之百国产化。于是,轨道交通集团联合天津津航计算技术研究所,在国内没有可参照标准的情况下,开始了9号线新系统国产化的探索攻关。经过无数次实验和攻关,津航技术人员终于取得了技术突破,在攻克安全性这一难题之后,如何能让这套新研发的系统真正落地到车辆上,实现在不影响运行的情况下,新旧两套系统都能在列车上正常使用?天津轨道交通集团所属运营集团车辆中心技术工程师仇凯介绍:“这次信号改造是做了一个大脑手术,要有8列车的双系统,在前期要保证运营同时把新系统装上,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把新系统机柜安在哪里,既能保证安全运行,又能不影响乘客便利?仇凯他们尝试了多种方案,最终决定,把车头空间进行重新改造。18列车,两周时间,无数次协调沟通车辆和信号厂家,在大家的努力下,完成了所有列车的安装调试。10月,津滨轻轨9号线信号系统更新改造工程开始全运力试运行测试,这对于9号线信号系统更新改造工程来说,迎来了一场大考。

测试过程中,共上线28列车,完全模拟实际运营场景,涵盖了列车运行图、最小行车间隔、与多系统联动等多项检测内容,检验了新信号系统与站台门、乘客信息显示、广播、无线通讯等各系统之间的接口功能,实现了行车调度员、车站值班员、列车司机、各专业维修人员与新系统的使用磨合,本次测试最终取得了100%行车正点率、信号系统零故障的圆满成果。在各部门的努力下,经过累计全线144小时不载客运行,9号线顺利通过三次试运行测试,满足载客运营安全认证要求。而这背后是上千名轨道人日夜辛苦的付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历时1年多,在既有线路不停运的情况下进行改造,且9号线高架线路绵延 45.4 公里,宛如一条巨龙横卧,施工进程又饱受严寒酷暑的影响,艰难重重。然而,所有参与人员,不惧困难,坚韧不拔,成功完成全线路新旧信号系统的倒切工作,缔造了行业内里程工期用时最短的传奇佳话。为津滨双城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