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松咪酒 | 最倒霉的时候写最多的诗,诗圣杜甫的心态原来是这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肚松咪酒 | 最倒霉的时候写最多的诗,诗圣杜甫的心态原来是这样

马上冬至了,每当此时,肚松都会想起杜甫的两句诗:“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它是诗圣杜甫晚年在夔州,也就是今天的重庆奉节,所写的一首七言律诗。当时他所依附的剑南节度使严武去世,55岁的他不得已离开成都,辗转流落到夔州来,生活了不到两年的时间。

在夔州,是杜甫诗歌创作的一个高峰期,两年之间创作了430多首诗。430多首是什么感念,相当于杜甫一生创作诗歌的三分之一,而且精品率极高。尤其是那首“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登高》,最能代表杜甫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那么,在人生最低谷的时候,却能体现出最强大的创作能力,这就足见杜甫,是一位内心强大,且乐观、积极、向上的人。而这首《小至》就是他,当时心境的真实写照。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琯动浮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小至,就是冬至的前一天,跟今天差不多。

天时人事日相催,

当时他的生计,是看管公田,农事很繁琐,所以他一天到晚都很忙。此时已经是冬至,联想到自己已经55岁,却依然疲于生计,不敢松懈,如果换成李白,心态肯定就崩了。但杜甫不一样。

冬至阳生春又来。

天地万物总是在不停地轮回运转,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人间的废兴成毁,又何尝不是这个道理?我杜甫会一直这样倒霉下去吗?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琯动浮灰。

这是古人标刻时令的两种方式,解释起来比较麻烦,简单来说,一种是用女工针织的线,比量日影的长短,从冬至开始,日影越来越长;另一种是在长短不一的玉管中填上蒹葭灰,也就是芦苇内膜烧成的灰,到了不同节令,对应玉管内的蒹葭会受地气蒸腾的影响,就被吹出来。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岸边的柳树即将进入寒冬腊月,但过了寒冬腊月,就又要开始抽芽了。山间寒风凛冽,冬天的腊梅也即将绽放。总之,在最阴冷的环境中,诗人总能看到生机待发的各种细节。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虽然天地万物变化的规律是一样的,但满眼望去,此地的山河景象,与家乡完全不同。此刻,诗人的乡愁被勾了出来,不免有些伤怀,所以跟家人一起对坐饮酒,抚慰人世风尘,消解羁旅乡愁。

你可能会问,为什么那么多本是承载快乐的饮酒诗,却总是浸润着愁苦的味道?其实这是诗人的情绪,时刻保持高灵敏的状态,然后通过丰沛的情感和优美的文字,表达他们对于这个世界深刻、真挚而又细腻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