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是原国防部长耿飚的大女儿,财产被封后去往美国,后来如何了?

在新中国的外交史上,出生在湖南的耿飚是一位十分有特色的人物,在他长达七十多年的革命生涯中,有近半的工作时间都是在外交岗位上。

然而,他的大女儿耿莹却在资产被查封后出走美国。

这背后究竟有什么隐情?耿莹后来又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父亲的巨大影响

耿飚出身贫苦,在十六岁的时候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积极投身于工人革命运动中,在他为革命奉献之时,他的女儿耿莹来到了这个世界。

1939年,耿莹在延安出生了,她出生之时,正是我国全面抗战的第三年,战况十分紧急,国家也处在危急时刻。

作为一名革命者,耿飚当然不会因为自己喜得千金而止步不前。所以,刚刚出生的耿莹,就和他的父亲一起在马背上颠簸,过着艰苦的日子。

虽然父亲南征北战导致耿莹对他的印象并没有很深刻,但是父亲那种做什么都不服输的性格,却深深的影响了耿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耿莹从小就是一个十分有主见的人,她的思想超前,讨厌一成不变,喜欢为自己设计人生,让自己过得独一无二。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期,耿莹从地质学院中专毕业后,被分配到了北京的地质队,随后爬了十年的山,找了十年的矿。

动乱过后,耿莹从地质队调到了北京的制药厂,成了一名车间工人,每个月只有三十七块的工资,她却整整做了十七年。

这样微薄的收入,甚至连温饱都不够,所以,生活拮据的她只好将大女儿托付给了父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耿莹是十分不愿意麻烦自己的父亲,从小耿莹就是个骨气硬的人,长大之后更是如此,即使遇到困难也不肯向父亲求助,也因此失去了自己的婚姻。

耿莹坦言,她一生中最大的遗憾便是婚姻。外界常误解为她瞧不起出身农民的丈夫。

但实际上,是她的丈夫无法理解为何耿莹家境优越,却无法从中得到任何助力,反而受到束缚。

如果原本家庭就不好也就算了,但耿莹的家庭情况并不差,却还是过得如此艰难,于是耿莹的丈夫提出了离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人离婚时,耿莹的小女儿还不到九岁,可她丈夫却毅然决然的扔下两个女儿,头也不回的离开了。

即使如此,耿莹也没有想过去向父亲求助,而是选择独自奋斗,若不是舍不得两个女儿都跟着自己吃苦,恐怕大女儿她也不会交给耿飚。

就这样,耿莹靠着每个月的三十七块钱贫苦的生活着,直到有一天,耿莹得到一个消息,那就是制药厂要成立一个肿瘤研究所。

已经受够了枯燥的车间生活的耿莹,自然是马上就动了心思,但是厂里的领导谁也不认识她,该怎么调到研究所去也是个难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耿莹发现制药厂有篮球队,并且领导们经常观看比赛,这让她非常高兴。因为无论是篮球还是短跑,耿莹都达到了国家三级运动员的水平。

耿莹心中萌生了一个想法:如果恰巧有领导来观看打球,而她又有幸捡到球,并能优雅地将球传给领导,那领导岂有不记住她的道理?

只要敢想什么,都有可能实现,有了这个计划之后,每次下班耿莹都会到篮球场去蹲守领导,终于有一天,耿莹设想的场景真的发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耿莹以漂亮的步伐成功吸引了上级的关注,问耿莹愿不愿意加入篮球队,在耿莹的努力下,她不但成为了篮球队的队长,也顺利地进入了研究院。

进入研究所后,耿莹面临了新的挑战。她原本学的是地质学,现在却需要研究肿瘤并从事医生的工作。

但在耿莹看来,这并不是问题,她与她父亲有一个极为相似的地方,那就是他们都拥有超凡的学习能力。

晚上回到家将女儿哄睡后,耿莹就开始啃书本做实验,虽然连肿瘤长什么样都没见过,但耿莹硬是凭借着勤奋钻进了医学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耿莹的天分来看,即使没有父亲耿飚的帮助,她的成就也不会差。

那么后来的她发生了什么呢?

艰难的道路

原国防部长耿飚的大女儿,因财产被查封去了美国,后来怎么样了?

刚进入医学圈不久,耿莹就遭遇了一次打击,研究所里迎来了四位真正有实力的专家,而由于她缺乏正规的学历,她被安排去负责饲养实验用的小动物。

耿莹的性格就是无论让她做什么她都要做到最好,即使是养动物她也比别人付出更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最后给猴子抽血要找耿莹,因为猴子只认她,给松鼠保持体重也要找耿莹,越来越多的工作离不开耿莹。

虽然耿莹不觉得饲养动物是什么丢人的事情,但她还是决心要考一个医学学历给大家看看,于是耿莹开始了白天工作,晚上挑灯夜战,刻苦学习的生活。

1979年,北京中医学院招生,从全国不到二百名学生里选出三十名本科生,再从这三十名本科生中选择八名研究生。

耿莹的入选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她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才华,成功获得了所追求的学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拿到这份来之不易的学历后,耿莹并未满足于此,她心中又萌生了新的计划。

耿莹读完医科后,才发现,原来国家已建立了一个中国画研究所,中国最有名的老一辈画家,都聚集在这里。

而耿莹从小就很喜欢画画,耿莹想如果能够把画画和医学一起兼顾了,那简直太好了。于是耿莹毛遂自荐,提出去给这些老艺术家们当保健医生。

说来也巧,耿莹的意见正好符合研究所的要求,耿莹又一次如愿以偿,成为了一名保健医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耿莹并没有把脉之后就离开,她会将每一位艺术家的病历都抄录一份,然后为他们建立一份完整的个人档案。

耿莹的行为,老艺术家们看在眼里,为了感谢她就提出要将自己的作品送给耿莹。

这些别人千金难求的作品耿莹却不要,她提出自己只有一个条件,那就是给他们当学生。

有一次,山水画大师亚明对耿莹开玩笑说:如果想学画,就把《八十七神仙卷》临摹十遍。

在当时,这只是他的一句玩笑话,说完后就忘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年之后,亚明与耿莹重逢,耿莹向他展示了自己耗时三年、临摹了十遍的《八十七神仙卷》。

亚明看到这幅作品时惊愕不已,深深被耿莹的执着精神所打动,这才意识到她是个非常执着的人。

当时耿莹有一位特别喜欢的工笔人物画大师,那就是王叔晖,但是性格古怪的王叔晖却一直看不上耿莹。

每次耿莹去拜访王叔晖时,尽管王叔晖总是表现得冷漠不理,但耿莹并未因此放弃,她坚定地陪伴在王叔晖身边,持续了长达半年之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初,王叔晖可能以为耿莹这样的高干子弟只是心血来潮,图一时的新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耿莹的坚持与真诚逐渐打动了王叔晖。

在拜师学艺后,耿莹逐步显露出自己的特长,特别是对中国人物的研究,她的很多作品都以精湛的艺术表现力,入选了全国美术大展,充分显示了她的绘画才能。

许多人都羡慕耿莹所取得的成就,然而在她看来,这仅仅是她人生旅程中的第一步。

她深知,自己仍有众多的人生目标尚未实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八十年代初,耿莹在父亲的要求下,进行了一次湖南之行。耿飚要求耿莹在行进时要做笔记,告诉他老区人民现在的生活怎么样。

耿莹一共去了六个县,记了厚厚的两本日记,耿莹看见那些人民的生活很苦,甚至还有人连条裤子都穿不起。

这次的湖南之行给了耿莹很大的触动,当时正值改革开放,于是耿莹背着父亲在珠海建立了一个公司。

当耿莹把营业执照给父亲看时,耿飚并不认为耿莹能够做生意,但是耿莹却信心十足的说自己肯定能成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这样,耿莹直接辞掉了自己的工作,一点退路都没有留,耿莹不怕摔跟头,摔倒了她就再爬起来。

但是直到后来,耿莹才意识到,做生意并没有自己想象中的简单。

原本她在珠海的公司发展的很好,但是中央突然有了政策,高干子弟不能经商,于是耿莹的资产一夜之间全被封了。

命运与耿莹开了一个如此大的玩笑,耿莹会如何应对呢?

东山再起

原国防部长耿飚之长女,因资产被扣押远赴美国,结果如何?

苦心经营的资产被查封,对别人来说已经是无比沉重的打击,却并没有让耿莹一蹶不振。虽然不甘失落,但是她没有放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终耿莹选择去美国打拼,那时的她已经五十岁了,每个人都在劝她不要去,在一个陌生国家耿莹要如何生存。

但是耿莹却再次信心十足的说:给她三年的时间,只要她没在美国饿死,那就肯定会有一番大作为。

她做到了。到了美国仅仅用了两年的时间,耿莹就拥有了6亩土地和54棵果树,不久之后,耿莹进入了美国人的生意圈。

她表示不能像其他人一样,总在中国人自己的生意圈里打转,但是耿莹并不是一下就进入生意圈的,她是从摆摊开始做起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段日子耿莹过得十分艰难,在美国没有朋友,刚开始摆摊生意也不好,赚不到钱,于是耿莹就会开车到山上大哭一场。

哭完之后,耿莹就再次振作起来,她想既然别人都能挣到钱,那她也可以。逐渐好起来之后,耿莹不满足摆地摊,又开始研究起设计。

并且靠着自己的头脑,成功以中国画家的身份进入了美国的上流社会,耿莹在美国一待就是十多年。

但是从小耿飚就教育耿莹她是中国人,要先把中国人的东西学会,从事了大半辈子艺术工作的耿莹,越老越割舍不下中国的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年近七十的耿莹,带着女儿孙子又回到了中国的土地。

2003年,耿莹与李特特、薄熙莹等老一辈革命子女在一起小聚,谈话间她们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消失而感到担忧。

于是她们决定用自己还剩下的这点微薄的影响力成立一个基金会,为传承中华文化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毫无疑问,耿莹被推举成为牵头人,于是这位七旬老人再次白手起家,开始四处奔波起来。

努力了四年之后,耿莹的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终于获得了批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成立开始,基金会就一直通过各种项目向世人发声,来唤醒炎黄子孙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来主动学习中国文化。

2014年7月,基金会与兰州大学共同举办了“2014两岸四地青年牵手丝绸之路行”的活动,有近百名来自两岸四地的青年学子,踏上甘肃境内古老的丝绸之路,体会传统文化。

耿莹对于古老的中国文化爱的深沉,已经耄耋之年的她仍然坚持为文化遗产的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

她与许多同仁一起奔赴全国各地,考察文化遗产的情况,并组织与国外文化遗产保护团体的交流会,希望能够通过国际间的合作,找到保护文化遗产的最佳方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耿莹说,基金会举办的每一个活动都坚守着一个主旨,那就是将中国文化遗产保护行为,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

让每个中国人从被动到主动,从有意识到有行为,将保护文化遗产当成必须要做的事业,就是基金会的目的。

如今华夏基金会早已步入正轨,发挥出越来越大的影响力,而耿莹也再次站到了人生的顶峰,这一次她认为自己找到了真正的归宿。

许多人问耿莹,年纪已经这么大了还在折腾什么?耿莹只说,她生在中国,生在耿家,那么她就要为祖国贡献,要对得起她的父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耿莹说,她想做一个小灯泡,当中国的孩子们有一天发现自己国家的文化是如此博大精深,意识到华夏文化是民族之根的时候,她这个小灯泡能够带着孩子们回家。

她的一生有艰难困苦,却从来没有放弃,她清楚明确的知道自己的目标,并且能够为这个目标不懈奋斗,即使失败也不缺少从头再来的勇气。

耿莹的经历,激励着更多有梦想的人,要不畏艰难,勇往直前。

只要相信自己,最终定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