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封面新闻

封面新闻记者 谭羽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川育29号小麦实打实收测产现场

5月15日,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丹山镇回龙场社区种植示范点,伴随着收割机的轰鸣声,小麦新品种川育29号、川育31号、川育32号的实打实收测产工作顺利完成,记者获悉,本次3个小麦新品种的测产的结果分别达到了平均亩产534.2公斤、508.7公斤及511.4公斤。

亩产创下资阳市小麦实收测产新纪录

据悉,本次川育29号小麦试验田测产结果最为优秀,创下资阳市小麦实收测产新纪录。具体而言,川育29实收面积1.93亩,下场籽粒鲜重1080公斤,杂质1%,按照13%的含水量折算,平均亩产达到534.2公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川育29号小麦实打实收测产现场

“它们长势很好,都有点出乎意料了。”测产现场,观察过田间小麦后,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吴瑜说道。他表示,一般小麦播种时间都在立冬前,而这亩田是在12月初播种的,却实现了高穗数,这证明了川育29号小麦在当地适应性非常好,同时播期弹性大,可以迟播同期成熟,适合在丘陵地区推广种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川育系列”小麦育种课题组成员吴瑜(中)李韵芳(左)张磊(右)

此外,吴瑜还提到,本次川育31号、川育32号的产量表现也证明了它们适合在资阳推广种植。据他介绍,本次测产的川育29、川育31、川育32,以及专家组观摩的川育35,均是优质专用馒头面条小麦新品种,综合性状好,实现了抗病、优质、高产的统一,在种植过程中未打过农药及除草剂。

其中,本次产量最优秀的川育29高抗目前流行的条锈菌,经测试,其制作的馒头高度、外形重量、表面光滑度、表皮色、压缩张弛性以及内部结构均好,可作为“馒头专用小麦”进行推广种植。

本次测产的地块属于资阳市雁江区的四川麦吉客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示范种植区。现场,该公司的负责人喻维表示,他们所在区域以往种植的很多都是饲料用小麦,而川育29加工而成的麦粉筋度高,适合制作包子、馒头,能直接转化成人们的粮食,可实现更高的经济收益。

从分子层面培育优良小麦新品种

为什么川育29有着诸多优良性状?这还要从分子层面解释。

据介绍,川育29是吴瑜研究团队利用分子设计育种技术,经过成都-马尔康穿梭育种,将高产品种川育23、多抗性中间材料“中植3586”、优质型高代品系“50669”中的高产抗病、优质基因进行精准组装和聚合,最终选育而成的高产抗病优质小麦新品种。

并且,川育29还是西南麦区第一个通过审定携带Yr15抗条锈病基因的小麦新品种,植株中包含Yr15、Yr65、Yr67三个抗条锈病基因,让它高抗目前流行的条锈菌新小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麦新品种川育32试验田

本次观摩活动中的4种小麦新品种仅是“川育系列”小麦中的一小部分。据悉,“川育系列”小麦育种课题组从1958年生物所建所以来,一直从事小麦高产优质抗病新品种选育及推广研究工作,育成通过国家及省级审定的“川育系列”小麦新品种近40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川育”系列小麦

目前,“川育”系列小麦在四川、重庆、贵州、云南、陕西的汉中与安康、湖北的襄阳以及河南的南阳等地区累计推广面积1亿余亩,对种植地区小麦产量提高和品质改良,对解决长江上中游地区小麦存在的抗条锈病问题,以及对遏止全国小麦条锈病流行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为保障粮食安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企业增效作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