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在小区里遛娃,已经看到有花蚊子在飞了,不禁感叹今年的夏天来得有点迅猛。眼下正值小满节气,气象变化格外明显,时而艳阳高照,时而阴雨绵绵,而雨后的空气还有种湿热的感觉,让人自然而然地联想到三伏天。

老人们常说“冷在数九,热在数伏”,一年虽有四季,但冬夏往往给人以更加漫长的感觉,而在冬夏之中也各有一段时间来表达当下的气候特点,也就是说冬季最冷时期在数九寒天,夏季最热时期为三伏天,这是一年之中最为难熬的两个时期。而相比之下,炎热更显得让人无处躲藏。尤其是三伏天,不仅热,更为明显的是闷热,湿热,如蒸笼一般,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场与大自然的抗争。所以每当夏季来临,人们都会非常关注入伏的时间以及长短,从而早做打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三伏天时间表

俗话说“夏至三庚入头伏,立秋一庚入末伏”,而头伏与末伏之间便是中伏。这里的“庚”指的便是庚日,三伏天是我国民间计算夏季炎热时间的一种方式,通过以上谚语可以看出,三伏天的日期是通过二十四节气与干支纪日法相组合来确定的。在干支纪日法中总共有60个组合,其中带有“庚”的日期有6个,即庚午日、庚辰日、庚寅日、庚子日、庚戌日、庚申日,每个庚日之间相隔10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的夏至节气是在6月21日,在此之后的6月25日迎来第一个庚日,基于此日期再往后数两个庚日,也就是加20天,也就是在7月15日为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便是初伏的第一天。再来看今年的立秋,是在8月7日,之后的第一个庚日是在8月14日,所以这一天便是末伏的第一天。依照规定,初伏和末伏各为10天,在此之间便是中伏,由此可以推断出今年的中伏是从7月25日到8月13日,期间共有20天。而中伏的长短也就体现出了三伏天的长短,所以今年的三伏天总共有40天,为加长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是早入伏还是晚入伏

在我国民间根据入伏时间还有着“早入伏”与“晚入伏”之说。具体判断方法一般有两种:

一、根据夏至到入伏之间的时间长短来判断:入伏一般是在夏至后的第20-29天之间,不同的年份会有所不同,依照规定,假如入伏是在夏至后的25天之前,则属于“早入伏”,若是出现在夏至后的25-29天之间,便属于“晚入伏”。

二、根据农历日期来判断:每年入伏的时间一般都是出现在农历的五六月份,而如果是在五月份便属于“早入伏”,而若是在农历六月入伏,便属于“晚入伏”。

结合以上两种判断方法来看,今年(2024年)入伏是在7月15日,与夏至(6月21日)之间相隔了25天,再看农历日期对应于六月初十,不难看出,今年属于“晚入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民间有说法“晚入伏热死牛”,也就是说晚入伏的年份,三伏天会更加炎热,加上今年的伏天总共有40天,所以依照老辈说法,2024年(今年)的三伏天可能会比较难熬。我们不妨从现在就开始调整,养精蓄锐,为三伏天的来临打好基础。下面来跟大家分享一道【姜母鸭】的做法,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从现在开始可以吃起来了,而鸭肉属于清凉的肉类,滋补身体又清火,将生姜与其搭配在一起,营养互相渗透补充,吃起来开胃爽口,吃过之后更是酣畅淋漓,而此过程中,体内的湿气,寒气,毒素等都一起排出,令人神清气爽,一身轻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将新鲜的鸭肉剁成大小一致的块状,加一些淀粉和小苏打逐一搓一遍,继而彻底冲干净,攥出水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鸭肉放到锅里,多加一些凉水,丢入几片新鲜的生姜,之后开始煮,循序渐进地将水煮沸,待其中的浮沫出现,将鸭肉捞起并冲干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这里的姜要用老姜,并且不要去皮,洗净之后切薄片,起锅烧油,将其倒进去,在油锅中反复煸炒,一直炒到其质地变焦,从锅中盛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在炒过生姜的油中继续放八角香叶桂皮各少许煸香,鸭肉倒进去,油锅中煸炒出油脂,同样也将其炒出焦香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把生姜倒进去,与鸭肉混合匀,继续加入花雕酒,生抽,老抽,冰糖各适量,用铲子翻炒匀之后,再继续加一些热水,将鸭肉浸没,焖一个小时左右,之后根据咸淡适量补盐,继续大火将汤汁收干即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图文系小茉莉美食记原创,码字不易,严禁不良自媒体抄袭、搬运。喜欢的朋友欢迎点赞,收藏和转发!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