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博时空 作者 颜歆窈 1957 年,北京十三陵定陵万历皇帝的陵墓出土了大量的丝绸布料,研究人员把这些布料给拼凑在一起,发现竟是万历皇帝的龙袍——明皇帝织金孔雀羽妆花纱龙袍!龙袍大量用金,寿字用捻金线,妆花用片金线,共用捻金线 4000 米,片金线 11300 根。

龙袍全身共织有 18 条五彩龙,领缘中为一正面祥龙,左右分列两条相同的五彩行龙,两袖为两条龙首向上、面向前襟的升龙。为了复制这件龙袍,南京云锦研究所耗时 3 年。这件龙袍属云锦中最高级别“妆花”,挑花 1800 根,一根也不能错。龙袍之华美令人惊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龙文化是历史最悠久、覆盖面最广、影响最深刻的民族文化。龙,自古以来就是华夏民族的图腾,作为一种人文动物,它神秘而庄重,象征着吉祥、繁荣和权力。在服饰当中,龙袍无疑是最能体现龙文化魅力的代表。龙袍将龙的形象与皇权紧密结合,体现了皇权的至高无上,在龙袍的发展历程中,更是以清代为鼎盛。

01

龙纹起源与龙衣

《说文解字》记载,“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从肉,飞之形,童省声。凡龙之属皆从龙。”

龙与生俱来便被赋予了一种超越自然的神性,将龙纹做为服饰纹样,可追溯至商代甚至更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商 青铜立人像 杜广磊摄于三星堆博物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铜立人像上的纹饰

1986 年,四川三星堆遗址 2 号坑出土了一件夏商时期的青铜立人像,头戴皇冠,身穿龙纹礼衣,整体配套和纹饰、裁制结构都雕塑得清清楚楚。2007 年,龙纹礼衣复原面世,成为中国第一套原始“龙袍”实例。从复原实例能看到,礼衣外面是右手短袖,前后襟左侧各绣了两条龙纹,龙头朝右摆,后背右肩部位还绣有一条螭龙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第一套复原原始龙袍 现藏于成都蜀锦织绣博物馆

将龙纹作为服饰纹样,最早的明确记载为“十二章纹”。《尚书·益稷》记载,舜帝制定礼服制度时,对大禹道:“予欲观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作会(绘);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絺绣,以五采彰施于五色,作服。汝明。”这十二个纹样代表了王权和帝德,其中,龙纹象征帝王们善于审时度势地处理国家大事和对人民的教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十二章纹中的龙纹

真正将龙纹运用在服饰上应当始于周代,此时服饰仍为上衣下裳制。据载,早在当时就出现了在上衣画有升降二龙的服装,谓之“龙衣”(画升降二龙,龙之为物,变化卷舒无常,王者之德,造化如之,故服之以致享)。由于袍直到汉代才出现,因此当时没有上下相连的袍服,便没有龙袍之说。

02

真龙天子:皇权与龙袍

龙是古代天子诞生、成长中不可缺少的神话元素。秦始皇自称祖龙,开创帝王龙生之说。自此,皇帝便成为受命于天的龙身、上天之子。

据《汉书》记载,刘邦的母亲刘媪就是由蛟龙盘于身上怀孕而生下刘邦的。唐太宗也称自己是“真龙天子”。而且只有皇家子弟才能叫“龙子龙孙”、“龙种”,其他人不能僭越。

唐代之前,服饰上对龙纹的使用没有特别严格的限制和等级区别,最严厉的不过是九品以下的官员不能在服饰上使用龙纹。唐宋开始,龙纹作为主要纹样被广泛应用于帝王的袍服之上,政治功能逐渐增强,成为区分身份的标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太宗立像轴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到了元代,龙纹袍服便成为了皇家御用之物。元代对龙纹爪也有所规定,宫中用五爪龙纹,大臣以下只能用四爪龙纹或者三爪龙纹。明清承袭元制,并在名称上加以变通,五爪的叫“龙”,四爪的叫“蟒”。同时,在明代,像飞鱼纹、蟒纹、斗牛纹这样的图案,因为和龙纹相近,也明令禁止官民服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 黄缂丝“十二章纹”皇帝衮服(复原件) 现藏于十三陵特区办事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太祖坐像轴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英宗坐像轴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孝宗坐像轴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清早期之前,龙袍的概念相对宽泛,指皇帝穿着的以龙纹为主的袍服,并不特指某种具体形制的袍服。清乾隆以后,服饰制度逐渐完善,乾隆二十九年(1764 年)《大清会典》明确规定了龙袍款式、纹样、颜色,正式将“龙袍”作为专用服装名称列入冠服制度

03

龙纹袍服不一定叫“龙袍”

很多人认为,皇帝身上穿的袍服就都是龙袍,其实不然。以清乾隆时期确立的冠服制度为例,见于文字记载的就分朝服、吉服、常服、行服等几类,龙纹一般应用在朝服吉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皇朝礼器图式》中的皇帝冬朝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皇朝礼器图式》中的皇帝龙袍(吉服袍)

朝服包括朝褂、朝袍,女子在此基础上还多一件朝裙。朝服一般在皇帝登极、大婚、寿辰、元旦、冬至或祭天、祭地、祭日、祭月等活动中穿着。皇帝穿的朝褂又叫衮服”,前胸、后背和两肩各有一团五爪正面金龙,左右两肩分别绣日、月二章;皇子的朝褂叫做“龙褂”,在衮服的基础上减去日、月章纹,其余相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皇朝礼器图式》中的皇帝衮服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康熙 石青色缎缉米珠绣四团云龙纹银鼠皮衮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康熙 石青色四团云龙纹织金缎夹衮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皇朝礼器图式》中的皇帝冬朝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乾隆 明黄色缎绣彩云金龙纹男棉朝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康熙 明黄色彩云金龙纹妆花纱男夹朝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康熙 明黄色彩云金龙纹天马皮镶貂皮边男朝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皇朝礼器图式》中的皇太后、皇后朝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道光 石青色绸绣缉米珠云龙纹金板嵌宝石夹朝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道光 石青色绸绣缉米珠云龙纹金板嵌宝石夹朝褂(局部)

此为皇后礼服,也是清乾隆朝以外故宫现仅存的一件金板嵌宝石珠绣服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皇朝礼器图式》中的皇贵妃夏朝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康熙 石青色缎织金团龙朝裙

目前故宫博物院藏品中唯一的系带式皇后朝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皇朝礼器图式》中的皇太后、皇后夏朝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嘉庆 明黄色纱绣彩云金龙纹女夹朝袍

此为清代皇后或皇太后春秋礼服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康熙 金黄色金龙妆花缎女朝袍

此袍为清初贵妃和妃夏季穿用的朝袍

吉服又包括吉服褂和吉服袍,多在规格较低的典礼、祭祀活动中穿用。清代皇帝的吉服袍,又叫“龙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康熙 康熙帝龙袍 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清乾隆《皇朝礼器图式》记载,皇帝龙袍“色用明黄,领、袖俱石青,片金缘。绣文金龙九。列十二章,间以五色云。领前后正龙各一,左、右及交襟处行龙各一,袖端正龙各一。下幅八宝立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康熙皇帝玄烨吉服读书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雍正皇帝胤禛吉服读书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嘉庆皇帝颙琰吉服读书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道光皇帝旻宁吉服读书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咸丰皇帝奕詝吉服读书像

九条金龙中,四条正龙位于两肩和前胸、后胸,腹部前后有四条行龙。至于最后一条龙在哪里,有学者分析,第九条金龙绣在里面的衣襟上,要掀开外面的衣襟才能看到。在巧妙的设计之下,前后望去龙袍都是五条龙,这也是“九五至尊”在龙袍上的体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顺治 黄色云龙妆花纱织金袷龙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顺治 明黄色纱缀绣八团龙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康熙 黄缎织八团金龙绵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雍正 黄色缎绣云龙狐皮龙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乾隆 明黄色缎绣彩云蝠寿字金龙纹男夹龙袍

此外,清初还规定皇太子、皇太子妃也穿龙袍,不过雍正皇帝改为秘密建储以后,这一规定也就自然失效了。冠服制度正式确立后,皇子们的吉服袍叫“蟒袍”,也叫“花衣”。虽名字带蟒,但用的纹样也是五爪龙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乾隆 绛色纳纱彩云蝠金龙纹男夹蟒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嘉庆 杏黄色缎绣彩云蝠蓝龙纹羊皮接银鼠男蟒袍

04

龙袍也有女性式样

实际上,在清代后宫中,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以及皇贵妃、贵妃、妃、嫔穿的吉服袍也都叫“龙袍”。皇子福晋与皇子相同,用的是蟒袍,但也饰九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皇朝礼器图式》中的皇太后、皇后龙袍,此为八团无水款式

后妃龙袍与皇帝龙袍最大的区别在于有中接袖、裾左右开,在样式上有正行龙式龙袍、八团有水龙袍和八团无水龙袍三种款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文宗孝钦显皇后(慈禧)吉服像轴(局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乾隆 郎世宁绘 孝贤皇后半身像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乾隆 郎世宁绘 纯惠皇贵妃油画像 现藏于保利艺术博物馆

正行龙式龙袍与皇帝龙袍一样,饰有金龙九条,但没有十二章纹;八团龙袍则织绣五爪金龙八团,两肩、前胸、后背饰正龙各一,襟饰行龙四,下幅有“八宝立水”图样的,就是八团有水龙袍,没有纹饰的就是八团无水龙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顺治 明黄色八团彩云金龙妆花纱单袍

此为皇后吉服,仍带有明代风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光绪 大红色绸绣八团龙凤双喜棉袍

清宫仅存的一套皇后大婚吉服

05

龙袍不止明黄色

清代的等级大致可分为三个,一是帝位级,包括皇帝及后妃。二是爵位级,包括皇子、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等皇亲贵族,以及公、侯、伯、子、男等。三是官位级,包括一至九品的各级官员。

不同级别的人要遵守相应服饰等级的限定,不得僭越。以颜色为例,等级最高的颜色是明黄色,只有皇帝、皇太后、皇后和皇贵妃才可使用

男式龙袍中,皇帝用明黄色,早期皇太子用杏黄色,皇子的蟒袍用金黄,亲王以下至文武九品官的的蟒袍用蓝色及石青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道光 杏黄色缂丝彩云蝠蓝龙纹男棉蟒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光绪 绿色彩云八宝金龙纹妆花缎男夹蟒袍

后妃龙袍中,皇太后、皇后、皇贵妃的龙袍为明黄色,早期皇太子妃用杏黄色,贵妃、妃用金黄色,嫔、皇子福晋、亲王福晋以下至县主用香色。贝勒夫人、贝子夫人以下至七品命妇,可用蓝色及石青诸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乾隆 香色纱缀绣八团夔龙牡丹单袍

清代嫔夏季穿用的吉服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雍正 绿色纱缀绣八团夔龙单袍

清代皇孙福晋等穿用的吉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乾隆 藕荷色实地纱缀绣平金八团夔龙单袍

皇孙福晋以下所用的吉服袍

不过,虽然在清代大部分文献中均记载龙袍“色用明黄”,但皇帝的龙袍并非只有明黄一种颜色。《清文宗实录》卷89中记载,咸丰三年三月丁未日,咸丰皇帝“谕内阁:……赏给朕用龙褂一件、蓝色龙袍一件,以示殊眷。”

咸丰四年《穿戴档》中记载皇帝所穿的龙袍就有蓝、黄、酱、香4种颜色。这是因为,清代的“下不可僭上”仅指等级低的人不可穿比其高等级的服饰,但是等级高的人可以穿用等级低一些的服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乾隆 月白色缂丝彩云蓝龙袷龙袍

此为乾隆皇帝夏季吉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中期 蓝色江绸平金银缠枝菊金龙纹袷袍

06

纹样造型大有讲究

龙袍的主要纹饰就是龙纹。明清时期,龙纹又因形态差异分为坐龙、行龙、团龙等样式,坐龙一般脸朝正向,也称正龙,地位最为尊贵行龙通常以缓慢行走的状态出现,在水平的状态下为侧向,因此也称侧龙,行龙走向朝上为升龙,走向朝下为降龙;盘成圆型的龙纹则统称为团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龙纹类型,从左到右分别为坐龙(正龙)、行龙(侧龙)、升龙

龙袍采用团龙纹样源于唐代,明清时期沿用团龙纹,清代将团龙纹也列入冠服制度。四团龙、八团龙最为尊贵,四团龙袍极为少见,目前发现的仅有清顺治香黄缎暗云龙织金团龙龙袍(拆片)一例。而八团龙纹样在清初的时候男女都可以使用,清中期以后,八团成为后妃龙袍的专属款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顺治 香黄缎暗云龙织金团龙龙袍(拆片)

十二章纹也是龙袍的重要纹饰,而且仅出现在皇帝的龙袍上。清早期,十二章纹偶有在龙袍上出现,但位置和章数并不统一。直至乾隆时期修订《大清会典》,十二章纹作为皇帝龙袍上的规定纹饰,其排列位置才被固定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十二章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代龙袍的十二章纹分布

十二章纹的具体分布为:前五后五,两肩各一。左肩为神鸟三足乌,代表日纹;右肩为捣药玉兔,代表月纹;领前列三,呈三角形排列,之间以直线相连;领后对应位置为山纹;胸前正龙左下方为如两弓相背青白相间的黻纹,右下方为白刃黑身的斧形黼纹;两条行龙左下方为,右下方为宗彝;后背正龙左下方为两条首尾相向的,右下方为彩羽雉鸟形华虫;两条行龙左下方为,右下方为粉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乾隆 明黄色缎绣彩云黄龙夹龙袍(正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乾隆 明黄色缎绣彩云黄龙夹龙袍(后面)

此外,清代皇帝龙袍还大量饰以云纹、八宝纹等多种寓意吉祥的纹样。例如,云纹衬托在龙纹周围,突显“君权神授”的文化内涵,表现出吉祥福瑞之意。蝙蝠纹通常都被织绣成红色,取其谐音“洪福”,再加以祥云衬托,寓意“洪福齐天”。龙袍上还会使用“卐”字、“寿”字、“喜”字等文字纹来表达福瑞吉祥的含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乾隆 明黄色缎绣彩云黄龙夹龙袍(局部)

龙纹这一古老而神秘的符号,在服饰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由此诞生的龙袍,既是权力与尊严的象征,也是服饰艺术品。它以独特的形制和精美的纹样,让我们透过穿越时空的龙吟,体味飞龙在天的美妙。

参考文献:

[1] 陈娟娟. 清代服饰艺术[J/OL]. 故宫博物院院刊, 1994(2): 81-96+100-102.

[2] 陈娟娟. 清代服饰艺术(续)[J/OL]. 故宫博物院院刊, 1994(3): 48-61+100-102.

[3] 杨景秀. 龙纹在帝王服饰上的运用[J]. 辽海文物学刊, 1995(1): 225-228.

[4] 皇家风范——破解清皇龙袍“密码”[J]. 国学, 2007(2): 55-56.

[5] 王利利. 龙的符号形成与现代演绎[D/OL]. 扬州大学, 2011[2023-12-03].

[6] 胡桂梅. 威严与华美 清代龙袍略论[J]. 收藏家, 2017(6): 3-13.

[7] 殷安妮. 清宫吉日的锦绣霓裳 后妃吉服叙要[J]. 收藏家, 2017(6): 14-21.

[8] 刘文洋. 论皇权巩固与龙文化的关系[J]. 收藏, 2023(1): 119-123.

[9] 王业宏. 清代龙袍纹样探析[J]. 丝绸, 2009(7): 48-51.

图片 | 颜歆窈

排版 | 小谢

设计 | 子彤

版权与免责:以上作品(包括文、图、音视频)版权归发布者【文博时空】所有。本App为发布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服务,不代表经观的观点和构成投资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