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认为呢?

来源 | 中国教师报

作者 | 高杰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教育局

原标题 | 《教师成长应多一些原发性思考》

人民教育家于漪在一次访谈中谈到教研时,提到两个关键词,一个是“内驱动力”,一个是“生命的高度觉醒”,她还强调“教师要自己研究自己”。

然而从当前教师成长的实际看,一少部分教师仅仅将教师职业视为“谋生的职业”,出现“成长需要不突出”“成长目标不明晰”等内在困惑。

在与一些教师交流过程中,笔者发现他们中的不少人对教育热点、趋势、政策等缺乏关注。对方向性的要求不熟悉,导致他们对自身需要在哪些方面加强学习、获得提升没有明确的认识,久而久之就产生了职业的倦怠。

私以为,缺少原发性的思考也是导致其在成长问题上止步不前的重要原因。倘若教师多一些原发性思考,就会对周围产生好奇,在每天的常规工作中发现还可以完善的地方,减少“人云亦云”,进而对学生、对自己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原发性的思考其实就是形成属于自己的见解,是思维个性化的体现,属于“源头性思考”。 原发性思考根源于“第一性原则”,在亚里士多德看来,“第一性原则是最基本的命题和假设,它不能被省略,不能被删除,也不能被违反。也就是在每个系统里面都存在的最底层的那个根基”。这一理念对教师成长的启发在于,我们要“回溯事物本质,重新思考该怎么做”。

比如,一节课上完后,通过复盘课堂发现不足,从而为下一次课堂教学提供更加优化的方案。再比如,育人过程中经常思考“如何更好地与学生交流”,教师便会更加用情用心关爱学生,了解他们当前的关注点和兴趣点,找到共同话题,为工作的开展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原发性思考的落脚点在于思考,这是教师创造性开展工作、发展自我的重要前提。需要注意的是,在思考过程中应确保多一些对“源头性”的理解与认识,也就是让思考有属于教师本人的个性化特征。激发教师的原发性思考是他们成长的必然要求,也是收获成果的必要路径。

激发原发性的思考首先要在“原”字上下功夫。 平时的学习中,应注意多读一些原文,比如经过时间洗礼依然留存下来的教育经典著作。先贤的思考与感受有历史的局限性,可是随着现实的变化,规律性的内容却不断得到验证,我们要结合自身所处的教育现实环境进行再思考,这样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句子”。多读一些原文,能够让我们在反复咀嚼中品味到关于教育的独特味道,这才是属于自己的独特感受。

激发原发性的思考要在“记”上下功夫。 教师的日常教育工作充满趣味性和挑战性,也时不时会出现一些有益于专业成长的“关键事件”,绝大多数教师总会在工作中产生思考、获得感受。但遗憾的是,很多人因为缺少记录的习惯,在灵光乍现的瞬间没有及时把握,事后动力不足,致使那些具有启发意义的经验、案例等最终不了了之。广大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要养成记录的习惯,在之后的时间里通过反刍、回味的方式再看“当时”,更容易引发新的思考。

激发原发性的思考还应在“行”上下功夫。 思考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指导实践,而实践本身又与思考相辅相成,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知行合一”。一线教师的最大优势在于身处教育现场,工作本身具有天然的实践性特征。因此日常工作中,不妨多问问自己“我是否还能做得更好”,珍惜每一节课,珍惜每一次与学生和家长的交往,珍惜每一次与同伴的探讨,也珍惜每一次工作中的缺憾,并将其视为成长的动力来源,当看到工作的“意思”与“意义”,自然就有了成长的强烈意愿,在成全他人与成全自己的双赢里走向教育的更深处。

在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的当下,教师重视原发性思考尤为珍贵,因为教育家所具备的显著特征之一就是展现思想性——教师成长应多一些原发性思考,这也是我们在教育这方天地里成为更好自己的关键所在。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不错的话

别忘了【转发朋友圈】

《中国教师报》

本期还有哪些精彩内容?

▼见下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 | 中国教师报

编辑 | 皮皮兵不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