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郑丽莉
公元前74年,年仅21岁的汉昭帝刘弗陵去世。刘弗陵英年早逝,没有留下子嗣,立谁为帝?朝堂上暗流涌动。
按照礼法,汉昭帝的哥哥刘胥是最合适的继承人。论年龄,他正当壮年,论出身,他是汉武帝唯一还活着的儿子,由这位年长的皇子来继承皇位,似乎是不二之选。
霍光却否定了这个方案,理由是刘胥行事荒诞,不堪重任。
霍光的理由不能说不充分,单看刘胥的生平所为,确实和“长者”所为相去甚远。汉昭帝在位时,刘胥就开始“造反”,只不过,别人造反是厉兵秣马,刘胥造反是让女巫诅咒汉昭帝。歪打正着,汉昭帝早早病逝。
但霍光不立刘胥,根本的原因恰恰是刘胥年长。
自从被汉武帝立为托孤大臣后,霍光经过十几年的苦心经营,此时,已经权倾朝野,成为说一不二的权臣。
立一个血缘、出身过硬,好控制的年轻继承人,才是霍光真实的想法,昌邑王刘贺就这样进入霍光的视野。
刘贺的出身过硬,他是汉武帝与李夫人的孙子。李夫人深受汉武帝的宠爱,在桃李之年早早去世,只生下一个儿子,而刘贺,又是李夫人唯一的孙子;更加之,刘贺此时不满二十岁,成长于山东昌邑的深宫中,在京城没有根基,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
于是,看似泼天的富贵砸向刘贺,霍光迎立刘贺继位。
谁知道,刘贺不是让人省心的主。史书记载他行事荒诞,在位27天,干了整整1127件荒唐事。
27天,1127件荒唐事,平均每4个小时就要干一件荒唐事,这KPI,直接拉满。
刘贺很荒唐,霍光很不满。于是,不到一个月,刘贺被废为庶人。
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在如此不合理的数据后,是否藏有隐情?
在海昏侯博物馆,藏有一件漆器镜,上面画有孔子和三位弟子的画像,在半人高的漆器镜一角,写着“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这句话出自《论语》。此外,海昏侯墓里,出土了大量《齐论语》竹简,这是中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一版《论语》。
陪葬品都是把墓主人生前最贵重、最喜爱的东西。一个爱看书,将儒家经典刻在每天要用的镜子上的人,会是一个荒唐的人吗?
再看看史书记载的这27件荒唐事,第一条便是:刘贺接到诏书后,没有留下任何准备的时间,就急忙出发前往长安。由于行程没有规划,侍从的马匹累死在了路上。很多本该留守封国的人员,也急不可耐地跟着刘贺出发,想去长安同富贵。
历史的真相呼之欲出:刘贺并没有霍光所想的那么“听话”。他带着众多自己封国的亲信,意气风发地前往长安,意图一展拳脚。刘贺愣头青似的排挤霍光这班老臣,很快被清算。
废了刘贺,霍光还是秉承“出身过硬、根基薄弱”的原则,选择新皇帝。
刘病已,汉武帝的嫡曾孙,祖父是戾太子。出身过硬,却因为是罪臣后代,出生在监狱里。此时,戾太子一系,只剩下刘病已一人,在被立为皇帝的前一刻,他的身份还是罪人,不可能在朝堂上有亲信,更不可能有属国旧臣。
霍光这次没有看走眼。新皇帝为命是从,任何政命都听信于霍光,甚至连皇后被霍光的妻子害死,也照旧对霍光信任有加。
这次,霍光终于可以松口气,新皇帝没选错。自此,霍光又当了十几年的“太平宰相”,刘询(刘病已登基后改名刘询)也与他君臣相得。
只是,霍光没有想到,自己去世一年后,自己的家族便遭到清算。
与自小生活优渥的刘贺不同,刘询出身于社会底层,一朝之间当上九五之尊,在权力之路的跋涉中,刘贺的忍耐力、谋略是常人难以望其项背的。在刘询忍下杀妻之仇的那一刻,霍光的倾覆已经注定。
霍光老谋深算了一辈子,却忽略了人心,这真是权臣的失算。
投稿邮箱:
499020910@qq.com(历史文化)
125926681@qq.com(小说散文)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