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辛弃疾最经典的10首宋词,你最爱哪首?

1.最豪壮悲凉的词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2.最动人的爱情词

《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3.最壮怀的词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4.最清新的田园词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5.最令人伤怀的词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6.最岁月静好的词

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7.最气魄雄大的词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8.最矛盾的词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怨春不语。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闲愁最苦!

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9.最沉痛悲愤的词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

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10.最伤感的词

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

燕兵夜娖银胡䩮,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宋朝的词客,皆以风流自许。

有人耽于风月,流连花丛,其文辞华丽,细腻柔媚,旖旎动人。有人热衷功业,驰骋河山,其风格沉雄豪迈,惊彻天地。

在两宋之间,有那么一群人,入笔广阔,其词气象恢宏,跌宕有味,堪比唐诗。

他们是被称作“豪放派”的词家。若论豪放慷慨,当以苏轼、辛弃疾为最,世人称之为“苏辛”

苏轼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辛弃疾有“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苏轼有“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江城子·密州出猎》),辛弃疾有“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宋词虽不似唐诗那般精粹,但另有一种韵律之美,可供世人吟咏,亦可入乐。

豪放词人心怀高远,用词雄壮。更可敬的是,他们为人洒脱,以侠气落笔,抒写一段不世情怀。

苏轼在《答张文潜书》中说:“其为人深不愿人知之,其文如其为人。”

所谓文如其人,即人与文字相知相随。文字可呈现人之性情,或委婉,或豪气;亦可显露人心,或善感多愁,或旷达明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辛弃疾行楷书法去国帖(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世上才人用他们的灵思描绘红尘万物,人间风雨。正是或逸或隐、时起时落的经历,磨砺出锦绣的词华。

他们以词笔雕琢出纯净的灵魂、风雅的气度,让平淡的日子亦流淌水墨,温婉生香。

辛弃疾的词是豪放之词,气象万千,豪迈慷慨。他本人是刚硬之人,不屈于俗,不流于世。

正如他的自述:“臣生平刚拙自信,年来不为众人所容,顾恐言未脱口而祸不旋踵。”

他刚拙自信,有一身铁胆,自不容于众。他是浊水中的清流,乱世中的英豪。

若非他一生屈志,蹉跎到老,他该横刀立马,披荆斩棘,他该着铁衣,引弓射月。

恰是辛弃疾的人品和词让他光耀千秋,并被后人称为“人中之杰,词中之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的词有“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前韵》)的豪气,亦有“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柔情;有“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鹧鸪天·代人赋》)的相思闲愁,更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人世清欢。

他可身披战袍,纵横沙场,又可提笔指点江山,抒发凌云壮志。

只是,这样一位文武全才,也是一生怀才不遇。他被南宋朝廷耽搁,不能横扫千军,只能屈于文职,昏昏度日。

点击下方链接,在大宋词客的情感际遇中,看遍人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辛弃疾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人。

他出生时,北方已经沦陷,山河故人已非昨日,所见之景亦非当年。

辛弃疾的祖父辛赞经历了“靖康之变”,当时许多北宋的臣子跟随赵构逃亡。辛赞却“以族众,拙于脱身”而没有南渡,留在了北方。

辛赞后来仕于金国,但他内心深处始终不忘前耻,等待有朝一日王师北伐,他与金人决一死战。

自辛弃疾年幼时起,祖父常领着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画山河”,向他亲述令人悲愤的过往。

辛弃疾也目睹了汉人在金人的统治下所受的屈辱,立下了一雪前耻恢复中原之志。故辛弃疾为人处世,颇有侠义之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完颜亮领兵大举南侵,但其后方百姓不堪重负,起兵反抗。

当时,辛弃疾虽只有二十二岁,但聚集两千余人,归入耿京部下,担任掌书记之职。

金人发生了内战,因此完颜亮被杀,金兵北退。辛弃疾奉命南下,与南宋朝廷联络。

在归途中,辛弃疾得知耿京为叛徒张安国等人所杀,怒不可遏,率领五十人,袭击敌营,擒拿张安国并带回建康。

以数十人投数万之众,不异于入虎穴取虎子。勇谋缺一,皆不可让人全身而退。

也因此,辛弃疾名重一时,得了江阴签判之职,开始了他在南宋的仕宦生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他初至南方,血气方刚,那时的他才二十三岁。他的一生功业在此拉开序幕,这也是他此生最辉煌之时。

此后,他仕于南宋,再也没能如此畅快。辛弃疾的出现并未给宋高宗带来惊喜。

南国的河山秀丽温柔,但有远大抱负的官员在此毫无作为。

他不愿耽于享乐,唯请兵北上,光复中原。

他思考北伐大计,先后写过不少奏疏,如《美芹十论》《九议》,以论利弊。

然而,南宋朝廷早已麻木,习惯了偏安一隅的日子。君臣守着江南温软的山水,安逸地享乐,对北国的疆土已无兴致。

对于辛弃疾的北伐建议,朝廷虽有赞许,但终不采纳,“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鹧鸪天》)。

他被派到地方,担任各种职务,虽有政绩,但终非他之所愿。

岁月终经不起蹉跎。荒唐的朝廷,误了他的华年。

从风华年少到半朽中年,不过弹指光阴。他最初的热情纵未消散,曾经的梦想却已被束之高阁。

他感到了人生短暂而壮志难酬的苦闷,斟梦入酒,只觉苦楚无比。

他不能执剑北上,幸而还有一支词笔可抒怀尽兴。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纵只能将栏干拍遍,他也是盖世英雄!谁知他北伐志愿,许他戎马一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淳熙七年(1180年),辛弃疾已四十一岁,先任湖南安抚使,后差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使。

在任上,他着人修建庄园,以供家人居住,且亲自查看各处的布置与格局。

直到带湖庄园建成,他为庄园取名为“稼轩”,并以之为号,自称“稼轩居士”。

他亦深刻自省,知官场失意,多因其本性无法更改,故做好了归隐的打算。

不久,辛弃疾被革职,开始度过一段闲居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他的词风亦在此时有了转变。他似乎忘记了国仇家恨,忘记了那一片被金人铁骑踏遍的土地。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

清平乐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他在稻花香里静享人世的闲适与清欢。乡居岁月,他懒问朝廷之事,得妻儿做伴,他亦觉得幸福。

然而,他虽闲居带湖,但并非无愁。无数次梦醒之时,他始终牵挂北方,心系家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 顾鹤庆《清溪草庐图卷》(局部)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都道人生难求的无过知己。芸芸众生各有所持,各有所喜,能寻到一人,即是有缘。纵有缘分,人各有心,心各有志,难谓知己。

辛弃疾也有他的朋友,虽不能谓之知己,但可称为良朋。

淳熙十五年(1188年),友人陈亮跋山涉水,从浙江永康寻来,与辛弃疾于铅山县鹅湖寺中长歌互答,可谓几多快意。

说起鹅湖山,自然少不了风华故事。淳熙二年(1175年)时,吕祖谦曾邀朱熹、陆九渊、陆九龄等人前来,本意是调和学术分歧,但未成。

朱熹和陆氏兄弟就“为学之方”展开辩论,虽各执己见,不欢而散,但为后世留下许多风流,成就了著名的“鹅湖之会”。

而这次“鹅湖之会”发生在辛弃疾与陈亮之间。

贺新郎

陈同父自东阳来过余,留十日,与之同游鹅湖,且会朱晦庵于紫溪,不至,飘然东归。既别之明日,余意中殊恋恋,复欲追路,至鹭鸶林,则雪深泥滑,不得前矣。独饮方村,怅然久之,颇恨挽留之不遂也。夜半投宿吴氏泉湖四望楼,闻邻笛悲甚,为赋《贺新郎》以见意。又五日,同父书来索词,心所同然者如此,可发千里一笑。

把酒长亭说。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何处飞来林间鹊,蹙踏松梢微雪。要破帽、多添华发。剩水残山无态度,被疏梅、料理成风月。两三雁,也萧瑟。

佳人重约还轻别。怅清江、天寒不渡,水深冰合。路断车轮生四角,此地行人销骨。问谁使、君来愁绝。铸就而今相思错,料当初、费尽人间铁。长夜笛,莫吹裂。

正如辛弃疾在序中所说,二人交游十日,而后依依惜别。

待好友离去,辛弃疾寻一处茅舍独饮,夜半投宿吴氏泉湖四望楼,闻着邻家笛声悲切,写下了这首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亮以词相和,同书意气。

辛弃疾亦吐露心声,在另一首和词中写道:“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正目断、关河路绝。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前韵》)

几年后,他又写下一首《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可见,他的心事唯有自知。纵心中仍有意气,奈何白发已生,壮士已老。

鹧鸪天

鹅湖归,病起作。

枕簟溪堂冷欲秋,断云依水晚来收。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

书咄咄,且休休,一丘一壑也风流。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

淳熙十三年(1186年),他罢官回上饶,建瓢泉庄园,“便此地、结吾庐,待学渊明,更手种、门前五柳”(《洞仙歌》)。

点击下方链接,延伸阅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后几年,辛弃疾住在瓢泉庄园,游山玩水,似闲云野鹤。他饮酒赋诗,濡墨填词,“更从今日醉,三万六千场”(《临江仙》)。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贺新郎》)他对山水一往情深,他对宋词执着深刻。

正如刘克庄在《辛稼轩集序》中所说:“公所作大声鞺鞳,小声铿,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以来所无。其秾纤绵密者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

他心系国事,奈何岁月仓促,不由他拖延。

西江月

示儿曹,以家事付之。

万事云烟忽过,百年蒲柳先衰。而今何事最相宜?宜醉宜游宜睡。

早趁催科了纳,更量出入收支。乃翁依旧管些儿:管竹管山管水。

他本可放下红尘,管山管水,却因韩侂胄主张北伐而精神大振。然而,他并不得重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任镇江知府时,路过北固亭,写下了著名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那时的辛弃疾,已经六十六岁。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是啊,廉颇老矣,尚能饭否?金戈铁马,恍若前生之事。如今的他,双鬓染风霜,病体孱弱,再无力策马疾驰,征战沙场。

当战火再起,朝廷决定重用辛弃疾,命他速至临安府赴任。

可惜,一切来得太迟,他已因重病而卧床不起。

不几日,辛弃疾便与世长辞,死前仍高呼:“杀贼!”

还记得那年元夕,满城灯花,如星雨散落。

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他本可成为一世英豪,却被迫数十载倦游红尘,饱看带湖风月。他以功业自许,奈何一生备受冷落,壮志难酬。

其实,灯火阑珊处的人,是他。

醉里挑灯看剑的人,是他。

赢得生前身后名的人,也是他。

本文摘选自《雅宋词客》

点击链接,看大宋词人的跌宕人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