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杨喜林:痴迷中医的农家汉

与泥土打交道的农村汉子,竟能获得国家医学专利,登上中医殿堂。他不是天才,也没有家传绝学,靠的就是对中医入魔似的热爱。

杨喜林,乡宁县西坡镇柏崖湾村人,少年的种种际遇让他爱上中医文化,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为了钻研中医,他甚至牺牲了家庭。

功夫不负有心人,多年的钻研杨喜林终于修成正果。2003年,他的第一篇论文《小便失禁辨证施治》在中华中医学会《疑难杂症荟萃》上发表。之后数年,又在《医学科学创新》等权威杂志发表7篇论文。

最让他骄傲的是,2013年世界中医论坛大会上,一场题为《对阳痿早泄的特色辨证施治法》,赢得与会专家学者认可。会后,杨喜林还据此研究出组方并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专利申请。

杨喜林说:“2015年12月9日,组方已经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这也是对自己多年坚持的一种认可。”他介绍,组方经过2年临床试验,总有效率达96.6%,比同类药品高20.6%。专利证书对他的组方这样评价:实验表明本发明组方科学,用量合理,用药安全可靠,疗效高,成本低,易生产,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很好的社会效益。

杨喜林说起他与中医的缘分,就如讲述一段故事。“7岁那年从十几丈高的山崖上摔下去,腿和胯严重骨折,由于家境贫寒,父母几乎对我失去希望。”

所幸,杨喜林的外祖父对他心疼如命,把他背到一家私人诊所救治。经过两个月治疗,杨喜林痊愈了,他第一次感觉到了中医的神奇。其实,外祖父也是一名郎中,有了这次经历,杨喜林对外祖父有了格外的倚重和尊敬。在之后的耳濡目染中,杨喜林对中医由好奇到热爱,开始了钻研。1990年,在外祖父的鼓励和帮助下,他自费到北京进行了三年大专进修。1993年,他又自费到北京燕京医学院上中医本科函授。

1994年,外祖父临终的嘱咐让杨喜林立志研究中医的决心更加坚定。“他弥留之际给我一把钥匙,并指着一个柜子说‘给你一碗饭吃’。”杨喜林打开柜子,全是发黄变脆的医学书籍,《黄帝内经》《本草纲目》《中医内科全编》《经典古方集成》等。杨喜林嚎啕大哭,他觉得外祖父给自己的不是书,而是一份嘱托。

因为热爱和嘱托,医书成了他最好的朋友,以至于全然不顾家里的事,妻子常常与他争吵,最后怀着怨恨和他离婚。但他痴心不改,一边刻苦学习,一边给村人和亲戚看病,所有经手的病例一一存档备查,有时他甚至用草药在自己身上做试验。杨喜林的义无反顾和刻苦钻研,终于赢得了众人的理解和尊敬。

这些年的成果并没有为杨喜林带来多少物质上的收获,但他痴心不改,仍在潜心研究。在面积不过30平方米的老屋里,摆着两三件破旧的家具,除此之外就是成捆的医书,各种荣誉奖状。陈设虽然寒酸破旧,但在他看来却是不小的财富。他说:“我将继续研究,正在向第二个专利成果发起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