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Post-Pandemic),并不是我们原来想象的疫情完全消失,一切恢复如前的状况,而是疫情时起时伏,随时都可能小规模爆发,从外国外地回流以及季节性的发作,而且迁延较长时间,对各方面产生深远影响的时代。

在此阶段,虽然新冠致死率较初期已大幅降低,但对于承受发热、干咳、乏力等症状的轻型或普通型患者以及共居人员来说仍会导致其出现焦虑、烦躁等临床症状。那么,如果出现上述情况,我们又可以做些什么呢?希望以下中医特色小妙招可以对您有所帮助。

焦虑、失眠

中医认为“怒伤肝”、“思伤脾”,怒气勃发、思虑过甚,均容易使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导致心情烦躁、睡眠不佳等,可以自我按摩睛明穴、丝竹空穴、百会穴等穴位来缓解焦虑、失眠等不适。

梳头,中医认为头皮是全身经络汇聚的系统,也是一个全息系统。五脏六腑的经络气血,经全身经脉运行,最后汇入头部。梳头时,梳齿通过与头皮接触,规律地刺激神经末梢和毛细血管,通过大脑的反射,可以帮助我们的头皮神经舒展、放松,从而使我们感到神清气爽。

我们还可听取五行音乐角调式,如《春庄周梦蝶》、《春之声圆舞曲》等经典曲目。因角音顺应木气而伸展开放,可助患者条畅平和、消解忧郁。

食欲不振

中医传统技术在食欲减退的改善方面有很大优势。中医认为:“思伤脾”,日久则气结不畅,即思虑过度,容易使内分泌紊乱,消化液分泌减少,导致郁闷不舒、食欲不振等,患者可以进行穴位按摩足三里、中脘、天枢等穴位以疏通经络使气血调畅,增加食欲。

我国自古就有药食同源的说法,在《黄帝内经》中,就指出食物也有四性五味。食欲不振的患者可选取双枣莲藕排骨汤、桂花心粥、山药鸡子黄粥等,以健脾和胃,改善食欲。

我们还可欣赏五行音乐中宫调式,如《春江花月夜》、《十面埋伏》等传统曲目。因宫音顺应土气而平稳悠扬,可帮助患者心绪和谐,助脾化湿。

对于肠胃不适的患者,可遵医嘱应用藿香正气、补中益气丸等药物治疗。

发热、乏力

在传统中医论著《伤寒论》桂枝汤证中有记载“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即对于发汗不明显的患者,可通过喝热粥辅助药力帮助更好地发汗,同时热粥还能充养脾胃、滋养正气。不方便者,也可以小口小口地喝热水,不但能辅助药物以发汗,还可以及时补充身体丢失的津液。

需注意的是,喝完热粥或水需禁风、保暖来促使发汗,以体表潮湿、微发热汗为宜,汗出太过易伤及正气致表邪入里。

另有东晋著名医药学家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中记录“断瘟疫病令不相染,密以艾灸病人床四角,各一壮,佳也。”艾灸用于传染病的防治,既能通过对人体施灸进行防治,又可通过艾叶熏蒸以切断传播途径。经临床研究,新冠患者可通过艾灸大椎、合谷、足三里等穴位以退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穴位贴敷以中医整体观念和经络学说为指导,通过中药的渗透作用和对经络穴位的刺激作用,为新冠患者的恢复起到了积极作用。

临床实践证明,对存在发热、乏力、干咳等症状的新冠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取大椎、曲池、涌泉等穴位应用中药穴位贴敷,体温可以更快恢复正常水平。另外还可遵医嘱应用莲花清瘟、金花清感等具有疏风解毒作用的中药。

干咳

中医防治疫病强调“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我们推荐练习六字诀、八段锦、太极拳、五禽戏等传统功法,使“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以增强体内正气,有效抗击病毒感染。

六字诀呼吸操,即通过习练“嘘”“呵”“呼”“呬”“吹”“嘻”6个字的发音口形吐气,使胸腹部形成不同的压力,进而牵动、疏通并调和心、肺、肝、脾、肾、三焦的气血运行,从而达到增强肺部呼吸功能的效果。

八段锦,作为呼吸运动和形体活动相结合的传统功法,是一种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可促进内隐情绪调节。太极拳讲求“气沉丹田”“以心行气、以气运身”,运用腹式呼吸来调节呼吸状态,通过传统导引、吐纳的方法,可达到舒经活络、行气活血、稳定情绪的作用。

东汉晚期名医华佗创编的以形体动作辅以意念配合加以呼吸吐纳的五禽戏也属于导引类功法。其中鸟戏的伸飞动作主导上肢的升降开合运动,加以虎戏中的举扑和熊戏中的运晃等动作,通过四肢及腰部的运动,可增加胸廓活动度,从而达到调养精神、通经活络的作用。新冠患者恢复期可伴有胸闷、气短、乏力等症状,可能与肺纤维化影响肺功能有关,介入传统功法,还有利于肺功能的改善。

传统中医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千百年来守护者华夏人民的健康长寿,传统中医药宝藏丰富,数不胜数,经过时代洪流的洗刷,在新冠疫情中又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后中医药人必将继往开来,在守护人民健康的道路上将中医事业发扬光大,使传统中医在世界医学舞台上焕发更加夺目的光彩。

作者:杨如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