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古玉市场十数载,通过游学博物馆,瞻仰美学展览,不断与市场实践,探索古玉收藏审美与价值相融合,总结经验,归类古玉审美艺术,古玉皮相分为三个阶段,神赐,巧拙,匠气。

第一,首先谈到神赐,也称天赐,天赐而行,非人力所能为之,古代木器玉器当中少有所见,天赐对于玉料以及木料,原始要求极为苛刻,比如明代木器当中,可窥见精妙一二。

如下所见,两件明清样式家具,第一图明式风格,器物周身无纹饰雕琢,却给人一种端庄之美,根本诀窍在于,古代匠人窥见天赐之美,保存了最原始的木料样貌,取料中心花纹最美,中轴线居中对称,形成天赐之美。

天赐之美,木料要求极为苛刻,首先木料年轮要够高,木料花纹要流畅优美,中心对称两侧花纹艺术审美要恰到好处,这是一种不惜工料,只为艺术而艺术的审美,相比较第二件清代风格木器,天赐与匠气,审美差距显而易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木器,能够很直观见到,木料花纹棕眼错乱,艺术审美之上并不能达到天赐审美,所以匠人雕琢纹饰掩盖木料天生之不足,远观花里花哨,但是近观,匠人气息扑面而来,远远达不到,天赐艺术审美水平,这也是为何,清代木器虽然纹饰繁花,却依然无法与明代相抗衡原因。

那么当神赐与古代玉器相遇,又会创造出什么样审美情趣,如下图,南宋香筒所见,和田青玉质地,古朴无纹,却给人一种,端庄典雅高贵质感,问其缘故,唯有天赐二字可解。

上半截悠悠青天,下半截龙虎相观,古代匠人想要制作一件这样的器物,可谓是不计成本,因为我们都知道,玉器切料都是呈现片状,那么想要在一件圆形器皿之上,保存天赐,平行龙虎纹饰,这种难度,一般匠人观之退避三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又如上图所见玉狗,料子并不大,净重量只有十克,却拍出了一千一百万的高价,难道是因为市场没有籽料嘛,或者是白玉稀缺,并不是,最主要的缘故还是在于天赐,无匠胜于匠,天赐之物,匠人去糠存精,保存最原始的样貌,俗称天赐,这样的器物在市面上可遇不可求,只有眼力,审美,运气都具备之人,才可遇之。

相比较天赐,第二种则称为巧拙,俗称为巧雕,如下图所见,巧拙是一种料与工之间的结合审美,因为料的原始状态不足,所以古玉另辟蹊径,通过人力的补救,达到天人合一境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巧拙,对于料的要求相比较天赐,就显得不是那么那么苛刻,有一点随行就市的味道在里面,比如上两图辽金器物所见,因为玉料本身具备枣红皮,所以雕琢成了虎皮的颜色,而黄皮,则雕琢成了树叶,鹿以及枯草的颜色,这种颜色也符合秋天的山上景色,故俗称秋山之色。

第三种,最简单,纯粹的以匠取胜,不计料性,不计皮色,纯粹以工匠技巧繁复取胜,如下图海东青啄大雁,雕工虽然繁复,皮料也见些许原始皮料,但是那点皮料留存还不如不留,因为皮料在整体器物审美之上,并未增添任何审美色彩,反而让人觉得徒增污垢,这便是匠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行走市场十数载,经手古玉不下数万件,慢慢探索出些许规律,市场寻觅古玉,第三种匠气之物,捡漏几率最小,因为同行之间纹饰都能看明白,第二种捡漏几率相对大一些,因为皮色深浅的不同,勾勒纹饰含义不同,收藏价值稍有出入。

市场上面捡漏机会最大的当属第一种,因为如果没有涉及天赐审美阶段,在许多一般收藏家眼里,她就是一件普通的南宋青玉笔筒,甚至说还不是一件料子纯净的青玉笔筒,那么她的价格必然不会太高,但是当进入我们的圈子,大家都具备天赐神物的审美观念,试想,她的价值,又该翻上多少倍才合适昵,审美的角度考虑,她又是世上独一无二的,因为工匠再巧难为无米。


方叶之

一线实战收藏家

古玉收藏苦行僧

实战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