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西藏特殊的地理环境,在那里工作生活过的老兵们,多数都是“九死一生 ”。如今晚年享受一点政府红利,却也“ 德可配位 ”。问题是,很多老兵为了弥补年轻时对孩子的亏欠,对儿孙过于溺爱。让人极为担心儿孙的成长。于是——

我们该给儿孙留点啥?

我们该给儿孙留点啥?

贾洪国

贾洪国

近几年,我拜望战友走过了十多个省,三十余个地市州。发现一个令人不寒而栗的现象,好多老战友(特别是自主择业 )工资待遇都比较好,生活条件尚可。也许是觉得当年在西藏工作,与孩子两地相距,没有给予到孩子应有的父爱。现在条件好了,又过于弥补当年的亏欠。溺爱造成孩子“ 啃老”。让旁观者的战友们很是担心这些“藏二代”的成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写下此文,希望与战友们共勉。

我退伍回到四川后,在成都双流从事新闻采编工作十多年,特别是九十年代,那里是四川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的排头兵,由于兼职双流乡镇企业厂长经理协会秘书一职,接触的企业家很多,发财的大老板也不少。有三五几年破产的,也有接班人不行,十年八年倒闭的。如今,三十年过去了,当初叱咤风云的企业家们,如今家业兴人丁旺的,百家之中,难得见一两家了。有的是经营不善,受大气候影响,而关门歇业的;有的是风花雪月,养小三搞得家败人亡的。但更多的是儿孙无能,不求上进,把父母的家业搞败了的。

怎样保富?是一个综合话题,展开说,十天也说不完。但是,从中国传统文化而言,子孙强,则是保富的关键。

我有一个战友,他儿子今年32岁了,依然呆在家里玩手机,睡懒觉,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经常叫外卖过活。去年九月在成都上过班,父亲每月给他倒补两千,坚持了三月工作。如今又待业在家。

云南一战友是副团职自主择业的,每月工资近三万,他孩子上班的工资,不足父亲的零头,所以上了几年班,又回到家里“吃父亲余额。 ”

这些孩子在父亲的资助下,过得花天酒地,日子长了,结局不堪设想!

我想说的是,一味的溺爱孩子,害怕他们吃苦受累,只想替他们遮挡风雨,这是最错误的教育方式。孩子们成为了笼中鸟,温室花,飞不出广阔天空,经不住风霜雪雨。还要父母时时给予生活呵护,等你老了,他们又该何去何从呢?

西藏回来的很多战友,在西藏苦日子过惯了,一直拼命努力攒钱,说句难听的话,有个别战友聚会时,为了不埋单,玩尽了心思。一些战友微信群,抢红包趋之若鹜,发红包就沉默寡言……从老兵吧里的文章赞赏情况,就能看出,每次赞赏的就只有几个格局大的老师们。

这些为了减轻孩子负担的战友,也是期盼着,离开时能够为孩子留一大笔钱,好让他们日后无忧。

个别战友想把更多钱留给孩子,以免他们日后犯难,却忘了金山银山也可能坐吃山空。

你帮不了他们一世,这些钱也不能护他们周全,唯独孩子们有为立足于世的能力,才能不被生活打败。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每个老兵都知道。给孩子提供一定的金钱支持,这不是最重要的,更应该培养他们适应社会、养活自己的能力。

孩子们有了谋生的途径,有了远大的志向,也就有了应对生活的毅力和耐心,相信无论你是否在身边,他们都能活得幸福快乐。

到了晚年时,你无需出钱,儿女们也能灿烂绽放,甚至还能赡养你,这才是最好的结局。

永远不要小瞧这种家风传承和教育的作用,它可能是儿孙一辈子的牵引。

正如晚清名臣曾国藩先生的家族里,200多个子孙无一败子,就是因为曾国藩先生具有良好的带头作用,懂得如何舍财取义,教育子孙后代艰苦朴素。

曾国藩的幺女嫁到上海纺织大王聂家,嫁妆不足一百两银子。出嫁时从湖南坐船前往上海,女儿是哭着离开湖南的。曾幺女说,我一个王侯将相之女,出嫁如此寒酸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世期间,曾国藩先生屡屡写家书,从方方面面指导子孙,孩子们也在曾国藩的教育下收获颇深,后来这些也成为了他们立足于世的根本。

后世将曾国藩先生的书信整理起来,融汇成了《曾国藩家书》,多年被评为最有深度的教育书籍。

等到有一天你不能再陪伴子女时,《雪域老兵吧 》希望将老西藏的精神,以文字的形式,根植于“藏后代们”的心里,促使着他们不断迈向成功之路。

在我的老战友中,其实很少为了自己而活的,多半是为了子孙后代而奋斗一生。这跟我们的传统有关,老一辈为了年轻一代,而年轻一代又为了下一代,循环轮转,永不停息。

不少战友感到很累,其实累就累在为子孙考虑的事情太多。既要把儿女抚养成人,又要为孙子辈操劳,给子孙们留下点“实惠”的东西,似乎不这样做就对不起后人。好多战友一辈子都走不出自己的生活圈,身体健康时,因为儿孙的事走不开。能有时间走出去与战友聚聚吧,身体健康又不允许了!

这跟家庭的“传承”有一定的关系。在“家庭观念”比较浓厚的环境当中,没有人希望自己的家庭走下坡路,也没有人希望自己的家庭失去了传承。

经济上宽裕的战友,会给孩子留下无数的钱财资产,还有所谓的豪车豪宅。在他们看来,只要孩子一辈子富足无忧,自己也就死而无憾了。

也有格局大的战友,一丝一毫的资产也没有给儿女留下来,只有一些语重心长的叮嘱罢了。在他们看来,自己没本事,可自己希望孩子可以出人头地。

人老了,做个有远见的人,及时给子孙留下这些东西,积福积德。

那么,我们应该给孩子留些什么呢?

“信心比黄金还珍贵。”所以我们应该给子孙留下不断坚持下去的“希望”。

一个人有信心,那他就能够独立且有尊严地活着。一家人有信心,这个家庭就不会出现盛极而衰的问题,只会平稳地发展下去,一直走上坡路。

“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父母,不算是好汉!”陶行知在《自立歌》中是这样写的。

每个人先天的资质,都是差不多的。唯一有差别的,应该是后天的磨砺和经历。好多“藏二代”们,很难理解老西藏的艰苦,也缺少了父辈们的思维。如此,家业怎么守得住?

个别“藏二代”总抱着“拼父母”的想法,终将坐吃山空。所以说,战友们,还是要及时放手,让孩子好好磨砺一番。这,利人利己,也有利于家庭的发展。

曾国藩提出过这么一个观点,古来成大事者,皆以“勤”为主。而落魄者,要么在运气上吃亏,要么败给了“懒”这个字。

这里谈到的“勤”,不仅仅指勤奋,还指一个人做事的能力,以及对于某些事情的坚持和忍耐。尘世间的杰出人士,皆有勤奋、坚持以及忍耐的优越品质。

古时候,人们都有这么一个教育理念,名为“耕读传家”。

耕作,就是让儿孙勤劳做人,勤奋做事,用自己的双手开创美好的未来。而读书,则是让人明事理,知道世道发展以及衰亡的本质,再不济也充实了自己的头脑。

现阶段,有很多战友都觉得,孩子读书,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考到好大学罢了。这种想法害惨了无数的孩子。因为读书是无止境的,而所谓的考试,不过是一次小小的经历罢了。

战友,想办法让孩子尽量减少手机的依赖,渐渐培养孩子“不断读书”的观念,不至于让子孙后代活得无知。

俗话说,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我们究竟要留给子孙什么?只有改变传统观念,才能树立良好家风,逐梦而行,实现“中国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注:本文插图均由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

贾洪国:1968 年生人,西藏军旅五年,双流县报记者十年。出版有个人文学集《 一花一世界 》、《 人生足迹 》 、《 风兮雨兮》。近年来,主要精力用于采写《寻访战友故事集》,目前已完成了二十多万字的初稿创作。因为“人在变老,军旅的记忆却永葆青春!”把文字当成爱好经营,把生活当成诗意品味,一念花开,一念云起,在时光中拈花微笑,能穿透岁月漫漫的尘埃。

作者:贾洪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贾洪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