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了,终于可以好好吃年夜饭了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血管外科成功为1例肠系膜上动脉慢性闭塞、肠道缺血2年的患者开通闭塞动脉,使其恢复正常饮食。

患者老郑,60岁,生活水平还不错,计划着养养孙辈,安度晚年。近2年反复出现 “肠道间歇性跛行”症状(或称“腹绞痛综合征”),平时上腹隐隐作痛,吃了饭就加重,休息后能缓解,再丰盛的饭菜也吃不下几口,严重的时候连口水都不敢喝,老郑日渐消瘦,体重90斤都不到,肚子完全就如2张薄纸前壁贴后壁,形如一艘小船(医学上称为“舟状腹”),面有菜色内心愁郁,度日如年。辗转求医,来到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普通外科的李元新主任是胃肠疾病专家,仔细分析了老郑的病情,完善了针对性检查,终于发现老郑的病因是小肠的供血血管——肠系膜上动脉血流不通。

下肢缺血出现“下肢间歇性跛行”,屁股蛋子缺血出现“臀肌间歇性跛行”,肠道缺血就会出现“肠道间歇性跛行”,这些都能在血管外科得到治疗。吴巍巍主任团队很快安排了微创介入手术,打通闭塞的肠系膜上动脉,放置合适的血管支架,恢复了血流。术后老郑慢慢恢复进食,米汤、菜粥、烂面条、馒头循序渐进,肚子舒畅了,胃口回来了,笑容也回来了。出院的时候老郑动情地感谢医生:谢谢医生,今年过年我们全家都能快快乐乐、踏踏实实地吃一顿团圆饭了,过完年我圆圆乎乎地来见你们!

什么是肠系膜上动脉?

下图中主动脉在腹部的第2个重要分支就是肠系膜上动脉,主要供应所有小肠、右半结肠(升结肠)和大部分横结肠。小肠是营养吸收的主要部位,故而肠系膜上动脉病变极易引发营养不良。

什么是肠系膜上动脉缺血?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是由于血栓或斑块碎片阻塞肠系膜上动脉主干或分支。首发症状几乎均为剧烈腹痛,部分可出现腰背部放射痛,可伴有恶心、呕吐。如果急性小肠缺血持续无法缓解,逐渐表现为麻痹性肠梗阻症状,如腹胀、停止排便排气;肠缺血进一步加重,可出现肠坏死,危及生命。

慢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则由于该动脉接近开口处形成粥样硬化斑块等原因,导致血流量下降,在进食后大量带有营养物质的血液离开小肠去往肝脏,肠缺血进一步加重,与心脏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在活动后诱发心绞痛的机制相类似。随着病情进展,肠系膜上动脉狭窄加重甚至闭塞,患者出现营养不良、极度消瘦。

怎样及时发现肠系膜上动脉狭窄及闭塞?

出现上述症状的患者均应求助医师规范诊治,急性腹痛的患者更应及时前往医院。B型超声是检查腹部的首选方法,可以探查血管内血流的方向及速度,狭窄血管血流速度增快,远端闭塞时血流速度减慢,但超声学方法容易受腹壁脂肪层与肠管内气体的影响,常常无法准确探查肠系膜上动脉等深部血管。增强CT血管造影是一种有效的无创检查手段,除探查血流外,还可帮助诊断各种腹腔肿瘤。胃镜及肠镜检查可以帮助排除消化性溃疡、消化道肿瘤及炎性肠病,上述疾病也会出现持续腹痛、消瘦的症状。DSA是动脉疾病诊断的金标准,可同时进行微创血管内治疗。

如何治疗SMA狭窄及闭塞?

经过解除肠痉挛、扩张血管、抗血小板、改善营养不良等治疗,对尚未发生肠坏死、检查证实SMA主干存在严重狭窄的患者,均建议由血管外科医师开展介入手术治疗,穿刺进入动脉系统,以细导丝通过闭塞病变,用球囊开放通道,植入支架保障长期血流。介入治疗围术期并发症少、病死率低、手术微创,易为患者所接受。一旦怀疑有肠坏死,则需考虑切除肠管,挽救生命。

支架术后的患者,应遵照医师指导,坚持服用抗血小板药物,科学安排食谱,逐步恢复饮食,注意在术后2周、1个月、3个月、半年、此后每年定期门诊复查。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血管外科,医疗设备先进,建有现代化的血管介入治疗导管室,以及可同时进行介入与开放手术的杂交手术室,对血管疾病临床诊治经验丰富,学科带头人及科室主要成员均来自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等著名三甲医院,可诊治各种动脉血管狭窄、闭塞,静脉血管曲张、血栓形成,动静脉畸形,糖尿病足等全疾病谱的血管性疾病,襄助患者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