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研究是风湿免疫病治疗领域的重要里程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风湿免疫病影响高达8%以上的人口,属于“三高”疾病(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治疗费用高)。如何提高风湿免疫病的治愈率、最大限度地降低其患病率和致残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已成为全世界面临的共同医学难题。

风湿免疫病创新诊断和治疗的转化研究是亟待攻关解决的重大课题。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徐沪济、吴歆、王晓冰、李婷、周凌、殷健、叶玲英、卢红娟组成的研究团队,围绕风湿免疫病创新诊断和治疗的转化研究,取得创新性进展,产生了重要学术贡献。

目前,风湿免疫病的诊断是依据诊断标准。尽管近年来生物制剂和靶向小分子药物等治疗手段在风湿免疫病的治疗中取得了巨大进展,但其对许多患者仍无效,或治疗改善后复发,患者最终发展出现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对于难治和复发性风湿免疫病,未满足的医疗需求巨大。

在诊断领域,团队率先发现不同的HLA-B27亚型在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上有重要意义,为早期和精准诊断开辟了新方向,研究被述评为该领域中的一项重大突破。在此基础上,团队创新性整合了国际上最大规模的强直性脊柱炎(以下称“AS”)全基因组信息(三万多人的多种族患者),开发提出并验证了基于全基因组数据的AS多基因风险评分新方法(Polygenic Risk Score)。这也是国际上首次成功利用基因遗传数据构建方法模型来进行早期诊断和预测风湿免疫性疾病的突破性研究。研究对如何把遗传变异信息应用转化到临床实践提供了崭新的思路和成功的范例,为复杂性状疾病包括AS的精准诊断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对其他疾病的临床转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开创了新思路。

团队还在国际上首次使用健康人来源的异体通用型CAR-T治疗风湿免疫病并取得成功,成果刊于顶级期刊《细胞》。同行专家评述这项研究是风湿免疫病治疗领域的重要里程碑,代表了难治性风湿免疫病治疗探索的重大进步,是开拓性研究,为难治性风湿免疫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临床转化领域,团队在国际上最早揭示TH17细胞参与AS致病,促使抗 IL-17 抗体药物成为全球AS治疗的主流产品。在此基础上,项目主要完成人牵头参与了32项国际多中心II期和III期临床试验,包括全球第一项小分子化合物药物的临床开发,全球第一项IL-17A/F双抗的III期临床试验,全球第一项第一个头对头生物类似药与原研药阿达木的III期临床试验,其研究成果作为封面论文发表于《柳叶刀》。这也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生物类似药临床研究首次在国际知名医学杂志刊载。

目前研究成果在上海长海、光华、市一、市六、同济、中山以及华西、浙二医等30余家医疗机构进行推广,通过借鉴其中关于风湿免疫病的治疗和科学研究经验, 对该类患者进行规范化诊疗,完成万例患者诊疗, 建立了临床和生物标本数据库中心, 促进了医疗机构对炎性关节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