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支部队就是云南省军区独立师,长期担任内卫值勤任务。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时,云南省军区独立师配属昆明军区第11军,临战前扩编为陆军甲种师,下辖步兵第1、第2、第3、第4团和炮兵团。该师基层官兵都没有打过仗,临战扩编的部分老兵多为专业兵,对步兵的技战术也不熟悉,只有团以上部分指挥员有一定的战斗经验。

云南省军区独立师任务是部署于第11军右翼实施牵制性攻击,由河头与刘发烟地段突破越军防御,首先歼灭1298高地、布多、马鹿塘、楠沙地域之敌,然后以1个团攻占巴丹,前出南臊,切断封土之敌的退路,阻击莱州之敌的增援;师主力迅速向巴索、封土方向进攻,协同第11军歼灭守敌,并牵制越军316A师东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战场当面多山脉丛林,地形复杂,道路稀少,横向机动不易。防守越军为莱州省清河县1个独立营和莱州省队193团1个营,还有部分特工和武装公安配合作战,总兵力约千余人。越军扼守沿边境及纵深地区的主要制高点,构筑许多明暗火力点和掩蔽部、堑壕、交通壕等工事,在阵地上配置了高射机枪、82迫击炮、60炮、轻重机枪、40火箭筒、冲锋枪等火器,组成远近结合、固定与移动结合的火力配系,以支撑点式环形防御为主封锁各进出道路及周边地域。

1979年2月17日,全线作战打响。云南省军区独立师以步兵第1团打主攻,在炮兵支援下进展顺利,当日突入越军防御纵深2.5公里,相继攻占1298高地、1247高地、987高地、967高地、柑塘、布多等要点,并前出至楠麻北侧,完成了预定的战斗任务。

步兵第3团在第1团左翼向1132高地、1002高地、马鹿塘、刘发烟、楠沙地区发起攻击,重点突击方向是扼守巴南棍至巴丹公路的马鹿塘和刘发烟地区。越军抵抗很顽强,双方在边境前沿进行了反复争夺。其中第3团7连浴血奋战9个多小时,连续攻占4个高地,歼敌53人,其英雄事迹突出,为全师争了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突破越军一线防御后,第1团继续担任主攻,在地形复杂、纵深狭长的地域中顽强突击,多次受阻,战斗进展非常艰苦。因战场地域限制,无法投入太多兵力,第1团反复进攻4昼夜,伤亡200余人才肃清了主要支撑点的敌人。该团克服困难,一直追击至巴丹北侧楠那河渡口附近,接上级命令停止追击,隔河以火力封锁通向巴丹的公路。

此时,第3团已攻克马鹿塘、刘发烟、楠沙等预定要点。因担任军预备队的步兵第2团奉调配合第11军31师围歼巴沙山口之敌,第3团遂接到命令转为军预备队待命。第2团出击后打得很勇猛,连克634高地、491高地、632高地等要点,有力保障了31师部队突破巴沙山口,向封土发展进攻。

3月3日,31师在云南省军区独立师一部配合下攻占封土,随即转为巩固阵地,清剿残敌。3月5日,各部队奉命互相掩护,后撤回国。其中云南省军区独立师第3团1个营配属给31师91团,向边境班绕散之敌杀了一个回马枪,经3天战斗将其全歼。随后该营占领边境要点西罗楼,警备残敌袭扰,保障主力回撤。3月11日,云南省军区独立师全部撤回我境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1979年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中,云南省军区独立师出境作战23天,共歼敌720人(其中毙敌711人,俘敌9人)。战后,该师有1个单位被军委授予荣誉称号:

云南省军区独立师第3团7连被授予“攻坚英雄连”荣誉称号