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送来,下午接走,像托幼一样托老,这种养老模式你会尝试吗?最近,养老“日托班”服务引发关注。

广西也有这样嵌在社区里的养老服务中心。据统计,广西共有日间照料、互助型等服务机构和设施1.1万个。连日来,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走访看到,这些养老服务中心的服务种类与运营模式正在不断丰富,成为老年人“养老不离家”的新选择。

服务种类不断丰富

8月20日上午,南宁市鲁班社区城市养老服务中心热闹非凡。室外的乒乓球桌上,正在上演“对抗赛”;室内活动室里,传出了悠扬的乐声。一支“乐团”正在排练,担任指挥的麻先生今年已经70岁。他说,“乐团”都是一群退休的老友,聚在一起找快乐。

老人在服务中心打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人在服务中心打球。

该养老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刘欣表示,随着养老需求的增加,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服务不再是单一的日间照料,还提供助老送餐、短期托养、志愿服务、精神慰藉等服务,与居家养老不断融合。

在服务中心,记者看到一个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平台上详细记录了老年人需求服务的各种工单,工作人员说:“从去年的订单量来看,老年人陪聊需求很大,仅次于康复服务。”

老年“乐团”正在排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年“乐团”正在排练。

刘欣介绍,一名家住在江南区的老年人属于特殊困难人群,社工上门帮她做过几次针灸康复,效果很好。后来,老人还多次打电话,希望社工再上门看她。其实,老人的身体康复得不错,更多的是希望社工上门能陪她聊聊天。

南宁北湖安居小区真情养老服务中心院长何素红说,不少失能老人预定精神慰藉服务,希望社工将外面世界的变化告诉他们,不至于与社会脱轨。

老人在学习跳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人在学习跳舞。

服务模式不断更新

除了增加服务种类,记者走访了解到,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也不断融入新的模式,让居家养老更具特色。

例如,位于南宁市新民路的公安厅生活区共有1570户,其中约有500名老人,是一个老龄化较重的小区。目前,该小区启用“物业+养老”的模式,将物业工作后台转变成“大管家”,将居家养老与物业服务数字平台联动,为老人提供精准服务。

社区邀请医生为老人服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社区邀请医生为老人服务。

该物业公司相关负责人刘佳佳介绍,物管人员通过摸底,筛选出“红”“黄”“绿”三个级别的老人进行生活服务的跟进,已经给小区老人建档208份,其中“红色老人”就有44份。红色档案老人为急需居家照护的类型,物业公司为其安装直达物业服务后台的智能按键。当老人遇到难事时只需要按下按键,物业后台收到老人的诉求就能及时作出判断,为老人解决和处理问题。今年7月,该小区还增加了医院陪护、入院陪护等功能,满足小区老人多元化的康养服务需求。

据悉,南宁市目前采取“物业+养老”“家政+养老”“养老机构延伸服务”等多种模式优化居家上门服务,为1.7万名五类老年人提供居家上门养老服务。

培育“中心带站”运营模式

记者从自治区民政厅了解到,全区共有日间照料、互助型等服务机构和设施1.1万个,各类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床位总数16.7万张,柳州、梧州、南宁、北海、桂林、钦州、贵港、百色8个市入选全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地区,是全国试点地区数量最多、获得中央财政支持力度最大的省(区)之一。

养老服务中心如何完善才能发挥更大作用?安康通控股有限公司广西分公司总经理杨联斌表示,了解社区老年人的真正需求是关键。该公司就曾根据所在社区老人的喜好,对自己运营的服务中心重新定位。比如,在南宁市民族大道中段社区,老人对用餐的需求大,主要经营长者食堂;在江南区的社区服务中心,则与医院结合,设立医养结合的服务中心。功能重新调整后,这两家服务中心的人气与日俱增。

老人在长者食堂就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人在长者食堂就餐。

何素红介绍,经过了5年的探索,北湖安居小区的养老服务中心今年开始盈利。接下来,如何盘活服务中心的闲置资源也很重要。“我准备引入幼儿托管业务,聚焦‘一老一小’问题的解决。”她希望在市场化探索的道路上,相关部门能给予更多政策上的扶持。

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今年5月,自治区政府召开全区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工作现场推进会,提出积极探索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路径、发展模式。广西将推进全区专业能力较强的机构运营街道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嵌入式养老院和日间照料中心等,延伸运营家庭养老床位,开展上门服务、助餐服务等,形成“中心带站”的运营服务模式。

(来源:广西云-南国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