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整理一些关于明朝的史料,感觉有点痛苦。
痛苦的主要原因是,我才疏学浅,一些生僻字的繁体字读起来很费劲,于是史料整理起来,就更难了。
这应该是和我的阅读习惯有关。我其实不太喜欢读实体书,自从习惯了读电子书后,读实体书的时候,我时常犯困。偶尔有一个很清闲的下午,我会读之前买过的但是没读的实体书,如果阳光正好,环境也比较安静的话,还能读进去,但是这种情况,其实对我来说,比较奢侈。
所以,我买的一些实体书,买回来就放在书架吃灰,美其名曰,我至少买回来了,也许有一天真会读。
我自己的读书习惯,每次读实体书,总得需要各方面都比较合适,才能读完,但是我读电子书,只要有空闲,我就会读,同样的一本书,如果我又有电子版,又有实体书,那我基本上就会选读电子书。
而且,读电子书,搜索太方便了,不认识的字,只要一搜索,各种解释都会看到,尤其是AI的出现,更方便电子书的阅读了。
在读古籍的时候,如果是简体字版,按照我们现在的阅读习惯来出版的那些古籍,如果我读电子版,就算是遇到一点困难,只要可以检索,耐下心来,读起来基本上不会有太大的难度。
但是我是真愁那些竖排,繁体的古籍,如果是那种手写稿,那我读的时候,就很难受了。
其实很多古籍的出版时间,比较早,所以之前出版的那些竖排,繁体的古籍,我也能理解,毕竟如果一个人想买那些书,基本上就意味着他的文言文功底还是可以的。
如果文言文功底不行的话,买书的想法也许都没有,当然,有的人也许买来就是用来收藏。这些竖排繁体的书,更多是专业的想研究历史的,才会买那些书。
但是在现在的时代里,其实很多人,不仅仅是专业的,就是普通的历史爱好者,也会有买那些书的想法。尤其是像一些比较有名气的书,例如关于明朝历史的《明史》《明史记事本末》《国榷》这些书。
现在很多人有空闲时间,而且喜欢历史的人也很多,如果出版的书,用竖排,繁体,是不是对于普通的历史爱好者来说,阅读门槛有点高?
一些书在出版的时候,还是要考虑下普通的历史爱好者这个群体。因为读实体书,竖排,繁体,一些普通的历史爱好者读起来是费劲的,而且实体书,查阅资料都很费劲,不像电子书,只需要点一下搜索,这个字的解释,这个句子的意思,都会给一个参考的翻译。
说来说去,我还是得继续提升下古文的阅读能力。所以这种整理史料的过程,其实也是提升下阅读能力的过程。
有时候我感觉我也是挺为难我自己的,但是没关系,人生的路上,困难是暂时的。我的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比之前强多了,我两三年的时候,那时候一看文言文,一看大段的史料引用,那时候读起来更费劲。
而且,其实读文言文和读现代文,节奏上略有不同,最开始我遇到书里的大段的史料引用,阅读节奏就被打乱了,就容易走神。
经过这两三年的阅读,其实读简体字版的明清时候的书,感觉上已经顺畅很多了。除了一些生僻的词,现在对于明清时期的史书,读起来除了看一些重点问题,也会看他们的用词,感觉他们的用词更凝练。
写文章的时候,我用词都是比较通俗,一是本人文笔有限,实在是没有优美的文笔,二是我也怕我写出来的用词,过于晦涩,因为读书,有时候会不由自主地被书里的用词感染,如果我也用上了一些晦涩的词,那可能别人压根不会读我的文章。
写完这些,我就继续整理史料了,路虽远,行则将至。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