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知道柏拉图及其作品《理想国》了,但至今才买来看。实话实说,这种哲学著作,完全是由对话构成的,人物说话又有些啰嗦,不对我的口味,有些内容也不是我感兴趣的,所以整本书看完了,跟没看差不多,收获不大。

不过,我还是非常佩服柏拉图。如果书中人物对话完全是他个人构思设计的,这可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通常来说,一个人表达自己的观点,阐述某种道理,只要内心有,这不是一件难事,但设计几个人对话、辩论,还是有难度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收获不大,但是读完本书,我对柏拉图的敬意从以前的慕名虚敬,现在落到了实处,最起码我确确实实感受到了他的非凡智慧。这不仅表现在思想博大精深,而且表现在思维深刻与逻辑严密。

苏格拉底被称为西方的孔子。作为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与孔子一样,都梦想建立一个理想的社会。区别在于,孔子的路径是恢复周礼,回到过去,而柏拉图则完全是打破过去,重新设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本书,让我最感兴趣的就是第七卷的“洞穴之喻”。我想这也是绝大多数都会感兴趣的一个地方。这个比喻实在神妙,直到今天,放诸四海,仍然有现实意义,因为现在很多人依然活在洞穴里。

柏拉图想象,一群囚徒生活在洞穴里,这个洞穴有一条通道通向地面,光可以照进去。囚徒不能动,不能转脸,只能看前方。他们身后有火光,火光之前事物,事物投影在囚徒面前墙壁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囚徒长年累月一直看着投影,就把投影当作是真实的,而从不会怀疑那只是虚假的投影。换句话说,这群人生活在虚幻的世界里而不自知。而如果有人来告知真相,会遭到他们嘲笑甚至杀死。

离开洞穴看见了真相的人,再也不愿意回到洞穴里,哪怕回到洞穴里可以得到奖励,得到囚徒的尊敬与拥戴。为了让更多人知道真相,许多人不惜献出生命,但往往悲剧在于,真相被排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的互联网上正是如此,太多的洞穴人,他们见不得真相,他们害怕真相,对于说出真相的人,他们非常排斥,甚至破口大骂。只是时代不允许了而已,如果有可能,他们不会放弃让真相消失的机会。

可笑可悲也是可鄙的一群洞穴人,坚定地保卫着洞穴里的繁花似锦。但世界已经不再是从前的世界,没有人能够掩盖住真相,真理之花盛开在阳光下,很多人已经走出了洞穴,诱惑与恐吓阻挡不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如果再深入分析会发现,洞穴人之所以反对真相,是因为他们的智商理解不了真相,因为理解不了所以产生错误认识,反而把真相当成了虚假,而他们又号称最痛恨弄虚作假。

洞穴里是一个颠倒的世界,而洞穴人早已适应了这个世界的生活,在这里他们能获得快乐,获得尊敬。离开洞穴,他们可能就会失去一切,甚至丧失生存能力。封死洞穴,或许才是对他们最好的帮助。

但是,总有一天会发生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