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特供酒”清源打链专项行动罚没物资销毁活动现场。山西经济日报全媒体实习记者宋烨摄
“开始销毁!”随着一声令下,一瓶瓶“特供酒”被装载机倒入“销毁池”中集中处理。
12月24日下午,“特供酒”清源打链专项行动罚没物资全国统一销毁活动在贵州省举行,我省作为全国10个分会场之一,在柳林县同步举行了全省“特供酒”清源打链专项行动罚没物资销毁活动。
那么,“特供酒”到底是什么?我省此次专项行动进展如何?记者就此展开采访。
“特供酒”是虚假宣传的酒
今年3月13日,我省某市消费者投诉称,该市有一家烟酒店打着“MAOTAITOWN部队特供酒”的名义贩卖白酒。接到投诉,属地市场监管局当即开展现场检查,发现上述产品是该烟酒店通过酒品回收渠道收购的,共计1瓶。
执法人员介绍,由于当事人无法提供上述白酒进货查验台账、进货票据、供货商资质、批次检验报告单,遂对现场商品实施行政强制查扣措施。
无独有偶。3月20日,我省某县市场监管部门在与公安部门联合突击检查一储酒库房时,发现包装标示“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的茅台内供酒6瓶,标示“贵州茅台年份酒公司出品”的“茅台政府接待指定酒”12瓶。另有标示“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出品”的贵州茅台酒24瓶、“宜宾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白酒150瓶。经鉴定,上述产品均与两公司出厂产品外包装特征不符,属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产品,涉案金额共计28.242万元。
“‘特供’的背后是不法商家利用信息不对称进行虚假宣传,从而迷惑消费者违法敛财。”省酒类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说。
“特供酒”是伤身损面的酒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除了“身份”造假外,“特供酒”在生产环境和生产流程方面也存在隐患。
“我去年旅游时,曾在街边一家门店看到老板现场酿造并销售‘专供酒’,这个是不是也有问题?”在“特供酒”清源打链专项行动罚没物资销毁活动现场,太原市民王峰向市场监管部门工作人员咨询道。
省市场监管局食品流通处处长李仁登表示:“在生产环境脏乱、嘈杂且制酒人员未穿工作服、未戴口罩的情况下生产的白酒可能存在微生物超标风险,对这种个人生产并销售的行为要坚决采取停产整改等手段。”
此外,还有一些“特供酒”以次充好,严重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
汾阳市民赵苑说:“我今年6月在外地出差时,花1000元买了一瓶‘政务接待用酒’,喝完后发现不仅口感与平时喝的酒相差甚远,还头疼了好几天。本来觉得带回家聚会时喝挺有面子的,没想到买到了并不存在的‘特供酒’。”
一位懂酒的朋友告诉赵苑,他买的“特供酒”很可能是“生串酒”,这是一种用食用酒精、水及香精勾兑而成的酒,成本很低,饮用后容易头晕、恶心,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喝‘特供酒’既没面子,又伤身子。”赵苑对此仍心有余悸。
“特供酒”是被严厉打击的酒
从今年3月起,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开展为期一年的“特供酒”清源打链专项行动。省市场监管局为此及时制定实施方案,成立了“特供酒”清源打链专项行动工作专班,对酒类生产销售环节,以包材库房、成品库房、销售场所等为重点,开展“拉网式”排查;对餐饮服务环节,以酒水单、仓库、结算单等为重点,开展深入排查。同时,以网络交易平台、拍卖平台、广告发布媒介等为重点,对网络商品交易及互联网广告信息开展全面监测排查。
截至12月中旬,我省在该专项行动中共检查生产经营主体2.5万余家次,累计查获“特供酒”5000余瓶、包材525套件;线下查处涉嫌违法违规线索140余条,在全国排名第12位;立案查处71起,在全国排名第10位。
自专项行动开展以来,记者曾多次在多个电商平台以“特供酒”“专供酒”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均显示“暂无相关商品”,还线下咨询了多家酒水零售商,商户们均表示,没有“特供酒”。
“从源头到终端,既清源又打链,从根本上消除‘特供酒’生存土壤。”省市场监管局副局长张馨表示,监管部门一方面要加强监管、严厉打击违法行为,让无良商家和违法犯罪分子付出应有代价;另一方面要加强宣传引导,通过科普活动,曝光典型案例,让违规产品在市场上无所遁形。
山西经济日报全媒体实习记者 宋烨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