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军律师

如需帮助可关注,私信必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案件概述

合同条款:合同中规定,魏杰应在2001年12月31日前支付第二批款项,否则将支付违约金。若至2002年2月28日仍未支付,合同将视为无效。

违约责任:合同中还规定,若魏杰违约,周继英有权收回股权并转让,同时魏杰需支付违约金

付款事实:魏杰未能在约定时间内支付款项,构成违约。

解除合同的行使:周继英在魏杰违约后近3年时间内未通知魏杰解除合同,且在合同约定的付款期限届满后,魏杰支付了额外款项,周继英的收款行为表明双方对付款期限进行了变更。

最高人民法院的再审判决

最高人民法院在再审中认为:

合同解除的约定:合同中的条款虽然表述为“合同无效”,但实际上是约定了解除合同的条件,符合《合同法》的相关规定。

违约行为:魏杰的行为已构成违约,并且满足了周继英行使解除权的条件。

解除权的行使:周继英在魏杰违约后长时间未行使解除权,且在合同约定的付款期限届满后,魏杰支付了额外款项,周继英的收款行为表明双方对付款期限进行了变更。

诚实信用原则:周继英长时间不行使解除权,足以使魏杰有理由相信周继英放弃了解除合同的权利。在此情况下解除合同违背诚实信用原则,损害了魏杰的信赖利益。

判决维持:因此,最高人民法院认为,重审二审判决不解除合同是适当的,应予维持。

结论

最高人民法院的再审判决强调了诚实信用原则在合同解除权行使中的重要性。

在合同一方违约后,另一方若长时间不行使解除权,且有行为表明放弃解除权,那么在此情况下解除合同可能会违背诚实信用原则,损害对方的信赖利益。

因此,法院在处理此类案件时,会综合考虑合同条款、违约行为、解除权的行使以及双方的实际行为,以确保判决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如需帮助可关注,私信必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普及法律常识,帮您维护权益。

点赞关注分享,让亲友都得到法律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