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方的“

”。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连公路都没有,中国还想解放西藏?再给20年他们也办不到。”

1959年3月,美国媒体关于西藏局势的分析是如此地“言之凿凿”。

当时西藏发生全区性的武装叛乱,美国媒体纷纷断言新中国是难以进行平叛的。让他们异常笃定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我国没有能力在西藏修公路,物资人力运输能力实在太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历史总是格外相似。正如几十年前在朝鲜战场一样,美国媒体再次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啪啪打脸,因为他们忽视了关键的1336人。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这一千多人做了什么?但是西藏解放又是如何做到的?

想要真正解放西藏,青藏公路非修不可

其实美国媒体的断言并非都是胡说八道,西藏刚解放那会儿,进藏确实就是“难于上青天”。

1950年初,新中国刚解放不久,西藏还盘踞着许多亟待解决的叛乱势力,中央采取等待缓和政策,争取和平解放。

后来经过西南局和西北局的多方努力,中共中央与西藏当地势力达成十七条和平解放协议,西藏终于得到了解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年秋天,解放军第18集团军作为首批驻军进入西藏。在进藏之前,中央就下达一条命令:

“驻军西藏,不能吃地方的用地方的。”

于是进藏部队的物资和粮食,由西北军负责供给和运送。

慕生忠

就是西北军派出的运粮队的政委。

他带领的运粮队伍曾经参加过抗日战争,经历过长征,在解放战争中更是打过大大小小的战役。但是面对荒凉的土地,波涛汹涌的雅鲁藏布江,慕生忠知道这次绝对又是一块难以攻克的“高地”。

首先,运送量大。整个驻军部队总共3万余名官兵,每天至少需要四万公斤的粮食。那么运送一次,粮食、药品和装备物资加起来就有百万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数量在今天并不算什么,可在当时,天上没有运输飞机,地上没有运输公路,只能纯靠人力,以及骆驼、马匹这样的牲畜来运送,难度可想而知。

其次,运送的路根本不能称之为路。地势险峭,任何车都开不进去,人和牲畜行走都随时有掉落的危险。

为了加大运输量,慕生忠决定将马匹全部换掉,全部使用骆驼运输。骆驼比于马和牦牛的力气大,而且耐力好,对西北的恶劣环境更为适应。

为了顺利完成任务,慕生忠便带着官兵们从青海、甘肃和内蒙好几个地方征购近3万只骆驼,雇了一千多名牵骆工,聚集到香日德后便火速出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队伍出发以后才知道困难远比想象中的要大。

刚开始是沿着黄河源头行军,以为一路上饮用水源充足,条件还可以接受,哪知路上到处都是烂泥滩和沼泽,不论是人还是牲口,一旦陷入其中,很难逃脱,所以官兵、驼工甚至是骆驼在这里损失了不少。

后来进入到西藏地界后,平均海拔都在3500米左右,空气越来越稀薄。不但战士们很难保持行军效率,骆驼也难以承受。

加上连绵的雪原上没有骆驼习惯吃的高草,很快大批骆驼相继支撑不住,饿死累死在路上,它们背负的粮食和物资只好抛弃在路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到骆驼一只只在减少,很多驼工觉得再这样下去,自己都有危险,于是纷纷闹着要掉头回去。

慕生忠带着随行的卫生员一遍又一遍地安抚驼工,让他们继续坚持。终于慕生忠拉着这支队伍到达拉萨时,还是付出了大量人员伤亡,三分之二骆驼损失,粮食损耗高达三分之一的惨痛代价。

经此一遭,慕生忠明白不能靠原始的运输方式供给驻藏部队,而且不仅是他运粮艰难,同样另一边驻藏部队第18军进藏也只能徒步,遭的罪也不比他们少。

进藏的交通问题必须解决。

于是,一个大胆的想法便从他心底萌生出来,那就是一定要修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手扛枪一手扛铁锹挺进无人之地

说干就干,这个刚满40岁,曾立下过赫赫战功的年轻将军慕生忠,是个说一不二的性子。自从有了要在西藏修路的想法之后,就执着地没放弃过。

他到北京找到了公路局局长,提出了想在青藏高原上修公路的想法,请他们批钱。

但是公路局长却犯难了,要知道修公路这是个大事,得列入国家基建计划中,但慕生忠只是一个西藏工委的运输总队政委,自己提出来的需求,这怎么能答应呢?

更何况修建公路要勘察可行性,还有规划设计,哪里是一个门外汉的慕生忠说修就修的呢?

公路局长当场就拒绝了慕生忠的申请。可倔强的他并不气馁。既然说国家没有计划,那就找大领导吧。于是他直接找到了自己的老首长

彭德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彭老总一边听着慕生忠的汇报,一边看着墙上的中国地图,陷入了许久的沉思。

不一会儿,他拍着慕生忠的肩膀,夸他:

“好小子,你的想法很好。咱们在西藏那儿不能一直是空白的,一定要有一条交通大动脉。”

随后他又交代慕生忠:

“你赶紧回去搞出一份详细的修路报告,咱们去找

毛主席

周总理

。”

当这份报告被呈到主席和总理面前时,两位领袖再次夸赞慕生忠的胆识。其实主席早就关注到了这个问题。没有公路,不仅不能保证部队官兵进藏,也会影响战略物资的保障。

如此一来,驻军难以长期驻守,盘踞在西藏的各种势力就会越来越猖狂。因此要想真正解放西藏,巩固西南国防,必须首先解决最大的难题——交通运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亲自在慕生忠的修路报告上批示:

“一面进藏,一面修路。”

几天后,在周总理的协调下,特意拨出了30万元经费,启动了从格尔木到可可西里一段修建公路的工程。

这项工程由慕生忠来负责,他的老首长见他家当微薄,又给张罗了150公斤炸药、10辆十轮卡车,三千多把铁锹、铁镐等工具。

就这样,1954年5月,慕生忠带着领袖们对他的嘱托回到了西藏。他迅速组织带领19名部队干部、16名技术工人,以及1300名战士,组成修路队伍,从格尔木河畔正式出发,开赴一个特殊而又极其艰苦的战场。由此,一段中国修路史上的奇迹徐徐展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5月的格尔木,大雪还没有融化,即使是正午时分,温度依然冰冷刺骨。行走在这里本身就跟踩在绝壁上似的。抬头看到的天空是碧空如洗,可是地面上常常黄沙漫天,时不时就会有小型龙卷风集结。

将士们不禁疑惑:

“我们真的能在这修出一条公路嘛?”

慕生忠虽然心里也没底,但是退缩从来都不是人民解放军的选择。与恶劣环境斗争到底,是解放军的家常便饭,也是他们屡屡创造奇迹的法宝之一。

有绝壁挡着,那就炸开,爬不上去,就背着镐头,硬凿出路的样子来。总之,这条路,人民解放军是修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在海拔五千多米的山上,这支修路队伍,从扛枪上阵杀敌的士兵,迅速转换身份,扛起了锄头和铁锹,喊着“要背着公路前进”的口号,在绝境之地干得热火朝天的。

但是整个修路过程的牺牲也是巨大的。后来的资料显示,每向前修一公里的路,就有一名官兵为此牺牲。并且这些危险大多都是猝不及防的。

在雀儿山一段工程中,有个小炮班班长

张福林

。他当时专门负责爆破任务。

最开始,按照平常制作炸药的方法,一个炸药只能炸掉不到两立方米的石头。张福林觉得效率太低了,便找到有经验的民工和技术员沟通,拉着他们一起钻研爆破技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终皇天不负有心人,这个小伙子创造了以40公斤炸药为一组,一次性就能炸掉470立方米坚石的方法。

慕生忠开心地直夸他:

“有出息!咱们都得向你学习!”

随后马上将张福林的先进经验推广到其他施工小队里。一时间,大大提高了整个工程进度。

然而有一天,张福林像往常一样忙着装炸药,准备爆破。在他弯腰检查的时候,山上突然有山石滑坡,好几块巨大的石头从天而落。张福林没来得及躲闪,就这么被石头砸中,坠落山腰。

等战友们找到他的时候,张福林已经壮烈牺牲了。他的遗物简简单单,唯独书包里藏着的5包萝卜种和两包菜籽,格外显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班长总说咱们要是修路修到西藏去,他就要在那里种上萝卜和青菜,让大家也吃上新鲜蔬菜。”

同班的小战士在张福林的追悼会上忍不住伤心痛哭,然后默默地收起这些种子,班长没完成的心愿,由他来完成。

正是工程队的队员们都像张福林这样,不怕苦不怕死,顽强肯干,用血汗一点点地向西藏推进,才使得一条天路慢慢出现在这绝人之境。

川藏军功路上的奉献者值得缅怀

其实这条天路全段应该叫

康藏公路

,南从四川雅安出发,北从格尔木出发。慕生忠负责修建的是格尔木到拉萨的青藏公路,而西南军区的

李达

司令则是带人负责从四川雅安出发的川藏部分,两个施工队最终在拉萨会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慕生忠带领的工程队,靠着简陋的器械和设备,翻越风火山、沱沱河,穿越整个藏北地区,将公路跨越当雄草原、羊八井石峡,就连海拔5300米的唐古拉雪岭上,工程队也毫不畏惧,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硬是修出了30公里公路。

最终,只用了7个月的时间,这条青藏公路修到了拉萨市。公路总长1283公里,全段海拔都在3000米以上,堪称新中国公路建设史上的伟大奇迹。

随着青藏公路的通车,藏民和驻藏部队人背马驮运送物资的状况也彻底成为了历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川藏公路和青藏公路通车之后,向前线输送兵员人力、战备武器,以及后备物资的速度都大大提高。

由此,驻藏部队如有神助,以招降优抚为主,武力解决为辅,经过1959年至1961年3年时间,消灭了2.3万名武装叛匪,招降了7万名受蒙蔽和胁迫参与叛乱的群众,彻底瓦解了所有盘踞在藏区的叛乱势力。

至此,西藏迎来了真正的解放,藏区人民也终于过上了和平的日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我们国家不但将公路修到高原,也把铁路,甚至是高铁修到了高原,让藏区人民不但远离战争的纷乱,还能摆脱贫困,过上了丰足幸福的日子。

而这或许是对曾经抛头颅洒热血,在这里一刀一镐修建天路的先烈们,最好的告慰礼物吧。

参考文献:

《巍巍川藏路》

《国家记忆》

《西藏解放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